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13日发表题为《日本核政策的暧昧性》的文章,作者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加藤典洋)
1968年,川端康成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他的获奖演说《我在美丽的日本》夹杂古诗词、茶道和插花艺术,从美学角度呈现出所谓的日本精神。1994年,大江健三郎也获此殊荣。他的获奖演说《我在暧昧的日本》对日本的暧昧作了批判性的诠释:首先,日本是亚洲的一部分,同时与西方结盟。
上个月,日本政府在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宣布,将向美国移交700多磅武器级钚和大量高浓缩铀。这令我想起“美丽日本”和“暧昧日本”的反差。我突然意识到,日本核武器政策的暧昧可能与《走向美丽之国》一书作者、首相安倍晋三的民族主义议程发生碰撞。
尽管日本没有核武器,但它有核武器政策。日本核战略在外务省1969年一份内部文件中有所阐述。这份文件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直到1994年《每日新闻》将其公之于众。文件指出,“我们权且维持不拥有核武器的政策”,但“保留生产核武器的经济和技术可能性,同时确保日本在这方面不受干扰”。这种“技术威慑”姿态本质上是暧昧的,而外务省坚称这份文件是研究论文,不是政策声明,令此事更添一份暧昧色彩。
在2000年一篇有关《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未来的文章中,裁军倡导者乔纳森·谢尔评述了各国可能在核武器问题上采取的不同立场,对能力和意图作了区分。当时,瑞典具备生产此类武器的能力,但它没有这么做的意图;利比亚有意图,但没有能力。相比之下,日本是唯一既有能力也有意图,但未按照意图行事的国家。它开创了一种核威慑类型,其所依赖的不是任何明显的威胁,而是纯粹的潜在可能性。
尽管有种种证据可以证明上述观点,但日本政府继续否认其寻求技术威胁,因为承认这一点不仅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精神,也会激怒仍强烈反对核武器的日本人民。因此,日本向其他国家暗示它能制造核武器,而且如有必要它会这么做,同时又设法让国内外任何人很难提出反对意见。
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奉行和平主义外交政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无核三原则”:“日本应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另一方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实施以核燃料闭合循环为中心的核能源政策。核燃料闭合循环所产生的核材料可用于运行所谓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日本拥有一个用于研究的此类设施,但故障重重,在商业上不可行。尽管这种燃料循环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产生钚,但日本强调恪守“无核三原则”并委婉地表明自身作为唯一被原子弹轰炸国家的特殊身份,从而规避了通常情况下对拥有此类材料的限制。
但如今,日本技术威慑战略的两大支柱正在崩溃。安倍内阁对日本东亚邻国采取了对抗姿态。日本政府此前承诺不向特定国家,包括受武器禁运限制或卷入国际争端的国家出口武器,但现在的立场有所放松。那些察觉到安倍政府可能想要放弃“无核三原则”的国家开始对日本的钚库存表示担忧。
与此同时,安倍政府发现越来越难解释日本为何应当维持燃料循环政策。在2011年福岛核灾难之后,日本原有的核反应堆目前无一正常运转,公众反对建设更多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更糟糕的是,允许日本从美国向日本核电站供应的燃料中提取和保存钚的美日核合作协议不久将到期。外界普遍认为,两国将续签该协议。但在今年1月份,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部分钚和高浓缩铀。乍看起来,华盛顿的要求似乎只是确保核材料安全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但此举不禁令日本和其他国家猜测,美国政府担心安倍政府的好斗性,可能重新考虑核合作协议的续签问题。
如果安倍继续推进对抗性的日程,其政府可能失去华盛顿的支持。那样的话,日本要么必须在核材料问题上遵守适用于其他国家的规则,要么公然藐视这些规则,使自身处于孤立状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日本的非常规核威慑方式最终会对安倍自己产生威慑效果——“暧昧”战胜“美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