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选购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原因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07:40 现代兵器
中国海军选购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原因解读
中国海军现代级导弹驱逐舰137“福州”号远海航行

中国海军选购俄制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原因解读
海军136“杭州”号导弹驱逐舰驻泊码头

    声明:本文为《现代兵器》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徐辉

  2000年2月11日,中国海军从俄罗斯订购的“现代”级驱逐舰首舰——136“杭州”号穿越台湾海峡,抵达浙江舟山军港。同年11月30日,姊妹舰137“福州”号也顺利交付中国海军。作为中国海军增强台海方向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两舰均被编入了东海舰队战斗序列。东海舰队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中唯一装备超音速反舰导弹和中程舰空导弹的特混舰队。

  虚妄的“航母杀手”

  在2艘“现代”舰先后服役后,一个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该舰在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中编队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定位?或者说,中国海军将如何使用这2艘当时看起来在其水面舰艇部队中“鹤立鸡群”的俄制战舰?媒体的目光首先集中在“现代”级舰桥前部那两具威风凛凛的四联装SS—N一22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器上。一种装备了威力巨大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大型驱逐舰,所服役的战术集群又是负责台海方向作战任务的东海舰队,这支舰队所针对的头号假想敌又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航母编队……在对这一系列要素进行简单叠加之后,一种“航母杀手”的说法便应运而生,并甚嚣尘上。在一段时间内“航母杀手”几乎成为了中国海军中这2艘“现代”级驱逐舰的代名词。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所有的干扰因素,真正从反航母作战的角度来评估“现代”级的作战能力后就会发现,这一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自航空母舰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取代战列舰成为新一代海上霸主以来,反航母作战就成为所有海上强国和试图成为海上强国的国家及其海军所必须面对的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只有两个国家海军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一是我们提到过的前苏联海军,另一个就是美国海军自己。

  美国海军反航母作战的原则极为简单——以航母反制航母!既然航母编队的核心攻防能力在于由舰载航空兵所赋予的远距离立体打击能力,那么就应该大力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以同样手段克制对方的航母编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思路和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所描述的姑苏慕容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颇有几分相似。而太平洋战争中惨烈的海空交锋也充分证明了美国海军这种“以航母反制航母”作战模式的有效性。正是凭借着庞大航母特混舰队的强大战力,美国海军才最终摧毁了以航空母舰挑起太平洋战争的H本海军联合舰队,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和美国海军相比,前苏联海军创立的“海空潜立体饱和攻击”反航母战法在核心指导原则几乎完全一致——同样是大力发展己方海军的远距离立体海空攻防能力,以实现同敌方航母编队的全面对抗,双方的差别只体现在具体战术手段上: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反航母作战主要依靠舰载航空兵来进行,前苏联海军则由“基洛夫”级等大型巡洋舰上装备的超音速远程大威力反舰导弹来承担。关键在于,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前苏联海军,在反航母作战上均奉行“体系对抗”的原则。现代海军在反航母作战时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航空母舰本身,而是围绕着航母这个核心,由各种水面舰艇、潜艇和舰载航空兵组织起来的立体攻防体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反航母作战,除了打造一个同样具备立体攻防能力的远洋作战体系外,再无其它可行的选择。

  至于“现代”级,无可否认,该舰的确是前苏联海军反航母作战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也仅仅是一个节点而已!在前苏联海军水面舰艇编队中,真正负责反航母作战的是可以在400公里上发起导弹攻击的“基洛夫”和“光荣”,而主要承担中程海空攻防任务的“现代”级甚至不在第一波攻击力量之内。更为重要的是,“现代”级只有在前苏联海军的整体作战体系内才可能在反航母作战中发挥部分辅助作用。如果脱离了这一体系,“现代”舰的这种辅助作战能力都将丧失殆尽!实际上,不仅仅是“现代”舰,即便是“光荣”和“基洛夫”,如果脱离整个作战体系单独出击进行反航母作战的话,估计也难逃折戟沉沙的结局!在没有建立完整远洋攻防体系的前提下,以区区2艘“现代”舰来充当所谓的“航母杀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中国为什么选择“现代”?

  既然“现代”舰根本不是什么“航母杀手”,那由此基本可以排除中国海军是为了反航母作战而引进该舰的可能性。那么中国海军引进“现代”舰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简单回顾一下“现代”舰的引进时间表:1994年,中俄双方首度启动了关于引进“现代”舰的军购谈判,并于1997年年初达成引进第一批2艘“现代”舰的协议。而在整个谈判期间,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节点——爆发于1996年年初的“96台海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96台海危机”对于中国海军的刺激之大几乎不亚于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对前苏联海军的刺激程度。面对跨海而来的美国海军“尼米兹”号和“独立”号双航母编队,拥有大小舰艇近千艘的中国海军竟无力一战!对抗航母编队的核心要素在于防空,而当时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却没有装备任何中远程防空系统,仅有的2种近程防空导弹中,“红旗”一61性能指标已经明显落后,基本不具备拦截现代反舰导弹的能力,“红旗-7性能虽然相对较好,但也仅仅装备了区区3艘驱逐舰,无法形成必要的火力密度。面对拥有强大远程攻击能力的美军舰载航空兵,如果仍以驱护舰上装备的各种小口径高炮作为防空主力,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将全无招架之功。而如果海军无法有效获得台湾及其附近海域的制海权,那跨海登陆作战就无法顺利进行,祖国统一作战更是无从谈起。要摆脱这一困境,中国海军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具备一定远洋作战能力,特别是防空能力的现代化舰队。此时,计划中的新一代国产大中型水面舰还处于研制阶段,因此从国外引进军舰和相关技术就成为相对现实的选择。实际上,早在“96台海危机”爆发前,中国海军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大型远洋型战舰的引进工作,危机爆发后这一工作的进度更是大大加快。

《现代兵器》杂志2007年增刊精彩推荐(组图)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