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导弹已超越美国?歼-20可用该导弹击败F-22

2017年07月09日 12:04 新浪军事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歼-20可凭借霹雳-15实现超视距打击歼-20可凭借霹雳-15实现超视距打击

  近日,一篇关于“歼20总设计师谈现代空战:机动性为王的时代已过”的文章引起极大关注,纵观此文的意思,就是强调不管是美国的F-22还是中国的歼-20,过于强调高机动能力已经过期,在第4代战机以高机动性赢得空战优势之后,现在的第5代战机则不必重复这一战术,紧紧依靠所携带的优势空空导弹,就能获得空战的胜利。如果再加入AI(人工智能),则把握性更大。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6日报道,中国已经在服役的歼-20测试了超远程空空导弹PL-15(霹雳-15),它替代中国目前的远程空空导弹——雷达制导的PL-12,后者据称是中国之前最先进射程最远的导弹。不过,PL-15的雷达主动探测距离增大,具备抗干扰数据链,同时还有一个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来扩大其射程,因而可能更厉害。

F-22使用AIM-120C/D系列空空导弹具有很大优势F-22使用AIM-120C/D系列空空导弹具有很大优势

  自从中国的歼-20四代隐身战机亮相以来,国外就一直在猜测中国会为其配备新一代空空导弹,这就是所谓的国产第四代空空导弹。该弹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难度型号,复杂的系统、高精尖的技术,是以往的研制型号中绝无仅有的。据悉这种导弹就是PL-15远程空空导弹。根据海外资料,PL-15是中国空军新一代中远程空空导弹,与现有的PL-12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升级了火箭发动机和制导系统,具备更高的作战能力,整体战术技术指标达到了美国AIM-120D的水平,它的装备有力的增强了中国空军的空战能力。

这是中国在歼-16试验霹雳-15的图这是中国在歼-16试验霹雳-15的图

  PL-15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它与传统固体火箭发动机相比,将固体火箭燃料分为两段,中间有脉冲隔离位置隔离,这样发动机就分为两个燃烧室,第一段用于将导弹发射、加速,燃料消耗完毕之后,导弹进行惯性滑行阶段,到达一定的时间之后,第二段燃料开始工作,导弹重新加速,攻击目标。由于这种发动机可多次点火,多次工作,能量的分配更加合理,所以获得了更加合理的平均速度和末段速度,因此扩大了导弹的发射包线,增加了导弹的射程和机动能力。另外导弹的末段速度增加,弹体对于升力的贡献加大,弹翼的尺寸和翼展相应的就可以减少,从而让导弹更加紧凑,更有利于在狭窄的空间之中配置,因此特别适合第四代隐身战斗机。

F-22战机就是以高机动性闻名的第5代战机的代表F-22战机就是以高机动性闻名的第5代战机的代表

  在中国试射PL-15这种导弹的几乎同时,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霍克·卡莱尔在一次年度空军协会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指出,PL-15的射程最令美军紧张。这种导弹通过加入一个冲压式引擎,其射程可高达150-200千米。这将超出现有的美国所有空空导弹的射程,使得PL-15不仅对像F-35这样的战机构成威胁,也对轰炸机和空中加油机构成威胁。而在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采取行动时,这些飞机至关重要。压制住PL-15是美国空军高度重视的问题,而美军现有的AIM-120C7先进中距空空导弹虽已装备F-22等战机,但是好像并无法与PL-15对抗,为此美军必须申请国会拨款以重新研制一种新的导弹来应对。 

歼-20有了霹雳-15就不怕任何对手了歼-20有了霹雳-15就不怕任何对手了

  现在美国新发展的AIM-120D先进中距空空导弹就是这样一种导弹,该弹和PL-15同样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不过相对于之前的型号提高了射程,加装了双向数据链和GPS导航,提升了导航精度,扩展了不可逃逸猎杀区,强化了大角度离轴发射能力,甚至还具备了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这种导弹已经在2015年4月完成了作战测试,而中国的PL-15刚刚在同一年底首次试飞成功,距离完成测试投入现役还有一定距离。因此,美海军已宣布AIM-120D具备初始作战能力(IOC),并计划2015年部署该导弹。也就是说,中国的PL-15目前的技术状态,很可能与美国的AIM-120D相距有2-3年的差距,中国要想获得美军AIM-120D的战斗力,正好和在2017年底或2018年初服役的歼-20同步,而这也是歼-20的IOC形成之日。由此来看,中国有关部门是把歼-20和PL-15当作一个系统配套工程来实施的,两者的共同守护祖国蓝天的时间表将从2018年初正式开始!(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