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9月23日文章,原题:为何仅对中国进行情报收集是不够的 美军最高情报官员说,美国单是对中国收集情报,这是不够的。华盛顿需加紧培养深入了解中国战略和目标的情报分析师。
参谋长联席会议情报主任、海军上将保罗·贝克尔,上周在华盛顿举行的首届情报与国家安全峰会上表示,关于中国,美国存在“数据过剩,但信息不足”的问题。在对中国的了解方面,他认为美国情报机构表现平平。没多少分析师真正了解中国,无论是宏观战略层面,还是具体方面。缺少对(北京)战略目标和盘算的更多了解,相关的硬情报就没什么用处。贝克尔3月份就曾表示,增加美国对中国的了解也是避免冲突的关键,要深入了解中国的大战略、思维、意图及其周边的地理环境。
美中关系的许多紧张点与情报收集有关,比如美方指责中方搞大规模网络间谍、围绕抵近侦察的合法性争论。这些争论掩盖了一个更深层问题——美国知道如何使用收集到的情报吗?
了解中国战略的问题不止于情报界,还存在于美国一般外交政策领域。奥巴马政府常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政府人员构成并非总是反映出这点。奥巴马2009年上任时,两名最高亚太事务顾问深谙中国问题。杰弗里·贝德曾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管,关注重点是中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同样对中国具有强烈兴趣。
但2011年两人卸任后,中国政策基本上交给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和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前者无特别的中国背景或教育。后者虽是公认的亚太事务专家,但关注重点是日本。中国人认为坎贝尔亲日,对北京过于强硬和对抗。有人认为,问题在于坎贝尔的专业背景是美苏关系,这令其通过敌对、冷战色彩的透镜看美中关系。
奥巴马政府推出“转向亚洲”政策时,正是失去贝德和斯坦伯格这两名重量级中国专家之际。由此导致缺少对华的专业了解,造成情报界缺少宏观战略性把握。情报分析界摸不清中国战略目标的问题,影响到更高层决策。正如贝克尔所言,缺乏了解会助长误解,混淆反应与回应。结果是,华盛顿低估了北京对“转向亚洲”的反应。(作者香农·蒂耶兹,乔恒译)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