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直升机新型海上救生吊篮救援成功率10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8:25 解放军报
中国直升机新型海上救生吊篮救援成功率100%
新型海上救生吊篮

中国直升机新型海上救生吊篮救援成功率100%
飞参数据记录器

资料图:中国武直9直升机生产车间

  ●海上救生吊篮——

  海空救生辟新途

  【现场视频】:初春,东海深处风高浪急。陆军航空兵某部一场模拟海上救生实兵实装演练紧锣密鼓。

  “某海域一艘渔船触礁遇险,请求援助。”10时45分,某海上搜救中心传来急报。

  11时许,直升机飞抵事故海域,稳稳地悬停在落水船员漂浮位置上空80米处。此时演练海域的水流速度达到了每秒3节,这就意味着,落水人员在风流和水流的作用下,1分钟之内就可能漂移100多米,给救援带来了很大困难。

  记者通过伴随采集信息的侦察机传回的视频图像看到:直升机上,救援人员将折叠得很小的橘黄色救生吊篮朝落水船员位置抛出,吊篮触水便自动充气展开成座椅形状,半浮于水面。再经救援人员作简要调整控制,吊篮准确漂移到了落水船员身旁。落水船员伸手轻轻一拽,吊篮就顺势沉到了他身体下面,当他刚一坐稳,吊篮自动保险装置就已将其拦腰锁住。还没等他回过神来,直升机已经加足马力向上攀升……

  11时26分,落水船员被悬吊进直升机机舱,救援成功。

  【新闻解读】: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几种型号吊篮,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易碰伤落水者,就是难以解救重伤员,直接影响了直升机海上救生的安全和效率。

  2005年,陆航研究所开始了直升机新型海上救生吊篮的研制。

  科研人员在对国外直升机海上救生吊篮典型结构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先后攻克了吊篮空中打转易造成伤员眩晕、海情复杂落水人员自救能力较弱、要求吊篮方便进入等20余项看似不起眼,却攸关救生成败的技术难题,并独创了半开口式吊篮的设计。2008年,该型救生吊篮陆续装备全军陆航部队。

  【训练场同期声】:总参陆航部科研装备处雷军处长告诉记者:“该成果投入部队试用以来,先后在全军各陆航部队组织的海上救生飞行训练中应用起吊62次,成功率100%。”

  ●飞参判读系统——

  训练维修好帮手

  【现场视频】:夜幕笼罩的燕山脚下,战机轰鸣,铁翼飞旋。新年开训第一天,总参陆航某团夜间“空中格斗”等高难度课目训练撕破了寂静的夜空。

  规避、攻击、突防……

  50分钟后,战鹰陆续返航。走下舷梯的飞行员们齐聚飞行训练效能监控室,纷纷将各自的飞行参数记录器链接到判读电脑上,迫不及待地查看自己的训练成绩。

  12号电脑桌前,在“战斗”中被“击毁”的“蓝军”02号直升机机组正副驾驶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脑屏幕,搜寻着屏幕上闪现的每一条参数信息。突然,正驾驶右手推开鼠标,抬起来就给自己脑门一拳。原来,看完判读系统显示的飞行姿态后,他恍然大悟,自己为规避“红军”直升机攻击而做的一个80度大仰角跃升根本没有拉到位,正好给了对手以可乘之机。

  【新闻解读】:我国较早地引进了具有飞行参数记录器的某型直升机,但是与机上记录器配套的地面判读设备却十分落后,严重地制约了飞行参数记录器应有性能的发挥。1997年陆航研究所成立了某型直升机飞行参数记录器判读系统研制课题组,1999年,该系统通过技术鉴定,经过数年部队试用改进,目前,总参陆航部已在全军各陆航部队推广使用该型直升机飞行参数记录器判读设备。

  负责研发该系统的侯洪修高工告诉记者,从飞行员跨进直升机座舱开始,其后的每一个动作,以及直升机的所有飞行状态信息,全部被飞行参数记录器记录在案。飞行员训练后只要将记录器连接到安装有判读系统的电脑,就可以及时调阅每一个时段的任意一项飞行状态信息。天上的战术动作到不到位,地上一目了然。

  该项目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原设备判读使用的电化学纸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耗费量大。某型直升机飞行训练5小时判读一架飞机全部飞行参数需耗费2300多美元。改进后的判读系统只需一台普通电脑即可将5小时全部飞行参数显示并存储,只需耗费不足一元人民币就能将所需结果打印出来。

  【训练场同期声】:自1999年以来,陆航某航空中心修理厂一直以该系统作出的判读结果作为维修的重要依据。该厂厂长齐树民评价说:“该判读系统不仅操作简单快捷,符合野战机动条件下直升机装备维修保障的标准要求,而且具有结果显示直观、数据精度高、耗材费用低等多项优点,可是维修的好帮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