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军队依据军事战略调整,积极推进军事转型,将加大军事训练力度作为提升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
美军在经历两次训练转型后于2009年由国防部牵头,在全军范围内统一组织训练变革;俄军历经两次车臣战争、俄格战争,不断加大演训力度,落实普京提出的“演习训练应最大限度与实战接轨”的指示;德军认为,联邦国防军即是一支作战部队,也是训练部队,和平时期的首要任务就是训练;以军一直秉承“靠打胜仗求生存”、将军事训练作为提高战斗力、保持战备水平的重要举措。
回顾世界各主要军事国家所推动的训练改革,我们可以发现,训练模式正从适应战争向设计战争发生转变。
1996年,俄军在总结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指出,失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战备不周,训练不精”,需要立即改变传统的俄军军事训练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各部队在训练过程中的协调与合作等。
美军自海湾战争起提出通过训练设计战争的思想,即按照既定的设计,把部队拉到类似的战场环境下,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实战化训练,按训练的节奏控制实战进程。2001年“9·11”事件后,美军在基于战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判断的基础上,推行第三次训练转型,提出了训练转型的三个总体要求,即“动态、基于能力、支持一体化行动”。按照此种模式应用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均取得了较好的战绩。
当前,世界各国军队纷纷采取基地训练、模拟训练和网络训练等方式方法大力提升实战化训练质量。选择实战化训练作为提升战斗力的途径,究其原因各不相同,或继承历史传统,或基于威胁求生存,或紧贴作战需求等等,但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像打仗一样训练与像训练一样打仗的统一。
俄军有着优良部队传统,如通过突击战备检查全面掌握部队真实战备水平,发现制约战斗力提升的因素,找到下一步改革的切入点。2013年,为落实俄总统普京“演习训练应最大限度与实战接轨”的指示,俄军恢复了苏联时期的突击战备检查传统。
美军针对越南战争中暴露出的训练与实战脱节问题,确立了“由任务确定能力,由能力确定训练内容”的指导思想,并要求所有人员在执行作战部署前,必须前往相应的训练基地接受适应性训练,为此先后建设了100多处训练基地,构建复杂、逼真的作战环境,组建专业的假想敌部队、专业的“观察员-教练员-训练员”队伍,迫使参训部队接受各种复杂残酷的训练。
以色列地处亚非大陆的结合部,多年来一直面临外部安全威胁。为此,以军把军事训练摆在“关乎国家生存安全”的高度,明确“跟谁打仗、打什么仗和在什么环境中打仗”。以军把特定国家或组织作为主要作战对手,把进攻作战、反恐作战和反游击作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把沙漠、丛林和城镇作为主要作战环境,训练针对性强。
世界各国训练转型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就训练转型的动因、方法、路径和条件等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值得学习研究。
首先,要进一步更新训练理念。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外军训练体制、管理、内容、保障等方面的特点规律、经验教训、发展趋势,研究外军训练改革的路线图,探索符合我军实际的实战化训练理念。
第二,要建立健全训练法规体系。完善的法规体系是推进军事训练法制化的保证。美军制定了《训练转型战略计划》等一整套训练法规推动军事训练转型;俄军也颁布和编修了《战斗训练大纲》等法规制度文件,推动训练转型,这些做法值得借鉴。
第三,要构建实战化训练环境。要充分借鉴各国军队训练基地建设经验,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训练基地体系,营造真实、残酷、逼真的作战氛围。(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肖石忠 曾 东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