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歼-11A战斗机,从它挂载R-27中距空空导弹来看,这是1架未升级歼-11A
今年金头盔和天鹰杯对抗,歼-11B大发异彩,细心网友发现,此前明星歼-11A已经默默无闻,逐渐从大众视野之中退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歼-11A航空电子系统已经落后,难以与中国空军新锐作战飞机相比,为此许多网友有一个疑问,为何中国空军不按照歼-11B甚至歼-11D标准对歼-11A进行升级?
实际上这个疑问直指苏-27战斗机一个软肋,那就是飞行小时低,使用年限少,由于中国空军训练强度大,歼-11A战斗机飞行小时储备已经不多,进行较大升级价值有限,所以中国空军没有选择对苏-27、歼-11A系列战斗机进行较大升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引进苏-27SK战斗机,随后又获得授权生产,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之中,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对苏-27有了更深了解,发现苏-27SK战斗机一个缺点就是强度偏低,相关单位对苏-27战斗机进行分析之后,认为“(苏-27)在设计时为与西方国家同类飞机竞争,在气动和结构方面进行了精益设计 因此其气动性能优越,结构简练但带来的问题是强度储备较低”,我国著名试飞员雷强同志对此有一个形象总结“苏-27研制过程就是不断的减重、再补强,结果出来飞机是一架软飞机”,另外在静力试验之中,苏联设计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主承力结构上裂纹,导致试验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苏霍伊设计局将苏-27飞行小时确定为2000小时,这是一个相当低数据,同时期美国战斗机如F-15高达8000小时,F-16A/B也有4000小时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作战飞机指标、数据都是有条件,飞行小时也是一样,不同状态气动载荷不一样,结构受力相应也不同,考虑到飞行和机动等方面性能,飞机结构不能太重,因此机体能够承受负荷是有限度,举一个例子,运输机载重就有两种状态,2.25G/2.5G,前者负荷小,载重就大,后者负荷大,载荷就要减小,对于战斗机来说,主要区别在机动动作负荷上面,如果飞机做大负荷机动,结构受力就会提高,飞机结构受力增加,消耗飞行小时就会增加,飞机平衡飞行,结构受力小,结构受到影响也会减小,消耗飞行小时就会减少。苏-27战斗机装备部队之后,由于空军训练较大,飞行小时有限问题迅速迅速暴露出来,根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空军三代机部队年飞行小时已经可以与北约标准相当,也就是200小时左右,按照这个速度,苏-27战斗机2000飞行小时在新世纪初可能就消耗完毕,俄罗斯空军此前将苏-27S升级到苏-27SM,就说明他们训练强度远不如中国空军,所以新世纪伊始,中国空军就考虑对苏-27战斗机进行大修和延寿,相关单位独立完成了苏-27战斗机大修和延寿命工作,将苏-27战斗机使用寿命提高到3000小时左右,所以我们看到苏-27战机从2005年开始退役,按照这个指标,第1架歼-11A战斗机在2000年交付中国空军,2015年已经进入淘汰期,换句话说,国内歼-11A战斗机将会在近期陆续退役,由新一代战斗机替代。
当然歼-11A也可以进行较大规模升级,不过这样升级需要对飞机进行比较彻底修理和维护,包括将飞机进行分解,对受力部件进行探伤,更换损坏部件等,例如美国空军对F-16就进行了SLEP升级,将飞行小时增加到12000小时,可以服役到2030年之后,SLEP升级就包括加固飞机框架、更换机翼翼梁,采用更加坚固蒙皮等,结果就是费用和成本迅速增加,按照美国空军评估,每架F-16战斗机进行SLEP升级,费用大约需要10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新的航空电子系统大约还要1000-15000万美元,并且费用随着战斗机飞行小时增多而增加,此前有消息说美国空军一度决定放弃对F-15C进行延寿和升级,以节约成本和费用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空军放弃对歼-11A进行升级应该也是考虑到成本和费用偏高,在歼-20、歼-16、歼-10C等战斗机已经服役情况下,连歼-11B已经变老,更何况歼-11A,所以与其投入巨大去改进歼-11A,不如直接采购新作战飞机,效费比更高,实际上中国空军在新世纪已经对歼-11A进行了小规模技术升级,主要对机载雷达进行改进,增加探测距离,以便能够发射R-77空空导弹,座舱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替代原来单色显示器,升级导航、通信系统等等,未来歼-11A可能会逐渐从部队退役,在中国空军金头盔对抗之中看到歼-11A身影可能就越来越少。(作者署名:鼎盛军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