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31战机加入中国军队为何这么难:面临4款机型竞争

2017年06月14日 15:58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图1/4

  最近几天,FC-31“鹘鹰”第四代隐形战机的2号原型机试飞细节图片曝光。比起各方面还都很显“粗线条”的1号验证机,2号原型机在总体设计、隐形细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虽然,历史上我军外贸装备“出口转内销”的案例的确不少,但“鹘鹰”参军前景却依然不明朗。网络爆出FC-31的2号原型机高清晰试飞图片显示,比起1号验证机在气动设计、隐形设计上有了诸多的改进。

  如2号原型机机身略为放大,弹舱的尺寸因此扩大,主翼和水平尾翼都进行了切尖设计,双发动机的间隙变小。

  当然最明显的变化是将1号验证机的梯形垂尾变成了后掠式垂尾,垂尾顶部也进行了切尖设计,整体改动幅度之大,让人想起了YF-22验证机到F-22 EMD(工程制造阶段)原型机的变化。

  由此看来,FC-31的成熟度的确向前走了一大步。这种起飞重量约28吨的新一代隐形战机,有望和歼-20形成高低搭配,其较小的体积,也更适合在航母上运作,成为歼-15之后我军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的有力选择。

  

  而我军历史上由外贸装备转为自用装备的案例颇多,而FC-31迄今却未传出明确消息要转正,显得“鹘鹰”参军之路格外坎坷。

  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中,由面向外贸市场的中外合作变成大批量自用的军机,最典型的例子是K-8/JL-8中级教练机。

  在研制之初,代号为“喀喇昆仑”(中巴边境著名山脉名)的K-8,由中巴联合研制,巴方占股,主要面向巴基斯坦空军,1987年4月国防科工委以(1987)计字431号文批准L-8机作为出口型飞机立项研制。

  当时装着美制TFE731-2A涡扇发动机的K-8于1990年首飞,1994年装备巴基斯坦空军。而随着我军对新一代中级教练机的需求增强,当初主要面向外贸的K-8教练机,衍生出改装国产涡扇-11发动机等针对性设计的JL-8型。

  1992年2月,总参、国防科工委正式批谁基教-8教练机立项,1994年首飞,1998年交付我军,目前已经在我空海军各航校服役数百架。

  

  此外,我军现役两种主要对地攻击飞机,歼轰-7和轰-6K,在研制之初都曾考虑面向外贸市场已获取更多资金。歼轰-7在1988年首飞之前,曾多次在巴黎航展中展出模型,B-7的代号也早早被西方所知。

  而轰-6K作为我军现役主力轰炸机,在研制之初也曾是西飞的自筹资金项目,早期原型机上曾涂有BC-1型的代号,明显想出口获取项目资金。

  但FC-31研制、发展的今天,我空海军装备建设面临的大环境已经不再是“国防科研部门提供什么,军方就得接收什么”的阶段。

  “鹘鹰”尚显稚嫩,成飞所的歼-20战机的预生产型飞机已经进入了我军空军试验基地服役,比起“鹘鹰”,“威龙”定位于作战半径更大、性能更优的重型空中优势隐形战机,在对抗美军F-22和F-35时具有更强悍的性能。

  即使是作为我海军的舰载机,“鹘鹰”因为先进中推发动机还很不成熟等原因,成熟度远不如师出同门的歼-15系列。

  

  我军航母建设刻不容缓,歼-15也衍生出弹射型的改进型型号,满足我军常规起降型航母,也就是军迷所谓的002型航母的需求,因此“鹘鹰”战机在我军新一代舰载机的选型中也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在以往,我军外贸型装备转为自用型装备,更多的是军方在选择余地不大的情况下,“顺手推舟”的做法,国防科研部门也能为国家减少经费开支。

  而在我军航空武器装备选择余地更为宽裕,前有歼-20这一拦路虎,后有歼-10C、歼-16和歼-15等三代半战机的追击之下,“鹘鹰”的参军之路确实会变的格外艰辛。

  除此之外,进入隐形战机时代,战斗机的研发费用和全寿命周期费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吞金兽”。

  装备“鹘鹰”战机,对军方不仅意味着是一套全新的后勤体系,中等推力发动机等装备,之前也是我空海军没有的空白,在大修等环节上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但对军方这一用户来说,FC-31项目的“好事多磨”未免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更需要的是填补空白的产品,而不是锦上添花的装备。(作者署名:军事观察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