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新战机发射空地弹、实战反辐射演练(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1月18日 09:33 中国空军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2002年的6月2日,不仅在冯志峰的飞行生涯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而且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也将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一天,人民空军的攻防兼备作战能力将随着首枚某新型空地导弹的发射、点火和命中靶标而产生飞跃。 是日上午,大漠深处的天空清澈碧蓝,没有一丝白云而愈加显得深邃高远,远处的祁连山雪峰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银光熠熠生辉。 9时整,塔台指挥室内,担负首枚导弹实弹发射的副团长魏震、飞行员冯志峰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准备。负责飞机驾驶和导弹发射的冯志峰,算得上是这个飞行日中的焦点人物,他将在新型战机装备部队后首次发射新型空对地导弹,远距离对地面小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他与同乘的副团长魏震,平稳了一下自己紧张激动的心绪,按照下达任务时指挥员提出的要求、协同方法和领航参谋给定的航行诸元,在大脑里认真回放着实施导弹攻击的操作程序和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法。从战机的进入、诸元的保持、目标的搜索、攻击的时机和退出的方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进行了细致的预想,包括在发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 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这两名蓝天骄子的内心是非常兴奋的,因为空军历史上的多项纪录将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架次中诞生。他们同所有的空军官兵一样,对这一时刻期盼得太久、太久。多少年来,空军的对地打击能力受装备水平的限制,都是以临空突击和近距轰炸为主,不但命中的概率和精度低,而且战机距所要打击的目标近,容易遭受地面对空火力网的阻滞和打击。 这一时刻终于来临了。9时57分,全副武装的新型战机担负着使命与重托,腾空而起,跃上蓝天。 蓝天如一泓秋水,湛蓝如洗。 沙海似金波荡漾,灿灿金黄。 穿行在如诗如画的蓝天沙海之间,一股激情顿时在他们年轻的血脉里奔腾。从运用航炮进行“刺刀见红”般的空中格斗,到运用导弹进行目视条件下的近距攻击,从中距导弹空中防御与拦截,到超视距对地面点状目标精确突击突防,空军50多年来的又一次转变将率先在这里起步,空军50多年来的战斗力水平,将在他们身上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 戈壁苍穹,新型战机如闪电霹雳横空掠过。 “xxx,接通总电门。” 此时,新型战机的武器系统已经在战斗状态下,导弹开始搜索、捕捉目标。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迫近,冯志峰的手心沁出了些许汗珠。 “截获目标。”此时,靶标已被导弹牢牢锁定和跟踪。“允许发射。”冯志峰将右手食指轻轻地搭在了导弹发射扳机上,只待一声令下,便长缨在手缚苍龙。 “发射!发射!”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冯志峰果断按下了发射扳机。导弹在脱离机身的瞬间,迅即点火,拖着橘红色的光焰,超音速飞扑荒漠深处的靶标。 “咣”的一声巨响,目标被劈空而至的导弹远距离摧毁。
这是一次不是表演的表演,更是一次不是展示的展示。深秋,冯志峰与师里其他新装备飞行员一道,领受了为军委、总部首长汇报演示的重任。 老天似乎有意考验共和国空军这些驾驭最新装备的飞行员,在任务的关键时刻为他们出了一道难题。大漠气候,干旱少雨是非常明显的特点,平时就连云都不多见,然而这天上午,风云突变,大块大块的乌云覆盖了演示区域,七八级以上的狂风卷着黄沙铺天盖地。这样恶劣的气象条件,对于体形较大的新型战机来说,无论是编队飞行还是实施导弹攻击,难度都非常大。 再复杂的条件也难不住熟练驾驭最新装备的蓝天骄子。冯志峰与副师长史秀华驾驶着装挂某新型导弹的XX号战机准时升空,负责战机操纵和导弹攻击的冯志峰,柔和地压杆、蹬舵,平稳地驾驶战机直飞目标区。 这种导弹是最难打的一种之一。由于它是首次装备部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经验可循。它对气象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要靠飞行员的精心操控。因此,首次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导弹实射,能不能准确命中目标,官兵心里都没底。在后舱负责机载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目不转睛地盯着显示屏,口里不断地发出“左修一点、右修一点”,“高度高度、速度速度”的指令,不时地提醒冯志峰保持好飞机状态,创造最佳的攻击环境和条件。 “发现目标,允许发射!” “发射!”听到指挥员的命令,冯志峰果断按下发射扳机。数秒钟后,硕大的导弹离开挂梁,点火起飞,直扑靶标。 导弹发射后,任务并没有完成,负责武器系统操作的史副师长,还要对飞行中的导弹继续操控,直至命中目标。冯志峰小心翼翼地压坡度、转弯,尽量使飞机在汹涌的气流中退出攻击航线时飞得平稳些。避免因动作量过大,失去对导弹的跟踪控制。史秀华则始终运用导弹攻击系统中的修正、控制装置,右手拇指魔术般地控制着飞行中的导弹。一秒钟、两秒钟,心脏都随着时间一起“砰”、“砰”地跳动。半分钟、一分钟,汗水浸透了飞行服和帽套,他们全然不觉。飞机在气流的颠簸中上下起伏,导弹飞速接近目标,2000米、1000米,“刷”的一下,导弹穿过靶标,腾起一团火光。坐在指挥控制大厅的将军们通过巨幅屏幕看到,远距离飞行的空对地导弹,从空中飞扑而下,从靶标中间黑色的“十”字的中心穿过,进入目标的“心脏”后爆炸,巨大的冲击波涌起一团火光,将目标撕得粉碎。
深秋的一大拂晓,上级命令该团新型战机紧急起飞,突击陌生地域的地空导弹和雷达阵地。冯志峰首批参战,担任主攻。 东方刚刚露出一抹晨曦,扮演“红军”的冯志峰就与战友驾机升空,飞赴数百公里外空情复杂的战区。为防止“蓝军”空中侦察和监听无线电通话,“红军”对起飞机场实施了灯光管制,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往训练中“开车”、“滑出”、“起飞”等军语和口令,全部被旗语和按动话筒发射按钮所代替。 “蓝军”导弹和雷达阵地部署在群山腹地,四周层峦叠嶂,不但装备先进,具有较强的对空阻滞和打击能力,而且部署得非常诡秘,为“红军”战机低空、超低空突防设置了重重障碍。在复杂陌生地域与这样的强手对抗,在新机装备部队以来还是首次。 冯志峰与另一名飞行员按预定的攻击航线、方法,低空在山谷周围所笼罩的如纱的薄雾中边搜索边向目标区抵近。晨雾对人们视线的遮挡和山谷对雷达波的屏蔽,为冯志峰他们提供了有利掩护,也为他们及时、准确地纵深致命打击创造了有利条件。XXX公里、XXX公里,对手毫无知觉。XXX公里、XXX公里,稳定截获目标,冯志峰的心里产生了难以名状的兴奋,再有数十秒钟的时间,目标将会在导弹遇靶引爆的火光与浓烟中,伴随着霹雳般的爆响而消散。 几乎在允许发射信号出现的同时,导弹横空飞射,对“蓝军”地空导弹阵地和雷达阵地进行了精确打击,将“蓝军”指挥所“夷为平地”。 冯志峰,这位新型战机的教员、长机,先后参加了远海低空训练、海上巡逻等重大任务。编制出了《某新型战机实弹教学软件》,参与编撰了《某新型战机机载武器使用论文集》、《空空、空地导弹安全使用措施》等多本军事学术专著,创下了首次发射新装备导弹实弹、首次在恶劣条件实施某型导弹攻击、首次参加空地强强对抗等新装备训练的多项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