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新型智能靶船亮相黄海战场,成为检验北海舰队导弹实弹演练中的“砺剑石”。在风浪中,它们时而大角度转向,时而进行蛇形机动,在波峰浪谷中犹如灵巧的“鲨鱼”四处规避,导弹从空中、水面、岸基呼啸而至,在即将弹落船沉的一瞬间,靶船突然对来袭导弹综合运用有源、无源、舷内、舷外等干扰手段进行防御……
演练结束后,记者走入海军北海舰队装备部某通信修理厂,了解到了智能靶船的研制过程。
贴近实战让“死靶”变“活靶”
在无数次的海上实弹射击演习中,面对弹落靶飞的喜人场面舰艇长和飞行员们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打死靶,不但不过瘾,还无法检验技战术和武器的实战性能。导弹真正的作战实力到底如何,只有“活靶”才能反映实情,练出实招。用拖船拖带靶船可以变成了活靶,但由于拖船和靶船距离较近,这样的实弹射击存在极大的风险性,且靶船的机动性能也较差。
研制“活动靶”的任务落在了北海舰队装备部某通信修理厂官兵的身上。曾担任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海军潜艇首次远航太平洋等重大技术保障任务的厂长、高级工程师董沛然欣然领命,自此,挑起了打造“活动靶”的重担。
北斗指路 让“退役舰”再度破浪
让固定靶变为机动靶,说着轻巧,但谈何容易,他们改装的是一艘艘退役舰艇,本来各方面的装备就处在半瘫痪或瘫痪状态,状态好的时候还要至少10人才能驾驶,现在要无人驾驶,如何启动?如何变速转向?如果启动后无法停车怎么办?风大浪高时,超视距控制不慎造成船体侧翻怎么办?一个个难题,一时让人无从下手。董沛然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由浅及深不断进行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并通过广泛调研、查阅资料,在科研室与船上来往奔波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反复实践中,通过安装数字操作系统等方法,启动、停车、变向等一个个难题终被解开。主机前进时的转速是多少?舵机左满舵时的状态是怎样?风向流速对舰艇运动有什么影响?一个个问号也被拉直。为了消除演习中电磁波对遥控信号的影响,他们为靶船加装了短波、超短波和“北斗”三路信号。半年后,新型遥控靶船正式鸣笛出航。检测表明,这艘靶船的数字信号“舵手”十分灵敏,最大遥控距离可超过几百海里,最高时速可以达到40多节,启动、停机、倒车,高速、中速、低速,右舵、左舵等动作一气合成。
靶船能躲能防 科研攻关不断改善性能
几次演习后,科研人员发现,如果靶船在失去控制后,能够自动停车就好了。这就需要机动靶船趋于智能化。对此,攻关小组在靶船的电脑上研制加装了一个智能化控制软件,一旦出现设备故障或通信中断数分钟内,靶船上的计算机便自行检测,发出紧急停车信号,靶船就会自动停车待检。
此外他们还加装了电子海图装置,此举可以让导演部通过电子屏幕实时监测靶船轨迹,为演练结束后的成绩评定提供了方便。当参演官兵又对靶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时,北海舰队装备部某通信修理厂科研人员迅速投入到新的研发工作中,他们通过在桅杆上安装多个巨大的角反射体,并通过改变大小、数量、方向等,模拟出各类“敌舰”的雷达反射面积。并加装电磁干扰系统,使靶船变成了能躲能防的“敌舰”。董沛然认为,研发“智能靶船”对创建“海上无人作战平台”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刘金宝 吴登峰 王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