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伞兵空降战车揭秘(组图) | |
---|---|
http://jczs.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7:48 军事文摘 | |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声明: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供《舰船知识网络版》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中国军方早于1975年就提出研制“超轻型坦克”的设想,并在1976年组成设计团队,1977年研制成首辆代号为WZ一141的原型车,基本设计有两个型号,分别安装反坦克导弹与无座力炮,其概念与德国的鼬鼠空降战车相似,并于1980年将两辆WZ一141交予空降兵试 WZ一141若按照原计划研发顺利进行,可在1985年列装,但因80年代国际战略环境改变,中国的外患问题不再显得突出,在邓小平以缩减军费换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战略之下,中央停止了WZ一141的研发工作,空降兵装备国产空降战车的计划被推迟了20年。90年代中后期,台海局势转趋严竣,促使中国空降兵现代化装备提上议事日程,1996年中国向俄国购买BMD-3伞兵战车,不久也开展了国产伞兵战车研发。 空降战车一般军事迷简称之为“伞战”,取其伞兵战车之意。 据披露,新型“伞战”由动力室、驾驶室、战斗室,兵员室四个部分组成,驾驶室在车首左侧,动力室于车首右侧,战斗室则位于车体中央,采用炮塔式结构,装有1门小口径机炮及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具,乘员3人,载员至少4人。 乘员分布与BMD系完全不同,车首驾驶室1人(驾驶员),车长位于驾驶员后方,炮塔由1名炮手操作,这是中国履带装甲车的一贯布局,兵员室则设在尾部,可以容纳约4名步兵。 “伞战”的后门采用一扇门板的简单设计,比较轻巧。就车体的布局来说,新“伞战”不但没有俄系的标新立异,反而承传着许多如六三式、八九式等早期中国装甲车的味道。 新“伞战”的武器系统集中于新型的单人机炮塔,主炮是一门30毫米机炮,该炮采用链式供弹,备有125发穿甲弹、225发榴弹,对地有效射程4000tA尺,对空有效射程2500公尺,总体设计与俄国的2A72相同,中国在取得生产权后进行了适应性改良。 “伞战”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系统置于炮塔右上方,令人惊讶的是,新“伞战”采用的反坦克导弹竟然是20多年前WZ一141配备的“红箭73”。中国陆军反坦克导弹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有更先进的“红箭8”、“红箭9”装备部队。“红箭73”与“红箭8”相比,虽然 弹体重量差不多,但“红箭8”连弹筒重达25公斤,连发射筒几乎等于“红箭73”长度的1.5倍。空降战车的空间寸金寸土,若使用“红箭8”则持续作战能力明显比“红箭73”要低,在空降战斗中,部队一旦着陆则难以再获得补给,采用“红箭73”,可以说是在弹药数量与性能之间的取舍。 “红箭73”c型的垂直破甲厚度达850毫米,射程3000公尺,对抗第二代坦克,其射程与破甲能力已绰绰有余。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红箭73”在攻击工事、火力点等方面表现非常出色。针对城市发展比例较高地区作战环境,“红箭73”在巷战中也可支援步兵作战。 新型“伞战”另有同轴机枪设于主炮左侧,可能是空降兵常用的八零式7.62毫米通用机枪,该型机枪仿自苏联的PK(车载~PKT)式机枪性能亦大致相若。 相关专题:军事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