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指挥,摆脱“套路”练“散打”
一场日常战术训练,指挥却泾渭分明。记者现场看到,对抗开始时,指挥班子由过去的一套变成了两套,而且是分别进入各自的“中军帐”。担负“红”军指挥员的副师长郝井文告诉记者,过去组织战术级的对抗训练,在指挥导调上往往“分家不分工”,但是现在却分成两个、最多时3个指挥所,“背靠背”地分席控制,从下达任务到空中实施,都各自组织。
“背靠背”指挥方式使常规套路训练变成了自由搏击。记者在“红”军指挥所“嗅”到了这种浓浓的硝烟味,各自的战机升空后,对指挥引导都进行了“加密”控制,即时作战信息彼此难以闻知。双方指挥员都是根据实时变化的空中态势分析对方企图、寻找对手软肋,刀来剑往、见招拆招,势均力敌,打得热火朝天……
分席指挥,既是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需要,也是未来打仗的实际需要。指挥了一场战斗、额头已经见汗的郝井文对记者说:“作为一名航空兵指挥员,提升带兵打仗能力重要,提升指挥打仗能力更重要,因为仗打得好不好关键看指挥员,将熊熊一窝嘛。”
“负清单”管理,逼着“绵羊”变成“狼”
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一场空战即将展开,而记者在双方部署任务时发现,各指挥员都没有对态势如何判断、战术如何选择、武器如何使用等“怎么做”的问题,事无巨细地对飞行员进行交代,只是简单地明确了一些“不能做”的对抗原则。
“从‘怎么做’到‘不能做’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把‘绵羊’变成‘狼’的演变过程。”团长陈权龙对记者说:“以往一些航空兵对抗,大多采用‘清单管理’模式,让飞行员一步步‘照单’实施,不出错就行,更多地培养了战术执行者。而后者属‘负清单管理’模式,除了我要求的你不能做之外,其他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所有变化都视战场态势而定,所培养的是战术创造者。”
减少限制,等于增加自由度。记者在信息显示屏上看到,无论是中距空战,还是“近身肉搏”,都在极限状态下进行。一个架次下来,两次率先锁定对手的团副参谋长王帅感慨良多:“因为都是创造性的运用战术,你的变化稍不及时,就意味着很快成为‘靶子’。”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