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型武直性能谁更强:直10远超日本OH-1(图)

2017年06月13日 09:39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陆军的观测/侦察直升机都是由轻型通用直升机搭配简单观测、通讯系统来兼任,且一并担负联络、运输甚至火力支援工作;像美国与日本等富裕国家发展专业的侦察直升机已经属于罕见,专门以侦察任务的规格量身订做的专业直升机,就只有美国RAH-66、日本的OH-1以及俄罗斯喀山的Ansat-2RC(只有一架原型机)而已,三者都采用类似武装直升机的机体架构,这无不让人感到有些大材小用。

  昌河武直-10(英文:CAIC Z-10,中方代号:霹雳火 Fiery Thunderbolt[1] ,亦有直接称之为直-10的叫法)是由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CHRDI,又称602所)进行研发,并由哈尔滨飞机公司负责设计规划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新一代专业武装直升机。

  川崎OH-1(英语:Kawasaki OH-1,日语:かわさき OH-1,绰号:忍者,ニンジャ)侦察直升机是日本川崎重工业为日本陆上自卫队设计制造的轻型军用双发、四旋翼观测/侦察直升机。OH-1没有任何固定武装,只在短翼的外侧挂架加装日本自制的双联装91式空空导弹用以自卫。日本防卫省将OH-1定义为“纯粹观测直升机、武装仅限于自卫、不包含攻击机能”,因此OH-1也成为全世界第一种只以空对空导弹为武器的直升机

  中国的武直-10中型武装直升机配备一座旋转式机炮塔,机体两侧武器短翼可挂载反坦克导弹以及空空导弹,采用串列双座式设计,在设计上符合西方专业武装直升机的主要特征。2012年11月12日,直-10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中首次正式曝光。2012年11月1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公布的军事新闻中,直-10已经正式加入现役,开始列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部队。

  OH-1机体很像是一架轻型的专业武装直升机,狭长的机身、左右两侧的发动机舱、纵列式双人座舱、机身两侧两片武器挂载短翼等布局都与西方典型武装直升机类似,其战斗重量只有3.5至4ton,接近西方最轻型的武装直升机──意大利A-129。OH-1的机体结构能承受-1G~+3.5G的加速度,内载燃油容量约953公升。为了减轻重量并增强机体强度,OH-1广泛地使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占机体重量的37%

  OH-1的机体宽度仅1m,正面投影面积较小,能降低被敌方目视察觉的机会。OH-1的前作为驾驶,后座为副驾驶兼观测员,后座座椅比前座高出40~1250px以取得较佳的视野,乘员座椅具有吸收冲击的能力,在坠机时能减少直接作用于机员身上的力量。OH-1座舱的正面采用平板玻璃以减少反光,两侧玻璃大致也是平板式,但稍微向外突出,以取得较佳的下方视野。OH-1采用固定式的后三点起落架,采用双缸减震器

  OH-1原型机搭载两台XST-1-10单级离心式涡轮轴发动机,XST-1-10发动机的最大持续输出功率为827轴马力(616KW),30分钟最大输出功率(又称起飞功率)为884马力(659KW),5分钟紧急功率达940轴马力,比燃油消耗率为0.234kg/shp-hour。尔后三菱重工继续对XTS-1-10进行修改与妥善化,推出TS-1-10QT,输出功率维持不变,但工作效率略为提升

  武直-10采用西方典型武装直升机构型,使用一具五叶片主旋翼,螺旋桨形式应为改良全铰接式,旋转方向是异于西方设计的顺时针式,尾旋翼则为类似于AH-64武装直升机的四叶片式;武直-10的纵列式座舱设计与A129武装直升机类似,前座为炮手,后座为驾驶席,两舱各自独立,使其遭敌火命中时,不容易同时波及两个座舱;据推测,武直-10的座舱视野与A-129相当。武直-10机体与两侧武器短翼之间以翼胴融合方式整合

  武直-10原型机机首光电仪的配置与美国AH-64类似,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旋转塔,机鼻上方为飞行员使用的独立热影像夜视装置,球状的外型与前述南非蔡斯LEO-II有几分类似;机鼻中央的旋转塔体积较大,左右各有一组光电观测窗,内有红外线热影像仪、激光测距仪、电视摄影机等装备,供炮手瞄准与火控之用。武直-10的航电配置相当先进,座舱采用先进的玻璃化设计,大量使用液晶平面显示器,并具备先进飞行、指管通情火控

