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年产25架运20但今年为何只造10架 航发拖后腿

2017年03月06日 12:06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2007年6月20日,中国大型运输机项目(运-20)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2013年初,中国首架大运首飞腾空而起,2016年6月15日,运-20首批正式服役,随着运-20陆续量产,中国空军整体作战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空军正转变成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空中力量。

  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大型军用运输机,是一个世界强国的标志,也是一个大国的内在需求。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装备数量、技术水平、运载效能,是衡量一国是否具备战略空军能力的重要标志。俄罗斯空军两年来在叙利亚的空袭行动,就受到其战略运输航空兵的强力保障,借助苏联的老底子,俄空军继承了前苏联的大型运输机极其研制技术,连续派出数十架安-124和伊尔-76大型运输机,频繁起降位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输送了大部分人员装备,以及数万吨空袭所需弹药和设备。

  交付空军的01架量产型运20

  从2013年开始,除一架用于地面测试的静力试验机,运20共生产4架原型机,第二架运-20原型机于2013年12月首飞,第三架原型机于2014年7月首飞,第四架原型机于2015年7月露面,这意味着中国用三年时间生产了4架原型机并完成了试飞,这个速度相当快。

  运20的研制过程总结起来就二个字——“着急”

  运20是为了解决急需,解决有无问题、小步快跑的产物。为了尽快服役,运20在技术上采用了很多成熟的货架产品。譬如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能提高升阻比的超临界机翼,其实早在30多年前的运-10上已经采用,还有活动式的三缝增升襟翼设计,民航客机上十分普及。

  目前运20所使用的从俄罗斯进口的D-30KP-2发动机,是苏联的第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问世距今已有40多年,推力不过12.7吨,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的发动机同款,远远逊于C-17挂的F117PW100发动机的18.3吨推力,也弱于伊尔-76的最新款、伊尔-476的PS90的17.1吨。D-30KP-2发动机的细长造型与鲲鹏雄浑宽大的身躯很不相称,这种噪音和油耗都极大的落后引擎,不仅限制运20飞机的最大载重和航程,而且严重限制了运20的飞行性能,很难实现野战机场的短距起降性能,难以使用外吹襟翼增升技术,来获得起降性能的加成,因为这种技术会损失一部分推力,非超强发动机不能用。目前运20无法像美制C-17那样,实现从本土跨洲际直接向前线野战机场进行运输的一站式战略投送,无法将战略与战术空运集于一身。中国选择俄制D-30KP-2发动机,是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的不得已的选择。

 图片:交付空军的运20,机头侧面涂有中国空军字样

  运-20的机身结构和发动机都是基于我国熟悉的俄制伊尔-76运输机,在机身、机翼和机尾等部分采取类似C-17的设计,某些方面比伊尔-76有提高,但这个平台整体上源自1970年代的技术水平,因此提升空间有限。运-20很可能只是扮演过渡角色,初期的生产数量应该在50架左右,不会有外界传说的300、400甚至900架那么夸张。只有到了运20换装国产涡扇20发动机的改型出现以后,才会迎来一个运20的高产期。

  运20基础型将使用俄制D30发动机,其总产量和年产量,可以从中国进口俄罗斯发动机的数量推算出来。

  据俄罗斯政务网发布的土星发动机公司签署的招投标合同,该公司在2016年底与中国军签订了两份合同,共计224台D-30KP-2发动机,计划在2020年前交付完毕。此次中俄D-30KP-2发动机合同分为两部分,第一个合同是54台发动机,总价1.58亿美元,每台292万美元。交付期分四年进行:2017年交付10台,2018年交付12台,2019年12台,2020年20台。

  第二个合同为170台发动机,总价4.99亿美元,单价293万美元。交付期也是四年:2017年交付44台,2018年40台,2019年48台,2020年38台。

  此前,中国以伊尔-76MD备用发动机的名义于2006年到2015年期间两批购买了55台和184台,共计239台D-30KP-2型发动机,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了大约80架轰-6K轰炸机,以及4架运20原型机和4~6架运20量产型,再刨去伊尔76的备用发动机数量,目前能够用于运20批生产的库存D-30发动机所剩无几。虽然中国成发对D-30进行了仿制,研制涡扇18发动机已经试飞成功,但尚未见到批生产,所以中国需要从俄罗斯再次进口D-30发动机。

  图片:运20的783号原型机

  俄罗斯媒体分析,第一部分合同的54台发动机主要用于满足中国现役伊尔-76运输机、伊尔-78加油机的维护保养,第二部分合同的170台发动机是为了供应运-20大运输机的批量生产。

  如果这个分析成立,那么2017年交付的40台D-30KP-2发动机可装配10架运-20,这意味着运-20的年产量可能在10架以上(后续还有国产WS-18和WS-20发动机投入生产),这个产量比较令人出乎预料。对比美军C-17初期的低速生产量,要知道波音公司C-17运输机的低速年产量也就是15架。

  另据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中国西飞的脉动式大飞机生产线已经在2016年准备就绪,各种机型的年产量可达25架以上这意味着运-20的批量产能非常大,目前的产量只是受限于俄罗斯D30发动机的交付数量。

  图片:西安飞机公司的生产车间

  2016年12月的《中国航空报》发布了一组西安飞机公司生产车间的照片,透露出西飞军机生产情况。图中可见运20、轰6K、歼轰7A等机型正在生产。其中一架运20的尾翼已经刷涂编号。西飞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运20的首批次生产。

  图片:尾翼已经刷涂编号的运20

  根据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消息,当时有两架最新的生产型运-20交付给中国空军。依照这样的生产速度,2016年内可能还会有新机交付,实现了半年交付4架的进度。再加上2017年的全年生产10架以上的产量,到2017年的年底将会有14~18架运20服役,即半个团的装备量。与中国现有的伊尔-76货机数量持平,可实现逐一替代。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那么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机队将全面更新为运-20,而现役伊尔-76则可改为伊尔-78空中加油机,弥补目前中国空军缺乏加油机的重大短板。

  图片:涡扇20已经装在伊尔76试验机上进行测试。

  中国发动机事业最重要的项目——涡扇-20发动机。已于2014年开始试飞,有网友拍摄到中国试飞院一架伊尔-76试飞的画面,该机左翼内侧安装了一台新型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这种新型发动机就是准备配装在运-20大型运输机上的涡扇-20发动机。该发动机以国产太行发动机为基础研制,将在五年以后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俄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大涵道比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国家。在未来的四五年时间里,中国会以运20为基础,研制一种配备涡扇20新航发的运20改进型,彻底摆脱俄制发动机对于飞行性能的限制。(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