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警一号预警机研制一年就首飞 最终为何下马

2017年07月05日 11:0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图注:“空警一号”的载机选用的是图-4轰炸机

 

  “空警一号”是我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底研制的第一型预警机,在短短的一年内便完成了首架原型机的装配并交付飞行试验,最终因为技术落后而下马。作为我国研制的第一型预警机,“空警一号”的研制背后有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69年9月26日,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批示说,我国要开始研制预警机,根据这个日子,我国第一型预警机的研制计划就称之为“926任务”。为什么突然要提出研制预警机呢?原因在于,当时美国、国民党空军飞机经常从沿海,利用低空和超低空飞行战术侵入大陆,而当时我们的防空雷达少,加上东南沿海省份山多,受地球曲率的影响,雷达盲区很大,探测距离也不远,导致敌人飞机窜袭屡屡得手。对于大陆防空来说,要覆盖低空盲区,避免地形遮挡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雷达的安装高度。所以,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雷达升空构成预警机。

  提出“空警一号”的指标是很谨慎的,当时国内没有人接触过预警机,所以提指标的时候要求都比较低,主要几个要求是:飞行高度6000米,对目标探测距离至少120千米,时间是空中至少盘旋8个小时。

  有了指标要求,我们研制预警机的目的性就强了。在仔细分析了美、苏当时研制成功的预警机后,发现这些预警机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低速飞机,用运输机改装;天线罩都呈扁圆形,安装在机身背部上方;大多数都是多垂尾飞机。所以,我们在“空警一号”设计上也借鉴了几款国外预警机的设计思路,决定选用速度不快,并有一定机内空间可以安装处理和控制设备的图-4轰炸机作为载机,天线罩也固定在机身背部。载机选好后,便对机体进行了一些技术改进:最大的改造之处是将图-4的A s h-73T K活塞式螺旋桨发动机改用了运-8的涡桨-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使全机动力装置的功率增大百分之六十几;第二个改造是加强飞机的强度,将它的机翼大梁、机身尾部、安装天线罩框子等地方都进行了加强。至于预警雷达系统, 选用的预警雷达天线罩为直径约七米、厚度约两米的圆盘,安装在距机身上表面约两米、距机头约十六米处,天线罩内安装一部843型雷达,天线罩的转速为每分钟6转。

  图注:“空警一号”的预警雷达天线罩特写

 

  从1969年12月开始画图,到1971年6月开始首次试飞,“空警一号”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这主要得益于上下都很重视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后续飞行测试表明,“空警一号”基本实现了当时所提出的指标要求,在某些方面甚至都超过了设计指标,譬如可以连续飞行20个小时等,但最后还是因为它所选择的飞机平台图-4飞机有些老旧,再就是它的预警机雷达从陆地上空探测低空目标时,地杂波太强,探测性能比较一般,因此,“空警一号”项目也就下马,作为技术筹备机,后来存放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内至今。

 图注:陈列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空警一号”预警机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