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中国暗剑无人战机:距实用化还有较大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7:34 现代兵器
详解中国暗剑无人战机:距实用化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暗剑无人战斗机模型参加2007年莫斯科航展

详解中国暗剑无人战机:距实用化还有较大差距
暗剑无人战斗机外形借鉴了B-2的翼身融合技术

中国暗剑无人战斗机模型参加2007年莫斯科航展

    声明:本文为《现代兵器》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在今年巴黎航展的中国展台上,首次在国外公开亮相的“暗剑”无人作战概念飞机成为最大的亮点。虽然该机以模型参展的形式确实在可看性和技术含量上有所不足,不过依然透露出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暗箭”在气动设计上采用了类似B一2和F一117混合体的箭形翼身融合布局,机身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出箭头形状的三角形,扁平的流线型机身和机翼圆滑过渡成整体升力面,机体设计能够与可伸缩前翼、常规机翼、尾翼组成适合高速和大过载机动飞行的整体布局。从外形上推测,“暗箭”应具有超音速、高机动能力和隐身性能,已经达到国际战斗机技术的较高水平。而且在去年珠海航展中曾经出现过的“暗影”前掠翼隐身战斗机与“暗箭”有很多类似之处,在对中国新一代作战飞机平台寄予期盼的同时,又使其蒙上了一丝神秘色彩。

  “暗箭”模型和同时展出的其他国内飞机模型有很大区别,其机体比例和制造精度明显要比FC一1、JL一9等模型好得多。仔细观察“暗箭”模型的

发动机喷口,可以看出这部分只是简单的桶体。虽然喷口作为低信号设计的主要部分需要在技术上采取保密措施,但是在展出模型上对这部分结构完全不做修饰确实也比较少见。“暗箭”模型的高精度和发动机喷口的简单结构看起来并不是单纯的展示样品,反而类似项目论

  证期间用来进行风洞试验用的比例模型。而模型上的桶形喷口也和风洞模型通常安装支撑调节杆的结构相适应。从“暗箭”展示模型的精度和结构上看,该项目设计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如果真的发展成实用型号时的基本设计不大可能会有大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目前公开的“暗箭”模型和宣传资料,对其进行大致的分析判断。

  体积规格

  “暗箭”无人机在性能上既要满足超音速和高机动性的指标要求,还要在机体内装载传感器、任务载荷和燃料,同时还必须在生产和使用成本上低于常规有人驾驶战斗机。综合这些特点和要求,就可以大体上估算出“暗箭”的尺寸规格和大致的战斗力水平。超音速无人战斗机不需要驾驶员的优点确实可以降低飞机体积,但是因其机体空间有限,在航程和载荷上不如有人机,担负战役范围的侦察和攻击任务时也会受到较大限制。“暗箭”必须具备足够的燃料、载荷和较完善的传感器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隐身的设计特点又使其必须具有装载制导武器的内部弹舱。因此,“暗箭”的体积并不会比有人驾驶战斗机小太多。“暗箭”无人机的动力装置采用机腹进气布局和单台发动机,按照其技战术要求以及目前国内航空发动机的基本条件,可以判断该机是一种体积大于J一7而略小于J一8的中型战斗机。

  应用范围

  按照“暗箭”模型所宣称的战术要求和大致比例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该机是正常起飞重量在10吨以上的中型无人机,高空最大飞行速度应该能够达到2马赫并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低空最大飞行速度和综合机动性也可以超过同类技术水平的有人驾驶常规战斗机。“暗箭”在载荷和航程上应与F一35这种第四代战斗机相差不多,采用标准飞行剖面时的作战半径能够达到800~1000公里,完全有能力在机体内部弹舱挂载约1000-1500公斤载荷,可以根据作战任务挂载4枚250公斤制导炸弹或者同样数量的SD一10空空导弹。

  战术侦察军用无人机目前最主要的应用范围就是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国内、外现役无人作战飞机中侦察机也处于绝对的多数。“暗箭”所具备的飞行性能完全可以满足侦察机的绝大部分要求,但是因为其气动布局和超音速飞行性能限制了续航时间和作战半径,因此作为侦察机使用时主要依靠高速性能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中国空军目前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主力是J一8E侦察改进型,但是该机已难以在现代化防空体系中有效完成任务,因此非常需要一种飞行性能与战斗机相当、却有较强突防能力的先进侦察机。“暗箭”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完全可以与长航时战略侦察机有效配合,依靠其低信号特征和超音速性能对敌方密集防空掩护区域强行侦察,利用速度和机动性能的优势规避地面和空中拦截系统的杀伤。具备攻击能力的“暗箭”在发现重要目标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进行打击,成为集侦察、攻击为一体的现代化先进无人作战飞行平台。

  防空与拦截珠海航展上在展出“暗箭”的同时,还展出了与其气动布局类似的有人驾驶隐身战斗机“暗影”的模型。从外形上看,“暗箭”和“暗影”在总体设计思想和性能要求上非常接近。等同于“暗影”无人驾驶改进型的“暗箭”证明了航空设计人员在新机研制中采用了系统对抗的思路,通过有人驾驶常规战斗机和无人高性能飞行平台的配合来获得最佳的综合战斗力。

  “暗箭”设计要求中的高机动性指标证明了其在空战中并不仅是拦截平台。借助与F一35采用的全景红外传感器类似的全方位电视/红外传感器,“暗箭”完全可以在先进视频处理/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下进行格斗空战。如果按照美国HiMAT无人技术验证机的标准判断“暗箭”的机动性,该机完全可以将机动过载大幅度提高到12G以上,在空战格斗机动性能指标上全面能够超越现役所有常规战斗机。因此,“暗箭”虽然在自主作战能力上未必能够和有人驾驶战斗机相比,但是在大过载机动格斗空战中的机动动作方面将占据明显优势。

  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期间开发的防空系统就具备全自动对空拦截的能力。采用自动拦截系统的截击机可以在全自动控制条件下完成整个作战过程,飞行员只需要在应付突发情况和起飞、着陆时操作飞机。全球定位装置和飞机自动着陆引导系统已经能够使无人驾驶飞机像常规飞机一样起降和飞行,也就是说在飞行安全上曾经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已经不存在了。目前,影响无人机作为战斗机使用的问题主要在自主作战和敌我识别这两方面: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现代兵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