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简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7:32 少年科学画报
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简报(组图)
中国武警部队列装的新型激光枪

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简报(组图)
中国新型激光枪发射演示

  二战后,处于冷战状态的美国与俄罗斯(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激光技术。他们有关的研发和实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在这里收集精选了美、俄激光轻武器发展的相关讯息,以飨读者。

  美国 暂时致盲性激光枪

  前些年,美国空军实验室研制了一种使人耀眼的低能激光武器——“佩乃’一203”。其小型激光装置配置在M16步枪的枪管下面。使用时发射650毫米的激光束,可使人眼花缭乱、身感不适而停下脚步并丢下武器。

  2005年11月美国向外界公布,空军研究实验室研究成功一款实用型单兵携带的非致命激光枪,这种激光步枪可以利用它的能量来驱散人群和阻止敌人攻击,并可自动感知与目标的距离,因而避免了对眼睛的永久性伤害或失明。这种武器称为“阻止人员和刺激响应”激光步枪。它的尺寸和重量与全负荷的M16步枪相似,但射出的子弹是低功率的激光束,使受光者瞬间就象直视太阳,强烈的眩光使其迷失方向。

  致人迷惑和疼痛的激光射弹

  前几年,美国联合非致命武器局透露,他们正在研究一种基于脉冲化学激光器的脉冲能量武器,这种武器的激光脉冲作用于固体目标时,会产生强烈的闪光、震耳的噪声、巨大的冲击和多种生物效应。利用其生物效应研制的非致命激光武器称为“脉冲能量射弹”(PEP)。这些生物效应包括无弹片的撞击对皮肤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刺激,因而会引起疼痛、短暂的麻痹、胸闷、迷惑等现象。2004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研究过“激光感生

等离子体”技术,并已开发了一种非致命定向能技术,用以研制阻止军车行进和打晕人的装置。

  2005年美国海军研究局和佛罗里达大学曾签订了一项“激光激励电磁脉冲造成感官效应”的合同,一起研究致人疼痛的激光射弹。这些新研究的目的是要增大这种疼痛的效果,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实验室培育的细胞和对人员的测试,在不损害人体组织的情况下,寻找触发人体神经疼痛最大值但不致引起伤害或死亡的最佳脉冲参量。

  致人强直的激光束武器

  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HSV技术公司正在发展一种非致命激光束武器,利用发射的激光束无恶意地使在一定距离的人员固定原地不能动弹。这种武器的主要部件是一个紫外线光源,它产生两束相干的紫外辐射。波束照射到目标后,从发射源到目标路径中的空气分子被电离,在武器瞄准的沿途大气回路就有了流通的电流。波束中的电流犹如是一种生理上神经电脉冲的复制品。通常这种神经电脉冲是控制人的横纹肌肌肉组织的,它支配了人的行为动作。激光束产生的挤兑与人原有的神经电脉冲十分相似,而它较强刺激了肌肉纤维,会使其原本各不相同的收缩变成单一的持续的收缩,因而使人照射后只能固定在一个状态,不能自由活动。然而这种外来的神经电脉冲不是生物本身固有的神经电脉冲,所以对人是没有感觉的,对人眼睛也不会引起伤害,因为眼角膜吸收了武器使用波长的紫外辐射。而且波束很弱,不会导致角膜发炎。

  俄罗斯

  俄罗斯发展非致命武器的步伐并不落后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他们利用刚研究成功的微波源,便开始研究其对各种靶子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也研制过一种致人失盲的激光束武器。1994年,俄卫星曾在轨道上装了一面镜子,镜面反射在夜间掠过地球,从而使敌方失去夜幕的掩护,并改变了敌人的生物节律。

  2005年2月,在国际第七届阿布扎比防务展览会上,俄防务武器装备出口公司展示了一种单兵可携式非致命激光束武器。这种武器的激光束强度能够迅速准确地导致敌方狙击手暂时失明或武器的光电传感器失灵,造成敌方士兵和技术装备失去战斗力。该武器除了低能激光器外,还装备了激光雷达、夜视器等测距跟踪和自动调节的装置,作战时可自动搜索和锁定目标。在对目标进行搜索时,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强度较强,波长为0.86微米,对目标攻击时,发射的激光束波长是0.53微米和1.06微米。这种武器的特点是不会致人死亡和失明,而且采用了特殊的算法进行目标识别,能有效识别玻璃、眼镜和其它一些物体反射的光线,以避免系统做出错误反应。整套武器重56千克,为了方便携带,可以背负,也可拆开分成两个28千克的包袱,作用距离1.5千米,已用于城市反恐作战。

  2005年4月,俄罗斯还研制了另一种非致命激光武器,名叫“溪流”,可供警察或安全部队应付各种骚乱局势和恐怖事件。理论上用“溪流”击倒目标只需一秒时间,但不会致人死亡或失明。这种武器比一般的类似武器更为小巧轻便,射程可达几百米,重量仅300克,长为15厘米。(据《国防科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少年科学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