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12月2日文章,原题: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为期两天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已于上周六结束。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引发评论人士在日美等国媒体上给出多种解读。对于习的讲话是否表明北京的外交政策正发生范式转变,仍存在意见分歧,毕竟这些政策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邓小平“韬光养晦”忠告等意识形态支柱,并且已有数十年之久且相对连贯。
通过观察中国近年来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外交行为可以发现,其实相关解读似乎都未能准确领会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越发强硬,北京已引起邻国注意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从上周的讲话内容来看,习近平主席正为承认这种现实而未雨绸缪。我们“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在这次讲话中表示。此外,他还强调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形成更密切关系的重要作用。
习的讲话内容说明(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清醒冷静的合理性,近来中俄关系走近就是例证之一。我在上月就曾撰文指出,“习普时代”的中俄关系并非昙花一现的权宜之计,而很可能成为世界上具有决定性且相当稳定的双边伙伴关系之一,将对亚太地区的未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习的讲话还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的其他重大倡议,包括新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甚至“西进”政策。北京正利用其中的每一项事业,尽力提升其作为地区主要经济中心的地位。因此,中国必将在周边甚至更远处寻找新的伙伴。
鉴于我们在过去两年已经能够观察中国的外交政策,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上的大部分讲话内容并不出人意料。而且,对于所谓中国将在言行两方面均放弃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邓小平忠告的说法,人们不应太当回事。其实,北京已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与会者还包括来自印度和缅甸等国的领导人。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习提出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概念,意味着北京也许将以印度的方式发展伙伴关系:维持众多“战略伙伴”关系,但没有任何真正盟友。正如北京可能已借助美国的经验得知,盟友或将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和承诺。▲(作者安吉特·潘达,王会聪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