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中越边境为何还要人工扫雷 背后原因很无奈

2017年11月29日 17:0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整装待发的排雷官兵

  11月27日上午,中越边境广西段新一轮扫雷行动正式启动未来一年里,担负此次扫雷行动的该旅扫雷队官兵,将对中越边境广西段所有遗留雷场进行全面深排,彻底清除边境地区遗留雷患,为边境的开发开放和边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保障。

  图注:排雷官兵的探雷器装备

  从现场新闻图片上看,整装待发的排雷官兵手持探雷器,身穿防爆服,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军明明已经装备有新型综合扫雷车、智能排雷机器人的,我们为何还要用人工去排雷?

  图注:我军装备的某型综合扫雷车

  答案有些无奈,因为中越边境的雷场是世界上环境最复杂恶劣的雷场。上世纪末以来,广西边境虽然经过几次边境大排雷,但“雷患”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现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17个边境乡镇仍遗留有53处、200多万平方米的雷场雷区,各遗留雷场雷区地形复杂,植被多样,大多数雷场隐没在荒草密林中,有的雷区位于接近90度的峭壁上,深度排雷时,机械化的排雷装备在很多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堪称灵活的扫雷机器人也在这些陡坡和密林前寸步难行。官兵们需要借助绳索滑降才能进行作业,雷障的清除难度大,扫雷任务繁重。

  图注:雷场地形复杂,有时扫雷官兵需要拽着绳子等东西保持平衡

  埋设在中越边境上的地雷有防坦克雷、防步兵雷、松发雷、绊发雷、跳雷、诡计雷等至少数十种。这种密度大、类型多、变化大的混合型雷场最让排雷士兵头疼,几乎是全世界最复杂的雷场。另外,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扫雷机器人、机械化扫雷、爆破排雷等方式都很难确保百分百清排彻底,无法解决深埋在土里的地雷,一些犄角旮旯很可能会被漏掉,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危险。即使是美军,在扫雷排爆时应付如此复杂的情况,也只能更多地依赖人工搜排的办法。

  为了最大限度的清除地雷,同时也为了保障官兵的安全,在扫雷行动准备阶段,参加扫雷部队特别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扫雷集训。集训中,通过理论授课、单课目训练、外请专家指导、综合训练、野外模拟训练、实爆训练等形式,集中强化扫雷官兵组织指挥、操作规程、专业技能、安全防护和心理素质等能力素质,为扫雷行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注:为了向世人证实移交的雷场已无地雷,扫雷指挥部官兵,通常会用中国军人独有的验证方式: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个角落

  向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共和国卫士们致敬!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中国167舰改装后首次公开亮相 实用性远超俄巡洋舰

2010年后,中国海军052C型驱逐舰已经日渐成熟,054A型护卫舰也已经开始大批量装备部队,“深圳”舰的各分系统已经显得落后,无论是舰艇自身武装还是配备的编队指挥系统都无法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因此“深圳”舰借2014年进入船厂中修之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这次改装持续了近4年,当2017年“深圳”舰返回舰队时,全舰已经焕然一新:除了舰艏的双100炮与两舷的两座324mm鱼雷发射管保留外,原有的其他武器全部被拆除,防空导弹从“海红旗-7”换成了4座8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发射“红旗-16”系列防空导弹与“鱼-8”火箭助飞鱼雷,4座4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发射架也换成了4座4联装“鹰击-12”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机库上方的76A型双37mm防空炮炮群也全部拆除,代之以2座H/PJ-11型近防系统。经过改进后的“深圳”舰依然还是“护卫舰领舰”,但是武装已经从053H3护卫舰的级别升级成了054A导弹护卫舰。为了让“护卫舰领舰”的绰号更名副其实,“深圳”舰在改装中,将编队作战指挥系统换成了ZKJ-6型信息处理系统,并强化了通讯能力,使得该舰的指挥能力更加强大,甚至具备指挥两栖登陆作战的能力。在改装后,“深圳”舰的指挥舰属性被进一步强化,能够独立指挥驱护舰编队,在远洋地区独立进行作战。[详细]
2017年11月29日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