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制华战略有致命缺陷 中国不会轻易屈服

2014年06月30日 08:53  环球网 微博 收藏本文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6月27日发表美国退役空军上校比尔·德莱斯的文章指出,“近海控制”战略试图通过阻止中国利用第一岛链内的海域,保护第一岛链国家的海域及空域,并控制第一岛链外的空域和海域。该战略还要求利用地理优势封锁中国进出太平洋的主要通道,严重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不渗透中国空域的前提下,降低地区冲突升级至核冲突的可能性。不过,文章指出,“近海控制”战略并非最佳对华战略,理由是该战略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例如,如果采用“近海控制”战略,中国武装部队会使在第一岛链活动的美国潜艇舰队和“有限的空军资产”面临巨大的危险。由于第一岛链内的海域非常辽阔,而美国海军潜艇必需依靠自己找到目标,所以它们需要侧重港口、地理瓶颈,以及其他交通繁忙区域的入口。美国潜艇拥有许多优点,能够有效阻止小规模中国航运活动,但考虑到地理因素,再加上缺乏空中与水面支持,以及在不受空中与水面资产威胁的情况下中国针对美国攻击型潜艇展开的反潜努力,会使美国的潜艇行动更加危险。

  “近海控制”是中美冲突最佳战略?

  美国国防大学国家安全研究学院研究员、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T.X。哈姆斯和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所长R. D. 胡克此前发文再次建议把“近海控制”战略当做对华冲突的主要战略。以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提出的“空海战”为对比,哈姆斯和胡克称,“近海控制”战略能够提供“美国对亚洲国家战略的军事组成部分”,而“空海战”概念则不行。美国国防部的“空海战”作战概念不同于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空海战”概念。美国国防部的“空海战”概念于2011年定型,目前正在实施。两个“空海战”概念都遭到了哈姆斯和胡克的批评,而由哈姆斯在2012年提出的“近海控制”概念,则缺乏监督审查。德莱斯在文章中指出,“近海控制”概念存在逻辑缺陷,在中美两国爆发的大型破坏性战争中,如果这种战略成为美国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那么美国很可能会面临失败。

  中国将继续通过选择性恐吓邻国和强化资源与领土主张的途径,运用自己在西太平洋的地区霸权,这种评估是合理的。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及其在该地区的条约盟国和伙伴国家,会一道阻止或阻碍中国实现其野心。而且,中国不是以“地区霸主”,而是以遵守国际秩序并尊重其他国家主任的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和平”崛起,符合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由于中国可能不愿意遵守这些行为规范,所以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制定可应对潜在冲突的作战方法。哈姆斯和胡克认为,直接威胁或攻击中国大陆的方法,既是不可接受的,也是可不能成功的。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空海战”概念讨论并支持对中国大陆进行攻击。然而,哈姆斯和胡克批评称,无论是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的“空海战”概念,还是美国国防部的“空海战”概念,都不是战略或作战规划。与此同时,除哈姆斯和胡克之外,“近海控制”战略却罕有研究或讨论。

  据哈姆斯和胡克描述,“近海控制”战略会建立“同心圆”,阻止中国利用第一岛链内的海域,保护第一岛链国家的海域及空域,并控制第一岛链外的空域和海域。“近海控制”利用地理优势封锁中国进出太平洋的主要通道,严重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哈姆斯和胡克认为,不渗透中国空域,就“降低了冲突升级为核冲突的可能性,使冲突变得容易终止。”

  在哈姆斯和胡克的想定中,中国挑起冲突,并采取单方面行动。哈姆斯和胡克并没有明确指出冲突的起源,但假设中国挑起的是有限的地区冲突,侧重纠纷资源或领土。美国将与盟友及地区伙伴采取一致行动,主要是防御性姿态。“近海控制”战略“利用地理优势迫使中国在远离中国展开远程作战,同时令美国及盟国军方作战回应——这是保卫美国亚太盟国领土的综合空海陆防御作战的一部分。从整体来看,“近海控制”是一个远距离封锁战略,以迅速破坏中国经济为目的,在第一岛链外阻止大型货船和油轮进出中国。

  哈姆斯和胡克指出,“近海控制”战略的第一个元素是建立“一片海上禁区,警告进入禁区的舰船会被扣押或被美国潜艇击沉”。美国及其盟国还会部署水雷,用于攻击中国的港口与海上航道,或在纠纷地区用于防守。哈姆斯和胡克还指出,巡航导弹也会被飞机、舰船或潜艇发射,但并未说明巡航导弹的目标。不过,巡航导弹目标必须是中国军用舰艇,因为针对陆基目标进行渗透、动能攻击是被禁止的。最后,美国及其盟国还会利用有限的空中资产,支援潜艇行动,并提供ISR信息,提供预警和海上目标定位能力。在比整个美国本土面积还大的辽阔海域巡逻,需要大量潜艇与空中资产,包括所有可用美国攻击与制导导弹潜艇、整个美国海上巡逻飞机机队以及大量及其资产。

