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国专家故意夸大售华导弹性能遭中国军官识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 09:55  中国军网
海军某场站导弹队队长张建荣
海军某场站导弹队队长张建荣

资料图:中国海军战舰发射鹰击-62反舰导弹
资料图:中国海军战舰发射鹰击-62反舰导弹

  中国军网10月19日电 题:为了利剑出鞘——记全军优秀指挥军官、海军某场站导弹队队长张建荣

  王世均

  张建荣,高级工程师,1985年9月入伍,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场站导弹技术队队长。连续5年享受全军技术岗位津贴,曾4次荣立三等功,编著《某新型导弹业务管理细则》、《某新型导弹技术阵地操作维护规程》、《导弹战斗使用手册》等10余套导弹维护保养教材,研制开发的“通用移动挂弹装置”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评审会上舌战群雄

  2008年初秋,初次见到张建荣,很难使记者把眼前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个子与编写过10余套导弹维护保养教材、有着20多项发明革新成果的导弹“专家”联系起来。那时,他正在导弹队制氮机库房里与官兵们一道专心致志地检修制氮机。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和身上那件被汗水浸透了的作训服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随着采访的进一步深入,导弹队官兵们都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讲述着“张建荣舌战群雄”的故事。

  革新路上勇攀高峰

  去年7月,某新型导弹装备部队,针对性维护保障训练随即迅速展开,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传统的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很难适应新型导弹的维护保障要求,特别是在组织实施外场挂弹这一课目训练时,若稍有闪失,不仅会造成飞机以及设备的损伤,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并且该课目训练只有等到部队飞行训练结束后进行,才能避免与机务维护发生时间冲突。应该说,训练时间少、标准要求高、实施难度大。如何科学处理好这些训练矛盾,在较短时间里提高维护保障质量效益,成为张建荣苦苦思考的现实课题。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敢于突破、善于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训练模式和陈旧的训练方法,不断突破制约战斗力提升的“瓶颈”。训练模式和训练方法的变革通常以训练装备革新为前提。如果能发明一套能完全替代飞机导弹挂架的装置,就能使官兵随时进行模拟训练,有效解决保障训练与日常飞行、机务维护之间存在的时间矛盾。为此,张建荣带领技术骨干踏上了技术革新之路。

  一次,张建荣在使用“行调机”装吊导弹箱时,突然得到灵感。他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替代飞机导弹挂架的方法吗?他立即找来“行调机”图纸,组织业务骨干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其工作原理。从此,张建荣就像一台“永动机”,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泡在工作间里,没日没夜地啃专业教材和有关技术资料,并四处拜师求教,画出了上百张“飞机导弹挂架”设计图纸,把千余个技术参数背得滚瓜烂熟,甚至冒着危险爬上10米高的“行调机”,进行模拟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攻关,一种能真实模拟导弹发射架在飞机上不同姿态的装置被研发成功。这种装置不但机动性强,而且造价低廉,可以完全满足任何导弹挂弹课目训练。官兵们欣喜地称它为“通用移动挂弹训练装置”。而此时,本就黑瘦的张建荣又瘦了一圈。小革新解决大问题。自从这套“通用移动挂弹装置”投入保障训练以后,导弹队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升,挂弹速度提高三分之二。官兵感叹:“队长的发明,简直就像让我们把飞机搬回家搞训练一样”。该项发明荣获了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张建荣先后自行设计了导弹存放架、气瓶存放架、发射架存放架等20多种导弹保障设施,有效解决了训练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被官兵们誉为“故障克星”、“发明专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导弹 中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