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源依赖度达到80%高于美国40%和中国1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08:13 军事文摘
日本能源依赖度达到80%高于美国40%和中国12%
日本技术研究本部展示新一代主战坦克

  维护资源安全,提高经济安全度

  日本是一个岛国,幅员有限、资源匮乏,战略资源和产品市场都在国外。主要战略资源如石油、煤、铁矿石等的对外依赖程度多在9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0%。日本每年需要通过海运进口的物资达6亿多吨,国民经济对海外的依赖性极强。海上交通线中的两条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原材料、能源的进口和商品的出口主要依靠这两条交通线。一条是向西,往波斯湾方向,这条线主要用于进口中东石油;另一条是向南太平洋,其中要穿越印尼群岛、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战略要地,这条线不但担负着运输进口原材料、能源的任务,而且很多日本产品的出口也靠这条线。

  为了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日本发展了远远超过“自卫”能力的海上自卫队,其在保护日本资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日本推算东海海底蕴藏着1000亿桶的石油和2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为了争夺更多的东海油气资源,日本不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单方面提出一条“日中中间线”,企图通过这条线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2005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开始授予日本民间企业在东海有争议的海域进行试开采权,表明其“保护自身资源权利”的决心。为实现“从岛国到海洋国家”的海洋立国战略构想,日本一步步将海权问题演化为领土问题,并且加强对其周边海域的军事控制,如自卫队对“西南岛屿有事”就制定了对策方针,提前做好了准备。日本还不断制定法理依据。2007年4月3日,日本第一部关于海洋政策的《海洋基本法》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同一天还审议通过了旨在确保其自设的“专属经济区”油田开发安全的《关于设定海洋构筑物安全水域》的法律草案。该法案通过后,日本的企业或团体在试掘油田受阻时,海上保安厅可依据此法采取行动。

  日本资源外交在日本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日本的经济安全。日本石油的主要进口对象是中东地区,为了保证石油进口的稳定,日本在中东地区展开了多方面的外交活动,“金钱外交”是其最常用的手段。日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出任不久后就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埃及进行了访问,目的在于夯实与阿拉伯国家的能源合作基础,确保能源安全链的各个环节万无一失。中东石油目前占日本石油需求的88%,但是中东地区的局势极不稳定。相对中东而言,俄罗斯政局稳定,距离日本也近,因此获得西伯利亚石油对日本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03年,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时向俄罗斯提出了一个额外的巨额金融援助方案,以争取莫斯科首先建设一条向日本运送石油的管道项目。日本答应投资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开采,要求俄罗斯优先兴建从伊尔库斯克、安加尔斯克油田到远东纳霍德卡的输油管道,这就是所谓的“安纳线”方案。而在这个方案之前,中国已经和俄罗斯达成了修建“安大线”的方案。为了和中国争夺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日本表示愿意承担寻找及开采石油的成本,并且支付输油管道修建的全部50亿美元成本。面对日本提出的如此优厚的条件,俄罗斯最终否决了“安大线”的方案。俄罗斯决定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这条“泰纳线”实际上是“安纳线”的翻版,俄罗斯在日本强大的“金钱外交”攻势下接受了日本的条件。

  贯彻节能政策是日本国内能源安全战略的又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日本1978年颁布《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大力发展节能、高效和高附加值的技术与产品。日本积极引进和开发节能技术并且大力推广。利用财税手段引导教育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效果显著。日本人普遍注意节能,比如夏天在办公室穿凉爽夏装,空调温度设在28℃。目前日本是单位GDP能耗最低的节能大国。

  能源依赖度,也就是能源进口量占能源总消费的比重。目前,日本能源依赖度达到80%,大大高于美国的40%和中国的12%。为了保证能源安全,日本在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的同时,还积极发展新能源,降低能源依赖度。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原子能发电,计划在2010年之前,新建9~12座核电站,将核电站的总发电量提高30%以上。到2005年为止,日本已经拥有54家核电厂。能源厅称,截至2010年,预计日本每年的石油需求平均减少百分之一。

