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海军新型导弹形成战斗力仅用46天时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 09:55  中国军网
资料图:中国海军战舰发射俄制日炙反舰导弹
资料图:中国海军战舰发射俄制日炙反舰导弹

  海战场上弹无虚发

  前年夏天,张建荣所在的导弹技术队接到上级通知:9月份,海军将组织某新型导弹实射训练,导弹保障任务由他们负责。从通知到实射训练只有两个多月时间,面对极为紧迫的形势任务,身为导弹队长的张建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这是张建荣常说的一句话。从未向困难低头的他,坚信使命任务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自己一定能带领大家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为缩短官兵掌握该导弹专业技术技能的周期,他在全队实施了“交叉滚动训练法”、“平衡训练法”等10多种训练方法,专门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来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辅导。同时,还针对官兵文化素质层次差异大的实际,每周组织进行一次专业技术考核,并对未能通过考核的官兵进行补差培训,每天都坚持陪官兵们学习训练到深夜。张建荣远在广西的妻子得知情况后,决定暑假把女儿放在姥姥家,专门到部队照顾他。对此,他心怀愧疚地说:“你在家照顾好女儿,我欠你们俩太多了。”在他的带领下,导弹队官兵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学完了专业院校一年半的课程,一批某新型导弹专业保障人才脱颖而出,成为部队战斗力的中坚力量。

  “沙场秋点兵”。那年金秋,一场大规模海上实兵演习在南海某海域“打响”。某新型导弹将首次亮相,进行试射。这对于从未参与该型导弹战场保障的该导弹队官兵而言,无疑是一种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首长、机关、科研单位、试射部队也表示担忧。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张建荣的身上,首长更是先后3次问张建荣:“你有把握吗?”

  张建荣当即向将军立下军令状:“请首长放心,我们将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确保弹无虚发!”

  演习中,他们沉着冷静,从出箱、通电、测试、加注到外场挂弹,每一个步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进行着。直到演习区域传来,4枚某新型导弹全部命中目标时,在场的所有官兵都欢呼雀跃,张建荣明亮的双眼中也闪动着喜悦的泪花。

  至此,从该型导弹运抵部队到形成战斗力,前后仅用了46天时间,创下了该新型导弹技术保障的新纪录。

  前年4月,张建荣代表海军参加外国某新型导弹定购评审会。会上,该型导弹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故意夸大其性能,鼓吹:“在正常储备情况下,该型导弹不需要通电。”当时,与会的所有专家都未对此提出异议。然而,张建荣凭借多年来对国内外导弹性能研究的经验认为: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导弹技术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该导弹雷达磁控管必须每半年通一次电。他再也坐不住了,立即起身向该型导弹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代表提出质疑,并初步说明了理由。面对张建荣提出的“不同意见”,他们感到手足无措,但还是开始进行反驳,同时拿出了所谓的论证鉴定“结论”,企图挫败张建荣的锐气。一时间,会场一片哗然,许多与会专家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场围绕“该新型导弹是否应半年通一次电”的唇枪舌战激烈展开。由于对方已经形成论证鉴定“结论”,致使大部分专家不敢轻易赞同张建荣的观点,辩论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评审委员会临时决定暂时休会,会期延长一天。

  晚上,张建荣回到房间,仔细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分析该型导弹性能参数,比对同类导弹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针对他所质疑的7个问题,提出了4个方面的改进意见,并形成了发言提纲。此时,已是第二天清晨。在当天的会议上,张建荣从容镇定地陈述自己经过深入思考、缜密分析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并当场进行理论推论和逻辑演绎,有力地证明了该型导弹雷达磁控管必须每半年通一次电的事实。他的结论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肯定和认同。外国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代表不得不承认自己有意夸大导弹性能,同时也对张建荣在导弹研究方面的造诣,钦佩不已。会后,与会的首长和专家都冲他竖起大拇指,连声赞道:“张建荣,为中国海军争了光,真是了不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导弹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