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称我国直升机数量太少(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 08:59 环球网
国产EC120在性能上弥补了空白但产量不足
直升机产业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近日组织召开了军工装备服务抗震救灾座谈会,与会的多位专家表达了对于加快我国目前直升机产业发展的迫切心情。 “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直升机的拥有量和产业的发展还是不够的。”中国二航集团副总工程师兼昌飞集团董事长王斌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美国民用直升机达到1万余架,俄罗斯达到3000多架,加拿大达到1600多架。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拥有530架直升机,而我国只有160架左右的民用直升机。王斌认为,这要求以后我国要大力发展直升机产业,以适应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求。 国防大学军事科技与装备教研室教授李大光从军队建设的角度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说:“我国直升机发展严重落后,必须要大力发展。美国一个空降师就是120架直升机,日本自卫队十几万人就有几百架直升机,我国直升机数量太少了。” 对国民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从我国的地理环境来看,虽然国土幅员辽阔,但地理环境复杂:干旱区205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200多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64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90多万平方公里。“要想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交通和信息应该是畅通的,要具有可到达性,所以发展直升机工业的作用就十分突出。”王斌说。 从直升机的性能上看,直升机具备固定翼飞机难以比拟的优势,在和平时期可以完成大量的民用和军用任务。小、中、大三类直升机适用范围很广,用途非常大。李大光认为,这次抗震救灾中直升机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国面对的非传统威胁越来越多,应该让更多人认识到直升机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除了直升机拥有量较小,我国的直升机制造能力也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中型、重型以及多功能直升机领域。此次中国二航集团租用俄罗斯的米-26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载重量最大的直升机,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属于我国直升机制造业的空白。李大光表示,和平时期可以租用别国的飞机,而在战争时期没有自己的重型直升机,就会很被动。 直升机发展存争议 灾后,中国二航集团赠送给成都政府一架直11直升机,派出10架13吨级的直8直升机,2架4吨级直9直升机。王斌认为,我国应发展20吨以上的重型直升机,在财力和技术水平上我国完全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应该把重型直升机的研制提上日程上来。 《船舰知识》杂志网络版总编宋晓军则认为,国家投入军费是有限的,不可能大量投入用以突破一个项目。应通过国防科工局的整合能力,通过对军工科技的宣传,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军工科研领域,而且民营企业家也有这样的爱国热情。 海军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少将衣卓也表示,抗震救灾中直升机虽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但以抗震救灾为牵引力来发展重型直升机还是不够的。 李大光认为,重型直升机能否上马并不是经费问题。我国大型飞机已经开始研制,而重型直升机的研制投入与之相比要小得多,经费不应该成为重型直升机项目上马的限制因素。而且,重型直升机在民用领域有很大需求,市场空间很广。“现在我国在中型、重型直升机领域还没有解决有无的问题。”李大光说,“大型飞机我们国内还有波音和空客的可以用,而重型直升机只能靠租借。” 作为军工企业的负责人,王斌虽然与李大光在尽快上马重型直升机的大方向上意见相同,但从企业的角度考虑,王斌认为重型直升机的市场空间并没有想像中的大。王斌说:“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有限,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装备,企业很难在这样的项目上盈利。”王斌在会后对记者表示,没有盈利的激励,民间资本会有多大热情投入重型直升机的研制还不得而知。 李金铎表示,国防科工局正在整理抗震救灾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启示,上报给相关部门。重型直升机项目上马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我国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无疑已经越来越大了。 来源:中国工业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