组图:专家评析“红箭”-9重型反坦克导弹(上)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04日 14:00 兵工科技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研制背景篇 “红箭”-9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反坦克导弹,自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后,近几年频频在国际性展览会上展出。不久前,记者有幸与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杨春铭取得联系,就“红箭”-9系列进行了独家专访。杨副总曾参与过“红箭”-9从型号论证到设计定型的全过程,应该说是该型号的权威见证人。杨副总的介绍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科研工 记者:自1999年参加国庆阅兵后,“红箭”-9反坦克导弹曾先后多次在国际性展览会上抛头露面,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比如2000年的马来西亚第七届亚洲防务展和2001年的阿联酋阿布扎比防务展等。“红箭”-9属于我国新近研制出来的型号,也打算寻求国外市场吗? 杨:是的,“红箭”-9外贸型号叫“红箭”-9A,是研制单位与北方公司于2002年确定开发的。国内装备的“红箭”-9是针对我国特点和具体要求而设计的,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直接用于外销。各个国家都有其自己的装备体制,他们对我们的轮式底盘或许不感兴趣,要求用他们自己的轻型轮式底盘,载弹量也不一定要求很多,而我们现在的载弹量很大(12枚导弹),国外客户认为在一次战斗中携带这么大的载弹量不可能用完。另外成本方面也要求低一些。概括起来讲,国外客户大致有三条要求:底盘轻、武器装备组成简单和成本低,最主要是希望能将导弹发射装置装在他们自己的轮式底盘上。根据市场需求,北方公司认为应当开发一款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我们的“红箭”-8在国外的口碑很好,这使得“红箭”-9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记者:外贸型号与国内装备的红箭-9有什么区别? 杨:外贸型号与国内装备的最大区别是制导体制的变化。“红箭”-9采用的是激光传输指令,“红箭”-9A改成了毫米波传输指令。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将“红箭”-9A装在南京依维柯4 x 4轮式底盘上,2003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兵总组织的外贸鉴定试验,接下来准备进行外贸鉴定,之后就可销往国外了。 记者:“红箭”-9也有4 x 4的轮式底盘,为什么选用南京依维柯的底盘? 杨:南京依维柯的底盘比较轻,只有2~3吨重,比较符合国外客户轻型底盘的要求;而“红箭”-9的底盘比较重,整车下来大约13吨重,不太适合外贸要求。 记者:我们当初研制“红箭”-9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从我国导弹领域来看,反坦克导弹与国外的差距是比较小的,目前装备水平与国外基本一致,研制水平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也不大。这一方面是广大科研者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使用部门非常重视,使用部门从提战技指标到对国际先进技术的跟踪,一直做得比较好。八十年代中期“红箭”-8将要定型的时候,使用部门就已经考虑到下一代反坦克导弹的研制问题,而且提出了较先进的战技指标,当时的要求是我们应该有一种反坦克导弹能对付2000年左右国外出现的主战坦克。“红箭”-8当时虽然属于二代反坦克导弹,性能也比较先进,但到2000年的时候性能可能就要落伍,因此,使用部门提出了研发新一代反坦克导弹的要求。 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论证,并进行大量的技术储备,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立项研制,最后到1999年正式公开露面。现在大量报道称其为“红箭”-9。该弹采用的新技术比较多,一般而言,研制一种新武器,其继承性的东西应该占到70%左右,新技术的应用占30%比较适宜。而“红箭”-9采用的新技术较多。首先弹体是新的,其次是先进的战斗部,第三是制导体方式成了电视测角、激光传输指令,同时又加装了夜瞄装置,其它如自动装填等。因此研制周期稍长一些。 记者:“红箭”-8后来发展的一系列改型,是不是采用了“红箭”-9的一些成熟技术? 