  其次,“海上控制”战略指出,分布在日本、台湾、吕宋岛以及马六甲海峡之间的无数小岛,为美国及其盟国提供了众多保护第一岛链中的缺口的陆基空海防御选择。虽然除澳大利亚之外,没有其他盟友或合作伙伴被要求为进攻行动提供基地,但美国会提供保护其他国家的能力,在中国试图反封锁时帮助确保贸易流通。“近海控制”战略只要求各国“允许美国防御系统的存在,帮助保护这些国家的领空、领海和领土。”哈姆斯和胡克并未指出哪个盟国和合作伙伴会接受美国的这种馈赠,也没有具体明确针对中国空中与导弹攻击的防御类型。在这些地区部署任何陆上机动部队,可能都会令盟友感到更安全,但对进攻作战而言是无用的;无论如何,美国在这个由岛屿组成的同心圈中部署的任何资产都必须受到保护,而且需要大量后勤支持和维护。

  在第一岛链外,哈姆斯和胡克建议“综合利用空、海、陆以及租来的商业平台,拦截并转移对中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的超级油轮和超大型集装箱船”。他们建议停止或转移途经马六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和澳大利亚南部水道的贸易流。为了限制来自东部地区的贸易流,美国会控制巴拿马运河和麦哲伦海峡。哈姆斯和胡克并未提及执行这样一个庞大的封锁任务所需舰船数量,但除美国盟国海军支持之外,势必还需要出动美国海军的所有海上资产。

  新海战概念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近海控制”战略为涉华冲突提供了一个不太咄咄逼人的、不会导致冲突升级的方法。哈姆斯和胡克认为,“近海控制”战略成本较低,且可能更容易被盟国接受,而这正是其较之“空海战”及其他战略的优越性。然而,“近海控制”战略至少存在三大致命缺陷。

  首先,中国地对空导弹防御从大陆向海洋延伸了100多公里,而当导弹由舰载或部署到不同的岛屿上时,其防空范围会进一步延伸。中国有一个大规模、强大的空军,能够威胁到美国空军和海军活动,甚至是距中国沿海数百公里之外的美国空军和海军活动。中国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射程远远超过了第一岛链。中国还可以利用海上巡逻飞机进行反潜战,而且其海军舰艇、海监船及其他水上资产不断增加。虽然中国海军不及美国海军,但却是中国近海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能够同时出动数十艘水面舰艇及潜艇。

  如果采用“近海控制”战略,中国当前及未来武装力量,会使在第一岛链活动的美国潜艇舰队和“有限的空军资产”面临巨大的危险。由于第一岛链内的海域非常辽阔,而美国海军潜艇必需依靠自己找到目标,所以它们需要侧重港口、地理瓶颈,以及其他交通繁忙区域的入口。美国潜艇拥有许多优点,能够有效阻止小规模中国航运活动,但考虑到地理因素,再加上缺乏空中与水面支持,以及在不受空中与水面资产威胁的情况下中国针对美国攻击型潜艇展开的反潜努力,会使美国的潜艇行动更加危险。

  抵消这种威胁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地区空中优势与海上控制。虽然潜艇有隐身的优势,但不能独立行动,而且并不能像哈姆斯和胡克所说的那样无所畏惧的威胁或击沉中国军用舰艇。为了最大化作战效率并降低风险,潜艇需要支持。这种支持必须由水面战舰和陆基及舰载战机提供。战机基地不能距离其作战地区过远,需要在战区附近有陆基和海上基地。这些基地必需必须安全可靠,而且有后勤保障。重要的是,哈姆斯和胡克的以防御为导向的小规模基地“同心圆”不足以完成这种任务,因为按照“近海控制”战略,这些基地仅仅用于保护美国的盟国及合作伙伴,不会用于执行防空或水面作战任务。

  这种缺陷引发了许多哈姆斯和胡克未曾回答的问题。例如,要控制第一岛链内部海域,需要出动多少艘潜艇和多少架飞机?击沉中国军用舰船会不会引发冲突升级?悬挂其他国家国旗的舰船怎么办?这种战略要求美国击沉大量舰船。这样一来,中国自然会设法寻找并摧毁美国潜艇。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又当如何?