  武直-10机首旋转机炮塔位于光电旋转塔后方,系单管构型,机炮口径为23mm,采用外来链带驱动,原理类似AH-64的链炮,炮座造型与法国的虎式攻击直升机有些类似,但细节仍有许多不同。外挂武器方面,根据官方发布的照片,武直-10的武器挂架上挂载四联装导弹挂架,导弹型号为红箭-10(HJ-10),实际性能与制导方式不详,应与美制AGM-114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同级。

  OH-1采用一具类似欧洲虎式(Tiger)HAP型的顶置瞄准仪(Roof Mounted Sights,RMS),安装于机身顶部发动机舱前方,其旋转塔的水平旋转范围为左右各110度,俯仰范围为正负各40度,整合有富士研发的红外线热影像仪、NEC提供的彩色电视摄影机与激光侧距仪,瞄准仪的基座设有川崎重工开发的陀螺仪稳定装置,而观测仪的影像与讯号则透过MIL-STD-1553B资料汇流排与机上航电连接

  武直-10原型机的照片也显示其加挂了中国在2002年推出的天燕-90(TY-90)直升机专用短程空对空导弹,争取低空的制空权;“天燕”90空空导弹拥有一组四片的电力驱动前部控制舵与一组四片的固定式尾部安定翼,弹长1900mm,弹径90mm,弹重20kg,射程介于500~6000m,射高20~6000m,最大飞行速率2马赫,能迎头攻击速率400m/s的目标或尾追攻击速率320m/s的目标

  采用冷锑化的侦察直升机,完全不担负攻击性任务,所以现阶段只在短翼的外侧挂架加装日本自制的双联装91式空对空导弹用以自卫,内侧挂架则只能携带235L副油箱来增加续航力,其余如机炮荚舱、火箭荚舱乃至于反坦克导弹等攻击性武器一应俱缺。此举除了考虑到任务特性之外,多少也是为了考虑政治敏感性而降低攻击能力;91式空对空导弹衍生自91式短程地对空防空导弹,全弹重11.5kg,采用先进的红外线影像寻标器导引,而每具双联装

  2010年底曝光的量产型武直-10除了发动机以外,还有一些细节与2007年的原型机照片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用不同的机鼻光电侦测系统,观瞄/火控仪外罩为圆形,外观与中航集团供直升机或无人机使用的YY-2/3类似,体积与重量都比较低;而机鼻上部的驾驶员用业视系统的小型光电旋转塔也有所变更,造型比较类似美国PNVS飞行员夜视系统,体积也比过去原型机的系统更小。

  2007年版武直-10原型机机尾下方有以OH-1的构型,要增加对地攻击能力并不困难,主要的改装重点在于射控系统的整合以及承载能力的强化。由于OH-1短翼的内侧挂架平时挂载235公升副油箱,估计这个挂载点至少有200~250kg的承载能力,足以携带M-261型19联装70mm火箭发射器、四联装TOW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或至少二联装的地狱火反坦克导弹发射器;

  量产型的OH-1首先交付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航空学校,以作为飞行员的换装训练之用。如同前述,第一批1999年度编列的三架OH-1量产机在2000年1月份交付陆上自卫队明野航空学校本部,稍后明野航校本部再接收两架2000年度编列的2架OH-1 ,而负责地勤人员训练的航空学校霞浦分部也获得一架。至于原本四架XOH-2原型机中的第3、4号机随后也被修改为量产机的标准,在2000年交付明野航空学校

  OH-1也难逃日本国产武器面临的单价飞涨命运,即便是削减后的150架产量看起来也是艰难的任务。最初日本陆上自卫队希望OH-1的单价控制在6亿日元以内(合440万美元,以1996年汇率计算);但如同前述,OH-1的研发成本比预期超支了100亿日元以上,再加上日本陆上自卫队武器系统一贯的低量产速率政策,以及武器系统逐年的通货膨胀,所以OH-1的造价就变得非常惊人了。

  2007年7月12日,一场险些使武直-10研制毁于一旦的罕见特情不期而至。试飞员张志强和张云磊按计划进行武直-10极限旋翼载荷测试试飞时,机体突然剧烈抖动,驾驶杆操纵困难,各种报警指示灯全部亮起,从1800米高度迅速下降。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试飞机组在短短4分钟内,驾驶直升机避开多个居民区成功迫降在距机场20公里外的稻田里。现场检查发现,直升机尾部蒙皮多处撕裂,尾传动系统严重损坏,油管断油管断裂,液压油已漏光。事后专家认定,这次迫降的成功保住了科研成果,挽救了武直-10这个型号,创造了航空科研试飞的奇迹。(作者署名:武器专家)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