杨:“红箭”-8改型相当多,其中有不少是用于外贸的,像“红箭”-8L,它是“红箭”-8的缩小版。至于是否采用了“红箭”-9的技术,这个当然有,像“红箭”-9的电视测角仪,后来“红箭”-8改型,包括“红箭”-73改型都采用了。当然有些技术是无法改的,像制导方式,“红箭”-8系列始终采用有线传输指令制导,如果要改成激光指令制导的话,整个导弹都得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新研制一种导弹没什么区别。 记者:“红箭”-8为什么要搞缩小版的“红箭"-8L? 杨:对,这主要是因为“红箭”-8的发射装置比较重,近90千克(其中下架重68千克),两个人携带都比较困难,如果改成轻型就便于步兵携带。经过改进后,“红箭”-8L的发射装置已经很轻了,仅有22.5千克。目前大多数国家对步兵单兵武器重量限制非常严,因为战场上单兵要携带的东西太多,如果不减重的话,单兵将不堪重负。 记者:“红箭”-9在研制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唯,最后又是如何克服的? 杨:至少有4大技术难题,从1991~1992年开始解决这些难题,一直到1995年下半年才攻克,像制导技术,电视测角等。 记者:一般而言,反坦克导弹定型要进行一系列试验,像热带、寒区试验等,能否就这方面详细谈谈? 杨:在研制过程中,通常要做技术考核试验,像冲击、振动、电磁兼容问题等。在做导弹飞行试验的过程中,一开始并不考虑热带和寒区问题,主要是考虑常温问题,这之后再考虑高低温问题,当然在设计上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高低温问题。因为高低温对导弹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低温。鉴定试验是研制部门对武器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评估,考核武器系统是否全面满足战技指标要求;再后来是国家靶场定型试验,由使用部门进行全面的考核,国家靶场有高低温试验室,可进行高低温试验。通过后,进行部队寒区试验和部队热区试验,在实际环境下考核高低温方面的能力。 记者:具体测试哪些性能? 杨:像射程、威力、精度、命中率、机动性能、反应时间、技术射速、装填等。一般来说,部队最初提出的战技指标都要考核,有些考核也可通过仿真来完成,因为导弹打靶数量毕竟有限。 记者:打靶试验一般要发射多少枚导弹? 杨:在我们自己进行的技术考核试验中,一般要打100多发导弹。这要根据各种型号具体而论,有些部件通过仿真试验根本考核不出来,必须经过实弹打靶才能暴露问题。由于打靶数量较高,所以必须要有大量的科研经费做保障才行。 记者:“红箭”-9研制过程中一定遇到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吧! 杨:这类故事比较多,像为了记录飞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弹上装有记录装置,就跟飞机上的“黑匣子”一样。在试验的过程中,导弹一般不装战斗部,战斗部的位置正好可放记录装置。导弹打出去以后,记录装置(一个比较重的铁疙瘩)掉到地面上后很难找,有时钻入地下更难找,深时达2米,挖好久才能挖出来,有时掉到麦地里让人找得也够呛。每次导弹打出去后,所有的人都去找这个“黑匣子”,包括总师也去找。有时遇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弄得满身都是麦穗上的那种脏东西,回来后洗都洗不掉。有一次“黑匣子”掉到水里了,我们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同志喝了几口烧酒下去捞。有一次怎么也找不到,最后一个人被绊了一下,低头一看就是要找的“黑匣子”。不过试验场里有些人比较有经验,能用耳朵听出导弹落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就直接到那个地方去找,八九不离十,准得很。更有意思的是,一次半夜打弹后,我们大伙都去找,路过农民的西瓜地时,守西瓜地的农民见我们人多,吓得不敢出来,把我们当成打劫的了。 除“黑匣子”外,试验中还有一些比较有趣的故事。比方说有一次,导弹打出去后不知什么原因转变航线往回飞,吓得大伙都趴在地上不敢动,还好飞行到中途导弹掉到地上了。还有一次,起飞发动机没有点着,但飞行发动机点着了,结果导弹飞出去了,当时大伙都感到意外,因为安全保险装置没有起作用,正常情况下,起飞发动机没有点火飞行发动机是不应该点着的,后来就对整套安全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另外一次有意思的是,现场总指挥开始读发射倒计时,“5、4、3”,然后说了个“取消”,但射手很紧张,没听见,自己在心里跟着读“5、4、3、2、1”,一按发射按钮将导弹发射出去了,当时大伙都愣了,明明是取消,导弹怎么发射出去了?(董世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