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国核力量调整将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9日 10:18 环球网
资料图:美国各型导弹三叉戟潜射战略导弹外形示意图
美国在削减核武库的基础上如何保持甚至提升核威慑力呢?报告认为“以质取胜”是关键。例如,“民兵III”洲际导弹将使用更加强大的弹头替换现在使用的弹头,并将在更换发动机、燃料、导航设备和软件等8个方面进行全面升级,预计2011年完成。再如位于太平洋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潜射弹道导弹,也将于今年全面升级为射程更远、打击精度更高的类型,新导弹还将能搭载W88核弹头,这是目前美国核武库中爆炸当量最高的。 报告称:“2007年对美国的核力量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因为美国在从1992年以来的15年时间里首次恢复了小规模的核武器生产。”此外,尽管今年遭到国会反对,美国政府依然在谋求推动“可依赖性替代弹头”项目的研发。 美国战略东移一直没停 自从核武器研制成功并进入美军的战斗序列以来,一直发挥着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基石的作用。冷战时代,核武器是美国对苏联进行战略威慑的基本工具,并充当了防止美苏之间直接发生大规模武装对抗、维持40余年冷和平的“安全阀”。冷战结束至今,核武依然是美国保持全球霸权的根本依赖。 此次报告的两位作者克里斯坦森和诺里斯都是美国知名的核问题专家,对其他有核国家的核武部署有深入研究。两人参与过2006年11月发布的《中国核力量与美国的核战计划》的撰写。那份报告提到,2005年,美国的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部队执行了44次巡航,其中有21次是在太平洋。今年3月,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网站刊发了克里斯坦森的文章,称2006年以来中国的核武库膨胀了1/3。克里斯坦森去年曾表示,中美在核武策略上的竞赛虽然还不到美国与前苏联在冷战时期那样严重的地步,但彼此都在视对方的核实力而做出调整。他认为,中美两国已深陷在缓步前进的核竞赛当中,但这个竞赛与其说是数量上的,倒不如说是技术和能力上的竞争。 中国军事专家杨承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类似这样的美国核力量报告看上去是透明度非常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透明度的本身符合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需要,它同时具有对其他国家和力量施加军事、心理威慑的目的。 杨承军说,美国的核战略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上的变化。在核力量建设上,美国一贯的指导思想是在世界上保持绝对的核优势,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在战略威慑力量上接近它。在运用原则上,美国强调先发制人,看上去美国核弹头的数量在减少,其实是因为它不需要那么多,冷战结束后,原先的主要对手前苏联消失了,没有必要再付出高昂的成本来维护那么多的核武器。因此,美国在确保足够数量核弹头的同时,主要依靠不断提高核武质量来保持强大的优势。而且,美国的实际核作战能力并没有丝毫减弱,它所谓的削减核武器,绝大多数只是解除了核武的戒备等级,就是说通过像去掉引信一类的技术处理,将核弹头从随时备战的待发状态变成储存状态,一旦需要,很快就可以恢复武器性能。另外,美国在着手推进小威力核武器的实战化,大当量的核武器虽然威力巨大,但实际用途只是威慑,基本没有实用性,因此,美国开始生产小当量核武器,想在今后的小规模局部战争中使用中子弹和小型核弹。 杨承军说,在美国的核力量部署调整中,近些年来一直在把战略重心东移,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就是中国的迅速发展,使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威胁,当然,这是美国以自身的立场和眼光来看中国的结论。杨承军认为,从大西洋调5艘核导弹潜艇增强到太平洋,美国战略核潜艇60%的巡航都在太平洋,这些都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美国的确在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关注,这些战略核潜艇的力量是相当强的,每艘潜艇都装有二十几枚核导弹,精度很高,误差在200米左右,具有全球控制能力,可以说,美国战略力量重点东移的步子一直就没有停,有的时候步子迈得大一些,有的时候步子迈得小一些。当然,中国也不用对此太紧张,战略力量是用来威慑的,而中国的军事战略和武器发展的方案历来都是防御性的,只要这一点不变,再强的核部署也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章名岂 杨军 记者 程刚;马勇田)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huanqiu.com)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