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新中国第一大桥有多结实 来一个装甲师碾压测试

2016年06月25日 17:43 新浪军事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一提起南京,人们就会想起南京长江大桥,这座当年造价2.8亿元,耗用6.6万吨钢材的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特大桥,已经成为中国桥梁界的象征,当年为了检验这座大桥的结实程度,解放军甚至调动了一个坦克师到南京地区,派出一个坦克团通过大桥,检验大桥的战备能力。

  上世纪初,沪宁铁路和津浦铁路开通以后,在南京被长江隔断,两岸无法贯通,火车过江都要使用轮渡,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1918年的北洋政府,1936年和1946年的国民党政府,都先后数次请洋专家设计勘察,但都没了下文。新中国建立以后,南京长江渡口的运量达到每日100个轮渡,但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长江天堑成为京沪铁路的严重瓶颈。

  1956年,中国政府做出了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勘察设计工作全部由中国自行完成,桥梁使用的钢材全部国产。1958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1960年1月18日,主体工程正桥桥墩开工,历时8年建成通车。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桥,铁路桥长6.7公里,公路桥长4.6公里,桥下净高24米,可通行万吨轮船。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陀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三座大桥中最大的。大桥铁路桥通车后,津浦、沪宁两铁道线正式铺通,从北京可直达上海。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建造的长江大桥,所以中国国内普遍把该桥看作“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之为“争气桥”。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异常紧张,国内战备抓的很紧。当时,南京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桥,是连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之一,因为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一直在军事上受到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在大桥建设期间,就克服了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和干扰。到1966年中国开始在西南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加强战备占用了大量物资和资金,有人提出既然大桥在战争中肯定挨炸,是否还有必要完工。铁道部部、江苏省委、南京军区按照总理指示到南京调查,确定了“简化、快通、耐用,准备挨炸,炸了再修”的原则。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有爆发战争的危险。这时中央出于安全考虑做出专门规定,伟大领袖外出巡视时,一律不乘专机,而改乘火车专列。有关部门为加强主席乘专列来南京时的警卫任务,专门从南京火车站修了一条直通伊村的专用线。专用线尽头是人工挖凿的一个很深很大的山洞。专列可以一直开到洞里隐蔽起来。这样即便是天上的飞机或侦察卫星,也难以发现。这个山洞既是防空洞,又可作军委的临时指挥所。

  1969年9月,毛主席视察南京军区,20日下午南京长江大桥守桥部队,接到执行一级警卫、准备迎接中央首长视察的命令。当晚大桥实施戒严,军区组织机关干部和家属上桥看夜景,大家议论纷纷,离国庆二十周年庆典还有好些天,为何时突然搞这个活动呢?

  直到21日凌晨时分,主席在许世友等南京军区领导陪同下走上大桥,大家一眼认出是伟大领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顿时欢呼声在桥上桥下此起彼落。

  原来这是南京军区保卫部门既要保证领袖安全,又考虑到不能没有群众的场面,才想出这一招。主席在那天晚上很开心,乘车从大桥南桥头堡转到北桥头堡,从桥上转到桥下,纵览大桥全貌,还特意下车走了一段,边走边夸大桥的壮美,同时吟诵了自己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1949年解放军准备渡江作战攻打南京时,长江还是颇具难度的天险,蒋介石还梦想划江而治呢。弹指一挥间,世界的变化太大了”。站在大桥上,主席说完感慨,问了许世友一句话:“长江大桥能否能满足未来战争的战备需要?”

  大领导的话,都不是随随便便说的,都是有所指的。许世友当然会把领袖的问话当成最高指示,迅即落实。五天以后,1969年9月26日,为检验南京长江大桥质量和坦克部队应急作战能力,南京军区命令正在安徽三界驻训的坦克第十师赴南京地区实施佯动,积极配合中央军委加强防御,增大防御纵深,做好战略预备队力量的部署调整。

  坦克第十师到达南京后,接到组织坦克编队通过大桥的命令,调派坦克第39团出动全团80辆62式轻型坦克、60辆装甲车和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坦克和汽车纵队长达10公里,用了3小时全部通过大桥,受到沿途群众热烈欢迎。据当时媒体报道,共有60万群众亲眼目睹了这一蔚为壮观的历史画面。

  由于62式轻型坦克没有挂胶履带,直接上路,金属履带会对公路造成严重损伤,为了不破坏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市沿途的路面,当时使用了很厚的草袋子铺满路面和桥面,并洒上水,坦克过桥时要求驾驶员禁止停车,禁止刹车,禁止履带大转向。

  南京军区坦克第十师成立于1967年,下辖二个63式水陆坦克团,一个62式轻型坦克团,一个装甲步兵团,一个炮兵团,装备62式轻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少量59式中型坦克,是我军在长江以南布署的唯一坦克师。1969年9月,坦克十师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是坦克第39团,该团当时刚刚接收最新的国产62式轻型坦克,替换了原装备的苏制T-34中型坦克,全团有80辆62式坦克(一个连8辆,9个连,外加营、团指挥车8辆,共计80辆)。

  1998年9月,坦克十师改编为装甲第十师,原各坦克团和装甲步兵团撤销番号,下属各坦克营和装甲步兵营编入新组建的装甲团。装甲第十师下辖三个合成化的装甲团和一个自行炮兵团。2012年装甲第十师拆分为装甲第10旅和机步第178旅,2014年我军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坦克两项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就是这个装甲第10旅的96A主战坦克。

  62式坦克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 。62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采用一门85毫米坦克炮,炮塔前装甲厚度为35毫米,能抵御外军的大部分大口径机枪和炮弹破片。截至1989年停产,该坦克一共生产了大约1500辆。

  62式轻型坦克主要装备于我国南方丘陵山地的坦克师团,以及北方重型坦克师的坦克侦察连,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该坦克的改进型为62-1式轻型坦克,变型车有79式轻型坦克抢救车和82式军用推土机,由于这类坦克车体较轻便,特别适合南方地区作战使用。

  1969年9月26日,坦克十师接到赴南京检验长江大桥的任务命令后,使用公路履带急行军,从安徽三界出发,在两天内到达南京,履带行军全程大于150公里。由于长距离履带行军对坦克走行系统和摩托小时寿命有极大影响,所以大多数坦克部队的长距离行军,都必须使用火车车皮装载,或者汽车平板拖车拖运,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国陆军,在进行数百公里以上的长距离机动时,也要使用火车或汽车运载坦克。

  南京军区在1969年的这种整师整建制的跨两个城市间的坦克公路履带行军,就搞过这一次,以后没有了。直到2014年,我军朱日和联合对抗演习时,某装甲旅才搞过一次路程长达300公里的坦克履带行军,不过这时的解放军已经较富裕,为了检验装甲部队的长距离履带行军能力,已经不太心疼影响坦克寿命的,特别金贵的摩托小时了。(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