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军队根本价值所在,军人天职所系;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如若不能正确把握,就容易染患“和平麻痹症”,这是军队可怕的天敌。平时不对胜利负责,战时就要为失败负罪。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避免积重难返。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必须下大气力破除和平积习这一天敌,才能更好地履行能打胜仗这一天职,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以深入的教育破除天敌,树牢履行天职的思想。一支军队,不管历史如何辉煌、实力如何强大,一旦忘记了打仗这一根本职能,就必将在强敌面前束手无策。在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一些官兵战争观念淡薄,战斗意识消退,甚至产生了“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轮不上我”的心态。然而战争的怪兽却总是在人们麻痹时猝然而至。历史反复证明:忘战必危,懈战必败!为此,必须深入扎实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和形势战备教育,引导官兵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坚决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松劲情绪,始终保持常备不懈、枕戈待旦的状态。通过大力加强我军根本职能教育,使官兵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理解中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引导官兵深刻认识到,军队的社会属性和战争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军队的主要社会职能就是从事战争活动,虽然我军在不同时期担负的具体任务不同,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要通过大力加强形势战备教育,使官兵在正确判断国家安全形势中不断强化战斗队意识,引导官兵清醒认识到,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大力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
以扎实的训练破除天敌,提升履行天职的能力。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如果缺乏训练和组织而仅凭热忱,任何人都不能打胜仗。”战争时期,明确的作战对象、强烈的作战意识和实际的作战结果往往能使军事训练聚焦战斗力、一切为打赢,军事训练的目标就是围绕打败敌人、打赢战争而展开;而在和平时期,战斗意识淡薄的病毒可能侵蚀军事训练的肌体,训为看、演为看,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等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将导致训练目标的偏离。我们必须切实解决“为何训练”的问题,强化打仗思想,使广大官兵真实感知到潜在的对手一刻也没有放弃训练,使广大官兵真切认识到今天训练场上多一点流汗是为了明天战场上少一点流血,使广大官兵真正理解训练不是为了上级的赞誉和个人的升迁,而是为了战胜敌人、保卫家国。我们必须切实解决“怎样训练”的问题,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紧紧围绕历史使命的需要,着眼军事斗争准备新要求、作战形式新变化、武器装备新发展,大力开展针对性训练,加强实战化训练,进行对抗性训练。我们必须切实解决“如何检验”的问题,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实战要求真正做到训练环境真、演练内容难、考核标准严,把检验作战能力的指标细化到训练、考核之中,确保军事训练经得起实战检验。
以严格的管理破除天敌,夯实履行天职的基础。治军贵在从严,也难在从严。和平时期,如果把人情放在敌情之上,以慈带兵,部队就会松、就会软、就会散,危急时刻就无法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如果把军纪作为摆设,认为一时的放松不会影响长远的发展,一事的通融不会影响整体的战斗力,因人废制,因人废行,军纪将荡然无存,军威将彻底丧失。军无法不立,法无威不严,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治军带兵的特点规律,把依法治军和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严格管理和科学管理统一起来,以战斗的要求来增强法规制度的执行力,狠抓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落实,强化官兵号令意识,始终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培养部队严守纪律、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的良好作风。从严治军首先要从严治官,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机关要坚持以上率下,从自身严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用实际行动为部队做好样子,以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部队。
以先进的文化破除天敌,激发履行天职的血性。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也是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潜能的利器。国难当头,一曲《大刀进行曲》凝聚起国人浴血抗战的意志;面对强敌,一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激发起军人奋勇向前的决心。这些蕴含着我军官兵共同信仰信念、目标追求和伦理道德的文化作品,锻造了军人的血性和豪气。和平年代,社会上的莺歌燕舞、暖风春梦使得一些官兵忘记天职、迷失方向。军队建设“硬件”要硬,“软件”也要硬,花花草草不是军营的本色,整齐划一才是军营的风景;卿卿我我不是军人的故事,激情燃烧才是军人的姿态。人民的军队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先进文化,其灵魂就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彰显出革命军人忠诚至上的政治立场、使命至上的崇高品格、荣誉至上的精神风貌。以先进军事文化浓厚战斗气息和打仗氛围,荧屏上的形象就需要多一些亮剑的李云龙,用“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略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战士们的书籍就需要多一些类似舍身炸碉堡的感人故事,用摧锋芒于正锐的胆魄锻造军人的战斗品质;网络上的讨论就需要多一些二万五千里浴血远征的话题,用挽狂澜于极危的胆识砥砺军人的战斗作风;生活中的歌声就需要多一些“我的信仰是无尽深海”的旋律,用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忠诚筑牢军人的战斗意志。总之,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忠诚和血性就是那锋利的剑刃,而这锋利的剑刃需要军味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血性十足的文化产品加以锻造锤炼。
以优良的作风破除天敌,浓厚履行天职的氛围。作风就是形象,就是战斗力。战争年代,作风优良是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的重要因素。然而,长期和平环境使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面临被侵蚀的危险:缺乏生与死战场锤炼的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官僚主义的作风就可能潜滋暗长;缺少得与失利益考验的求真较真、求实务实,形式主义的莠草就可能不停蔓延;缺失血与火持续磨砺的艰苦奋斗、修身养德,享乐主义的浮灰就可能弥漫四周。以优良的作风破除天敌,就必须向官僚主义开刀,狠刹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邪风,狠刹奉迎讨好、吹吹拍拍的歪风,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把目光聚焦官兵,着力研究解决影响基层建设的突出矛盾,着力研究解决基层官兵的身边问题;就必须向形式主义宣战,反对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对搞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浮夸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让训风突出实战需要,让学风聚焦思想净化,让会风变得务实高效;就必须向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说不,大力提倡艰苦奋斗之风,努力提高官兵的血性韧劲,从而始终以战斗的姿态,想打赢之招、思打赢之策、练打赢之术。
以完善的制度破除天敌,强化履行天职的导向。军事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它是建立在对血的经验教训汲取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对战争时刻来临的警惕中。我们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不断强化破除天敌、履行天职的鲜明导向。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无论是总参谋部统一规定八种训练制度,还是郭兴福等一批训练典型的推出,都体现出人民军队运用制度提升训练水平、增强实战能力的建设思路,这不但极大地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同时一大批谋打仗、懂训练、会管理的优秀干部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改革战略全局,并明确了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等改革的方向和举措,这就为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层次矛盾问题、有效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我们要抓住深化改革这关键一招,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向能打仗、打胜仗靠拢,向破除天敌、履行天职聚焦,逐步建立健全围绕我军使命职责和战备形势的教育制度、重用会指挥能打仗的用人制度、宣扬褒奖苦练精兵的激励制度、通过训练演习和重大任务摔打磨练部队的实践制度等,推动部队形成向实战贴近、向打赢靠拢的目标指引,强化部队形成能打仗、打胜仗的鲜明导向。
■南振声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