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发反导拦中国高超音速武器 有效拦截距离仅6海里

2017年03月06日 18:14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年中国高超音速飞行器与导弹多次试验成功,震撼了美国导弹防御体系。

  这一被西方称为DF-ZF的高超音速导弹,至少进行了七次试射,突防能力超越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萨德、爱国者PAC3等拦截系统的能力范围,几乎是目前无法拦截的最先进战略武器。

  针对DF-ZF等潜在作战目标,美国国防部近期透露了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关于隐身性能、飞行速度的具体影响的描述,非常引人注目。

  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速度和隐身性能,是决定其难以拦截程度的两大因素。研究认为,8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防御的能力远远超过了6.5马赫的导弹。而隐身能力也可以显著的改善突防能力,其中最关键的指标是雷达反射截面积。

  这一研究由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组织进行,目的在于找到拦截高超音速导弹的新创意。此外,发言人克里斯约翰逊对媒体表示,活动还对正在被中国测试服役的机动式传统弹道导弹分导弹头进行了拦截可行性研究。研究成果将在今年转化为拦截技术概念。

  以DF-ZF、Yu-71等为代表的中国、俄罗斯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高达5到10马赫,但仅仅这一速度并不构成强调的突防能力:洲际战略弹道导弹的最大速度与DF-ZF处于相似的水平上,因为它们都是由类似的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但是DF-ZF等新一代的飞行器有一个“杀手锏”:它们具备高度的机动能力,包括在大气层边缘借助空气气动力滑翔等手段,更加像飞机而不是导弹。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目前都是以严格按照抛物弹道飞行、机动规避能力极为有限的传统弹道导弹导弹设计的,也就是说无法拦截高度机动的目标。 但美军研究认为,目标最大飞行速度并非这一问题里的关键所在。美军认为就目前而言,弹头与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是这一对抗中最大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中国DF-ZF等新一代飞行器设计时考虑了更为完善的雷达、红外隐身措施。从雷达隐身的角度来说,雷达有效探测距离与被探测的飞行器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四次方根成正比。按照目前的技术手段,中美俄等大国都不难实现将弹道导弹分导弹头反射截面积降低到0.01平方米,高超音速飞行器因为气动控制翼面等部件较多,相对要困难一些。但无论如何,目前的隐身技术对反导弹防御系统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在这些武器最大速度几倍、十几倍于音速的前提下,当隐身能力使得反导弹雷达探测距离不断缩短时,很可能无法满足最低拦截反应时间的要求,导致无法实施拦截。

  根据研究报告,典型的相关反导弹防御系统,其火控雷达探测距离约为160海里(1海里=1.852公里)。这样的反导弹系统,在拦截雷达反射截面积为1平方米、飞行速度4马赫的目标时,最大理论拦截距离约在55海里左右。随着雷达反射截面积下降,拦截距离也不断缩小,对于反射截面积0.01平方米的目标来说,已经降低到只有22海里。假如目标飞行速度高达8马赫,也就是美方宣称的中国DF-ZF飞行器可以实现的速度,那么拦截距离只有6海里。

  6海里的拦截距离,实际上只存在理论上的拦截可行性。因为从成本考虑,不可能给每一个高价值目标都建设一个在近处的反导弹系统,而且来袭飞行器携带的核弹头在6海里之外已经可能造成严重毁伤效果。

  以上研究充分说明,即便不考虑高机动能力,高超音速、有着出色隐身能力的弹道导弹弹头或者飞行器,已经非常难以拦截。因此,美军这一最新公布的报告第一个显眼的结论是,如果高超音速飞行器不具备高机动能力,现有的反导弹拦截系统仍有一定的实施拦截的可能性。

  但显然,DF-ZF等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机动能力,是其与以往的弹道导弹武器最大的区别,也是其基本的研制目标这一。因此美军进一步的结论是,各国包括美国在内,必须研发更为出色的拦截系统关键技术,例如体制更先进、孔径更大、角分辨率更高的雷达设备,负责杀伤敌方弹头或者飞行器的拦截器本身需要有更高的飞行速度、更大的机动能力、更好的末制导探测器,从而提高探测、跟踪、命中目标的能力。实际上萨德和海军的标准III反导弹等系统,已经出现了部分相关的改进。

  但是,最根本的方法是研制以激光等定向能武器为核心的拦截技术,这类武器实施攻击时,目标的机动能力几乎无法发挥作用,将有着革命性的拦截能力。这才能够真正解决传统反导弹系统无法对抗机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问题。

  究竟DF-ZF等代表的高超音速机动飞行器与新型反导弹拦截系统,谁能占据上风,估计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一个基本的事实是,中美高技术武器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特别是在远程战略打击与防御武器方面已经不存在代差,想要敲中国竹杠的一小撮人的如意算盘都打不响了。(作者署名:空军世界)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