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狼烟起,长空砺神箭。一场近似实战的激烈对抗,在素有“死亡之海”的巴丹吉林沙漠悄然上演。
“靶机起飞”!戈壁深处一秘密“蓝军”阵地上,银色的靶机跃上蓝天,悄悄接近“红军”的导弹阵地。
“靶弹起飞”!“蓝军”发射的靶弹从不同的方位砸向“红军”指挥所、通信枢纽等要害部位。
“施放干扰”!面对“红军”歼击机、导弹的拦截,“蓝军”实施了电子干扰。又一次将对手逼向了危险境地。
扮演“蓝军”的便是多次在重大演习中出色完成任务的空军某基地二区某电子对抗靶标站。
没有虎狼就没有好猎手。尽管他们组建只有短短5年时间,但因其手法诡异多变,狡计频出,迫使各路“红军”不得不拿出看家本领,使出顽强招法,从而使得我军战机的羽翼更加牢固,导弹的锋刃更加锋利,祖国的防空天网更加牢不可破。
紧贴实战砺“神箭”
“导弹性能还有余量,靶标速度能不能再快点!”百公里之外,指挥所传出某新装备研制老总急切的声音。
这是个令“铸箭人”梦寐以求的喜讯。前两次靶标进入遭遇区时靶标的速度都在×M以上,这次要求靶标继续“提速”,说明性能先进的新装备试验进展得非常顺利。
要提高靶标的速度,“蓝军”的供靶分队能够做到。
供靶分队官兵顾不上风沙的侵袭,在两个小时内把阵地向前推进了10余公里,这样靶标进入遭遇区时飞行速度会更快。
天公作美,发射时刻风沙停了,如血的夕阳将靶弹映照得十分壮观。
“靶标阵地工作正常。”供靶总指挥刘建设向指挥所报告了工作情况。
“靶标发射”!随着一声轰鸣,靶弹向预定区域奔去。
“高度好、速度好”,“遭遇了!遭遇了!”看着计算机上靶弹的高度急剧下降,供靶分队官兵知道,那是新武器系统又一次准确拦截了靶标。依靠性能符合指标的实体靶标,成功地进行了检验某新型防空导弹的性能。
“一等天,二等弹,没有靶标团团转”。作为地空导弹装备武器系统的“考官”,除必须具备良好的测控条件外,还离不开靶标。该部建场初期,往往是新装备已经到位,但经常因靶标不具备发射条件延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为导弹打靶,绝不像步枪打靶那样简单,往木板上糊张纸就行。相应来说,导弹的性能有多高,靶标的性能就要更高。
时间不能等。发奋图强,自己动手。从最初的手工绘图,加工材料并制造出第一个“图强一号”靶弹,到现在依靠计算机技术、优化设计等先进理论,靶场已自主成功研制了仿高空高速目标、仿弹道导弹和红外及电子干扰等十余种靶标。靶标的研制、生产已初步形成系列化、规模化,解决了以前靶标与兵器发展相脱节的局面,较好地满足了各型武器系统试验鉴定需求,完成了海陆空多种型号防空兵器的性能鉴定试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