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航空工业极大地推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6日 18:03  中航工业

  这是一个伴随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工业领域,她承载着人类翱翔蓝天的梦想,凝聚着几代对蓝天充满好奇和向往人们的智慧。她被称作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名片。中国航空工业,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创建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伴随着祖国一同成长,书写出一代代中国航空人壮志凌云的奋斗历程,开拓出与世界航空巨擘同台竞技的广阔空间。

  中国航空工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的大力支援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生产相配套,具备研制生产当代航空装备能力的高科技工业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献身航空的职工队伍,发展了各类型、各种用途的飞机、发动机、导弹,开发了数千中民用产品和外贸产品,极大地推进了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历经12次变革。

  50多年来,伴随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国航空工业也走过了一个不断奋进、铸就辉煌的历程。

  建国初期,百业待举,国家经济极为困难。然而,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于1951年4月17日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正式宣告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当时,国家组织了对航空工业大规模的重点建设,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国家就投入大量资金,在前苏联的技术支援下,组建了一批航空高等院校,建设了13个重点骨干企业,使航空工业迅速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过渡。

  1954年7月,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五试制成功。在这之后,于1956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五;1958年试制成功多用途运输机——运五和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五;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歼六又试制成功。同时,还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制造了初级教练机——初教六,开始了自行设计的尝试。

  50年代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历史性的突破,使中国跨入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国家的行列,表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迅速崛起,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发展时期。期间虽然受到“十年动乱”的严重干扰和破坏,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绩。在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的基础上,为提高航空科研能力,广泛吸引海内外航空科技人才,设立了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

  根据增强试制生产能力、完善配套的需要,展开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到70年代后期,中国航空工业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有了比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的生产能力,而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的“三线”地区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和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航空工业布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配套的生产能力。

  这一时期,中国航空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1965年自行设计的强击机——强五实现设计定型,转入成批生产;1966年试制成功两倍声速的歼击机——歼七;1968年,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八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歼击机研制又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此期间,我国战术导弹研制也取得突破性成果。60年代,我国的“霹雳”1号空对空导弹、“红旗”1号、2号地对空导弹、“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等相继试制成功,投入成批生产,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战术导弹的历史。

  1978年后,航空工业提出了“科研先行、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指导思想,确定了飞机“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发展方针,明确了“在新机研制上有所突破,在民品生产上有所突破,在扩大出口上有所突破”的目标。为此,中国航空工业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军用飞机开展了近40个型号的研制,源源不断地向部队提供了大批航空军事装备;民用飞机开始改变长期发展滞后的局面,进行了20多个型号的研制与改进改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非航空产品生产迅速崛起,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先后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形成了工贸结合、技贸结合、沿海与内地结合、进出口结合的新格局,还成立了中国军工部门第一家外贸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

  到1999年,航空工业拥有50多万员工,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万人,拥有100多家大中型企业,34个科研院所,7所高等院校,具有雄厚的航空科研技术实力和较强的试制生产能力,并在许多领域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

  1999年7月1日,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两大集团作为在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加速发展、实现跨越为目标昂首迈进21世纪。

  20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此刻,中航工业的注册资本金已为640亿元,2008财年总资产已超过30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668亿元,利润71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26位,是中国第一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军工企业。

  新世纪的跨越

  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两大集团以富国强军为使命,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取得了辉煌成就。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工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取得了突破,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空空、空地导弹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一大批先进航空装备批量生产,使我国跻身能够研制先进的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教练机、特种飞机等多种航空装备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列。同时,民机产业、燃机产业、非航空产品快速发展,航空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科学发展,做强做大航空产业,打造腾飞之躯

  航空产业是航空工业立业之本。航空工业两大集团始终把发展航空尤其是研制现代化航空武器装备作为神圣使命,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

  一是武器装备研制成果丰硕,实现了跨越发展和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特种飞机、强击机、运输机、侦察机、教练机、直升机、空中加受油机、无人驾驶飞机和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岸舰导弹、舰舰导弹以及多型号、成系列的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军用航空装备均批量生产,以较少的投入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武器装备。其中,歼击机有歼十、“枭龙”等,歼击轰炸机有“飞豹”,轰炸机有轰六系列,教练机有歼教七、K8系列,直升机有直八、直九、直十一系列和HC120等。航空发动机形成涡喷6、涡喷7、涡喷13、涡桨5、涡桨6、涡轴8、涡扇11、“昆仑”、“秦岭”、“太行”等系列。空空导弹形成“霹雳”5号、“霹雳”9号、“闪电”10号等系列。机载设备已形成优势产业,能够提供各种比较先进的航空电子、航空电源、机电液压、生命保障、武器火控、机轮刹车等系列器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03)
分享到: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空军建军60周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