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舰船知识 > 周边军情> 军事世界画刊 > 正文

日本海上自卫队反舰与反潜作战力详解(组图)

http://jczs.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7:55 军事世界画刊
日本海上自卫队反舰与反潜作战力详解(组图)

日本海上自卫队亲潮级常规潜艇紧急上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军事世界画刊》杂志供《新浪军事》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不断膨胀。2005年11月22日,在日本自民党建党50周年纪念大会上,自民党总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正式公布了《宪法修改草案》,企图大幅修改和平宪法,将日本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并允许自卫军行使“集体自卫
权”以及在海外使用武力。其实,从军事战略、武器装备及作战能力等方面看,日本自卫队已经有了“自卫军化”的实质,缺的只是法律条文。

  海上自卫队是日本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力在亚洲居首位。近年来加速现代化进程屡有大动作,新发展的舰艇等装备不断超越“自卫”范围,明显呈现出远洋化、进攻化的趋势。为让读者了解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能力,本文将从反舰作战、反潜作战、防空作战、电子战、反水雷战五方面详细剖析。

  日本海上自卫队反舰作战能力

  反舰作战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与反潜和防空作战中全部采用美制导弹不同,日本新近服役的舰艇(包括“村雨”和“高波”级驱逐舰、研制中的改进型“金刚”级驱逐舰、“隼”级和“1号”级导弹艇等)全部采用日本国产的SSM一1导弹。

  反舰作战特点

  海上自卫队对海作战构想,一是与航空自卫队协同作战,先实施空中打击再出动舰艇攻击(在兵力占优时,可以不等待空中支援便直接攻击敌舰);二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主导思想是“分散使用兵力等于无谓的消耗,应尽量避免”。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能用于反舰作战的兵力,主要包括44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18艘潜艇、9艘导弹艇和80架P一3C岸基反潜巡逻机等。

  用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海上自卫队对舰攻击的作战构想,主要是以“鱼叉”、SSM-1等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分为两个作战阶段,一是获取情报、决策指挥,包括对舰警戒,获得敌方情报并进行分析评估,确定对海搜索方案,使用被动传感器并实施电子管制;二是接近敌舰、实施攻击,包括舰艇编队行动,利用地形、岛礁隐蔽,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或发动突然袭击。

  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以在研的SSM一1岸舰导弹为基础发展舰对舰导弹,以替换水面舰艇上装备的美制AGM一84“鱼叉”反舰导弹。舰载SSM-1B反舰导弹于1990年12月定型,它可以接收来自SH-60J直升机、E-2C和E一767预警机、EP一3电子战飞机等平台的目标指示信息,能够超视距打击1 50千米远的各种水面目标。日本自1994年又开始研制SSM-2岸舰导弹,海上自卫队准备将其改进成垂直发射的舰舰导弹。

  潜艇对舰攻击以潜射导弹为主

  日本潜艇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对日本周边海域进行警戒和防御,战时辅助“八·八舰队”和航空自卫队封锁宗谷、对马和津轻等海峡。为此,长期以来在这3个海峡各配备2艘潜艇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主要泊地是濑户内海的吴港和东海岸的横须贺。潜对舰攻击的主要手段是潜射导弹和鱼雷。但由于海上自卫队的潜艇都是常规动力潜艇,不能长时间潜航接近敌方军舰,所以日本潜艇对舰攻击一般是以潜舰导弹而不是短射程的鱼雷为主。在作战使用时,先从己方部队获得目标情报,同时用本艇的被动声呐确定敌舰位置,然后发射“鱼叉”潜舰导弹实施对舰攻击。

  海上自卫队没有战斗航空兵

  与美、俄、英等国家以及

二战中的日军不同,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装备战斗机和攻击机,只拥有战斗支援和后勤支援飞机。可能的原因,一是日本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航空自卫队的防御和进攻任务包括了海上,海上自卫队没有必要再重复建设战斗航空兵部队;二是日本自卫队把战争定位在了美日联合作战,日方主要负责岸基反潜、近岸扫雷、侦察、巡逻等战斗支援任务,海上作战主要交给美国海军航空兵和驻日美军岸基航空兵完成。

  海上自卫队舰艇编队已经形成空中、水面、水下三维立体,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反舰作战体系。在空中,P一3C岸基反潜巡逻机承担编队的远程反舰作战任务;在水面,驱逐舰和护卫舰联合实施编队的中、近程反舰作战;在水下,潜艇为编队提供中程反舰打击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相关专题:军事世界画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军事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