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震区救灾飞机起降非常密集 防相撞压力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09:55 中国青年报
参加抗震救灾的中国直-8K救援直升机
强烈地震使灾区面目全非,地形地貌发生巨大变化,救援队伍无法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尽快拿到第一手地理资料成为抗震救灾当务之急。灾区上空积云多、气流强烈,飞机难以保持准确航向,参与救援的飞机来往密集,平均26秒就有一架救灾飞机经过,防相撞压力大。航测部队机智沉着、“见缝插针”,在云缝中抢拍灾区的影像。5月14日,首次发现上报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5月19日,汶川堰塞湖情况不明,下游受灾群众安置点受到严重威胁。航测部队紧急起飞,克服强气流和雷击的危险,凭着巨大勇气和平时积累的经验,趁闪电照亮云层的瞬间钻出云缝,化险为夷,及时为救灾指挥中心提供了准确的湖区资料。 地震发生后,茂县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40多个小时。依靠空降兵勘查灾情、建立联系,成为唯一选择。在高原山区和气象条件复杂、跳伞高度和速度超越安全和生理极限情况下实施伞降,存在极大危险性。伞降小分队成员、32岁的雷志胜在请战书中悲壮地写道:“我愿付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5月14日,在队长李振波带领下,15名空降兵从4999米高空毅然跳下。伞花朵朵,绽放生命的希望。茂县县长高加军泪流满面地说:“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7天6夜,小分队冒着余震和滚落的飞石,徒步行军220公里,穿越茂县、汶川两个县7个乡55个村庄,向上级报告灾情20次,选择8个机降场,引导救援飞机10多架次,转移疏散1000多名群众。 生命无价,大爱无疆。空军抗震救灾官兵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用血肉之躯和赤胆忠诚托起生命的希望 “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今天要以全部的情感、全部的努力来回报人民!”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再次向空军官兵发出动员令。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空军抗震救灾部队以坚决行动践行着出征誓言。于是,从城市到村镇,从一处处重灾区到一个个震后“孤岛”,空军官兵深入废墟、深山、密林,寻找着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 5月13日下午,空降兵某团官兵抵达什邡市洛水镇,冒雨实施营救。一间倒塌民房内传出小孩哭声,四连五班战士何炎立即带领4名战友赶了过去。经过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脸色惨白的两岁女孩,在她的身上,奶奶和爸爸用身体死死地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何炎赶紧上前将呼吸微弱的小女孩抱入怀中,冲向灾区救护所。 15时,空降兵某部官兵在蓥峰化工厂一座倒塌的职工宿舍楼里,发现了幸存者,官兵们用锤子一块块地敲出一个缺口,4名突击队员爬进去,两人用身体顶住上方的水泥板,两人用手一点一点地往前抠,艰难地向受困群众靠近。3个多小时后,突击队员成功解救出了这位名叫刘德云的男子。当突击队员们最后从缺口处慢慢挪出来时,手套浸透鲜血,趴在地上已无法站起。 余震袭来,群众劝官兵们先停一停。“怎么停?我们不是站在废墟上,而是站在兄弟姐妹的头顶上。”组织搜救行动的空降兵某团团长阎振祥动情地说。“不抛弃,不放弃!”怀着这样的信念,空军官兵把生死置之度外,在余震中搜救,在瓦砾中寻找,用爱心扫描生命的信号,创造了人间奇迹。 “进村入户,搜救被困群众!”5月17日,官兵们按照空军指挥部命令,化整为零,编成小分队,走河沟、爬山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灾区数十个乡镇的农村、上百个受灾点展开拉网式搜救。5月20日17时,成空部队派出“敢死队”,到因道路阻断难以深入的小龙潭银厂沟地区实施搜救。在送子殿旁一堆乱石中,救出了卡在两块大石头中间,被困8天、整整196小时,已经奄奄一息的王友群老人;在海拔3700米的九峰山上,救出了被困191小时的76岁老人陈孝平和74岁的熊顺秀。震后216小时,救出了35岁的电厂女工崔昌会…… 人民利益高于山,孝爱大义献灾区,成为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的行动准则。地导某旅一连士官游森,家住都江堰市幸福镇。5月14日,他到家门口附近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爱人惊慌失措地找到他:“快!妈妈还在废墟里。”游森泪如泉涌:“你先回去,部队的责任区在这里!” 成空某部担负接收、保管、分发救灾物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官兵们顾不上回营地吃饭、喝水。但大家守着堆积如山的食品,强忍干渴和饥饿,坚守“铁律”不动摇:再渴不喝群众一滴救命水,再饿不吃灾区一口救命粮。 空军抗震救灾部队广大官兵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决策部署,发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不负党和人民信任与重托,在灾区上空唱响坚强不屈的生命赞歌!(本报特约记者 徐汇东 通讯员 肖海洪)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