  技术自主性

  日本战后引进了大量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日本成为“科技强国”的进程。日本科技研究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世界居于前列,并且实施向实验研究类法人捐款的优惠税制,日本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很快成为了技术出口大国,技术专利申请在世界名列前茅。

  在军事技术领域,日本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对技术自主性要求更高。为使日本允许美国军队和军事系统在当地部署,美国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补偿”,日本公司正是通过这种“补偿’,从美国购入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防务承包商已经以许可证生产和合作生产的方式生产了29套美国重要的武器系统,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多。但是从长远性、合理性、效率化和通用化角度考虑,日本决定对武器装备实现适当国产化。特别是像电子战等保密性强的领域坚持自主研究开发,以此作为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措施。日本在武器装备技术国产化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在进口武器时往往要求进行许可证生产,日本还加强军事技术的国际合作,抢占军事技术的制高点。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能力仅次于美国,其反潜作战武器主要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P一3C反潜巡逻机,其性能先进。近年来,日本在反潜武器技术上越来越倾向使用本国技术。日本还自行研发SH一60J反潜直升机,该机除反潜外还具有反舰导弹、中继制导等功能。日本花巨资自行开发的90式主战坦克单价达到850万美元,性能先进,配备了自动装弹机,坦克乘员由4人减至3人。国际武器评估预测小组根据坦克自身的机动性、杀伤力、战斗力、生存力等综合条件,将其评为1997年度国际坦克十佳之首。

  同时,日本研制F一2战斗机的经历也很好地说明了其在技术自主性上的决心。日本在此之前已经拥有F一15战斗机,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了,但是日本为了掌握自主技术还是决定花巨资研制国产战斗机。这个计划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美国担心日本在吸收了F一16和F—15技术上实现技术创新,会对美国的战斗机技术构成威胁,这种前例是有很多的,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决定合作研制这种战斗机。美国实际上是要监督日本研制战斗机。日本在研制F一2过程中又加大技术要求,使F一2的研制经费不断飙升,因此F一2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战斗机,每架F一2的成本将达120亿日元(约合1.07亿美元)。日本通过F一2战斗机的研制,大大推动了本国航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日本较为薄弱的战斗机总体设计和航空发动机等技术取得明显的进步,为以后自主研制性能更加先进的战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工企业的分散化

  日本目前军工市场规模约为每年22000亿日元左右(约合近200亿美元),这其中除了防卫省的军品订货外,还包括其它用于防务的开支,比如海上保安厅的装备预算(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日本情报卫星等技术侦察手段的预算(属于日本内阁府)等。规模在世界上是比较靠前的。但是日本军工企业对军品依存度是很低的,基本在10%左右,与美英等国平均50%以上相比要低得多。原因主要是在防卫省主导下,为降低军工生产集中度,人为分散军工生产的结果。另外日本经济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小企业数量巨大,而且中小企业大多是依附于大企业的,在每个有资格接受军品合同的大公司下面都可能有几十家甚至更多的下属企业和协作企业。这样日本军工生产就分散于多家企业。目前在日本,与防卫省交易的大大小小武器制造商有1500家左右,另有900多个销售公司。

  日本政府军工生产主导首先是通过军工采购制度实现的。与美、英、法等国不同,在日本,军工产品的采购具有高度的计划性。每年防卫预算中军工产品的订货,主要是由防卫省直接指定生产厂家生产,而不是由防卫省公开招标,各家公司投标竞争的。在防卫省每年签订的军工生产合同中,绝大部分都是指定采购合同,而非竞争合同。这种做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日本看上去不合常理,因为生产的分散增加了军品的采购成本。日本对这种做法也存在争议,竞争合同的比例一度有所调整。2005年版《防卫白皮书》取消了“加强竞争”的条款,取而代之的是表示要“建立能在采购质量、交付时间、成本等方面取得最大成绩的采购体制”。

  在这样分散生产和弱化竞争的体制下,日本军工生产的动员能力和生产布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日本主要的大工业企业都具备军工生产能力和经验,各主要装备(如舰艇、飞机、装甲车辆)都有两家以上甚至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军工生产潜力平时就蕴藏在民用工业中。△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