  在现实作战情况下,“近海控制”战略中有关设立海上禁区的内容是无效的。它忽视了设定这种雄心勃勃的海上禁区所需要的实际力量结构。而且,该战略完全忽略了中国不会容忍海上封锁行动,而且会有意升级军事行动的可能性。“近海控制”战略是简单的认为,美国要采取必要措施成功执行海上封锁任务,却令美国放弃了在第一岛链内外的“进攻性”陆基、海基力量——“近海控制”战略会导致美国丧失回应中国升级活动的能力。可能哈姆斯和胡克并不提倡回应这种升级。这会导致亚太地区爆发持续时间更长、给美国带来更多损失的冲突。

  近海控制的第二大致命缺陷是:它将极大地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认为可以迅速破坏中国经济,且不会导致全球经济出现混乱的想法,忽视了中国经济的现实。每一艘大型货船和油轮都会前往或来自其他国家的港口,运载着其他国家的贸易商品,攸关全球经济命脉。对于全球经济而言,对华贸易和对美或对欧贸易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不可能会在不诱发全球经济混乱的时候下切断对华贸易。这并不意味着“近海控制”战略有关切断对华贸易的内容没有作用;只是这种战略极不可能会被考虑,从长远来看很难维持,而且在国际社会很难达成共识或获得支持。而且,在国内经济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中国不太可能不采取措施,通过不可预知的方法打击美国及其盟国经济。冲突的诱发因素必然是有限的,而且是以地区为侧重点,“近海控制”战略允许中国实现有限的地区目标,而后要求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封锁对华原材料及能源反制中国。不过,美军不会试图直接反对中国的资源或领土主张,而且也不愿意也不能在实际争端是挑战中国,而会倾向于在全球范围内升级冲突。随后,美国的行动(例如封锁行动)就会对全球经济构成威胁,而非中国的强硬行动。无论是美国,还是其盟国及合作伙伴,都不会接受这种做法。因此,从长远看来“近海控制”战略是否有用的问题并不重要——美国及其盟国与合作伙伴可能不会尝试这种战略,即便尝试了,也不可能会维持。如果美国不能容忍中国实现有限目标有限,“近海控制”没有为美国的盟国提供除破坏经济之外的其他选择,迫使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弃”已经实现的目标。推行这种战略,美国会失去信用和政治支持——制造口实,让中国指责美国破坏全球经济。

  哈姆斯和胡克假设任何涉华冲突都是长期战争。“近海控制”战略的确会造成这种结果。不过,在更为直接的拒止方式中,贸易事实可以持续下去,至少在有限的范围内,因为美国的目标是挑战中国的军事目标,或是威胁中国军事力量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危机稳定并促成和解。如果中国不能实现其地区目标,那么放弃敌对行动就无关紧要了。这会提供适当地“保全颜面”的条件,与要求中国在经济压力下低头的“近海控制”战略不同。利用另外一种更有限的方法,中国和美国可能会因地区争端面对面,无需引发经济冲突。不过,哈姆斯和胡克却推荐会导致长期战争,进而造成巨大经济破坏的方法,他们主张任何对华冲突都会是长期战争,而且是破坏性的。

  “近海控制”战略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缺陷是:不对中国国家基础构成直接威胁,就不能够在经济上重创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攻击中国经济的企图,这本身就必然会导致中国升级冲突。“近海控制”战略只能通过对中国构成严重经济破坏、迫使中国屈服于美国及其盟国的意志来实现胜利,忽视并低估了中国内部安全及冲突升级的问题。 因此,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涉华冲突中——尽管这种冲突极不可能发生——美国和中国可能会面临规模相对较小的地区纠纷,不值得采取经济封锁等行动。阻止中国行使地区霸权及单边威慑行动的最佳办法就是拥有质量上优势和不对称能力,训练有素的综合武装力量和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知远/北风)

(新浪军事)
(编辑:SN118)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鹏新书回忆与朱琳爱情:互称大琳大鹏
  • 体育世界杯-荷兰补时逆转绝杀墨西哥进八强
  • 娱乐高晓松孩子归前妻 劝女儿:男人没好东西
  • 财经辽宁70后富豪方威政治背景深厚
  • 科技大事件:起底人人公司内乱内幕
  • 博客高晓松一年前离婚为何现在才公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情侣同名同姓同窗终结婚(图) 国际高中展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
  • 马鼎盛:解放军赴俄演习未算高速 虚拟兵力达数万
  • 看了中俄军演:日本终于明白中国为何现在不能惹
  • 辽宁舰战力远超日本航母 中国神秘武器吓退美航母
  • 威猛:解放军海空一体突破日本岛链震撼日本列岛
  • 德国人到俄中边境被震撼 中国退出联合国海洋公约
  • 俄超级美女来中国被震撼 中国突然大量抛售日国债
  • 迫于中国强大压力:印尼秘密抓捕反华排华军官
  • 最新太行发动机震动世界 中国突然公开11万吨航母
  • 俄罗斯惊呼:中国军队重大计划完成后能称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