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大运输机要量力而行200吨以内比较理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07:22 军事世界画刊
中国搞大运输机要量力而行200吨以内比较理想
    C-17A虽然代表了大型运输机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其技术复杂,成本极高,笔者认为其发展思路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声明:本文为《军事世界画刊》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吴涛

  我国因为长期奉行国土防御作战指导思想,一直以来对军事空运不太注重,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空中运输力量的主力机型只有从引进苏联的“安一24”和落后的“运一5”。仿制于“安-24”的“运一7”因为技术问题,直到80年代才得以定型,真正在我军部队大量服役的是“安一24”。而相对运载量较大的“运-8”(仿制“安-12”)也是在80年代后才定型并投入量产。但是“运-8”的性能也不是很理想,特别是在高温高原性能方面较差。2005年,陕飞集团公布了“运一9”、“运一8X”等一系列性能较为先进的战术运输机发展计划之后,我国战术运输机发展的前景已渐渐明朗起来。

  而我国在大型运输机方面一直以来都是空白。90年代初,从俄罗斯引进了一些“伊尔一76”,才算解决了大型运输机的有无问题。但这些“伊尔-76”对于我国巨大的空运需求而言还是显得太少。

  根据新时期战略方针的重新定位,未来战争的战略对象和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同十多个国家接壤,国际环境和国家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南海海域和西部边境,多为远离腹地的海洋区或高原地区,气象复杂、环境恶劣,平时无大量屯兵,战时兵力及装备除空运外,其他手段难以买现快速集中、开进及转移。因此快速部署部队、后续兵力和物资补给,均需要一支强大的快速军事空运力量。

  随着现代战争向着高技术方向发展,满足高技术、大型化、现代化装备运输的军用运输机的新机研制费用十分巨大。前几年欧洲的未采大型军用运输机计划估算的研制费达60~70亿美元,而美国的C一17的单价则高达2亿美元以上。因此,发展军用运输机不仅要考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技术上的可靠性和先进性,考虑军方的采购能力。不仅要考虑世界上最先进的军用运输机技术发展趋势,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研制既能基本满足军方需要,又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切实可行的飞机。

  以目前我国的航空工业实力水平来看,发展自己的大型运输机不但要具备运载量大、先进航电系统、可靠性高维护性好、自主完成任务能力强、经济性好和可延伸发展为其他用途的变型机等特点外,笔者认为还要注重以下两点:

  (1)最大起飞重量在200吨以内。以目前国内的航空工业水平而言,上马大型运输机这样的重大项目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如果只为了追求大运载量而设计的机型“过大”的话,就会在整体设计、超大件加工工艺和航空材料等很多我国的弱项方面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所以,笔者一认为我国目前上马的大型飞机项目不宜一味的好大喜全,而是要量力而行。

  (2)具有短距起降能力,使飞机能直接飞抵前线的简易机场或在机场跑道被敌毁坏的情况下起降。飞机离不开机场等基础设施的保障,这是个基本的常识。我国的机场条件并不是很好,跑道短、道面承受能力弱,适应大型飞机起降的机场并不是很多。研制大型飞机,应在最初阶段就把执行任务区域的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条件考虑进去。

  从各方面情况考虑,类似于“伊尔一76TD”这样的重型运输机应该是我国发展大型运输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专题:军事世界画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