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称航母交付仪式很透明可拍照还可微博直播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6日 08:14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陈良飞  

  9月23日下午,在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密集彩排声中,我来到了大连。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辽宁舰”航母的改造工地采访,第一次是去年7月底、8月初,当时正是改造中的航母第一次海试前夕。

  时隔一年,我再次踏足这片土地,并得以目睹昨日的交接入列仪式的全过程,用与我同行的摄影记者的话来说,颇有见证历史之感。

  

  从这两次的航母选题采访过程来看,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中国人做了百年还犹有点遗憾的航母梦。

  郑明,是一位89岁的老人,他退休前的职务是海军原装备技术部部长,中国航母梦的“长期患者”。从去年6月份开始,我因采访结识他。

  每一次的采访时间都很长,以至于我担心两个多小时的持续采访,老人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了。但是每一次问他,要不要休息一下,他都说不用,他要继续陈述他心中的“航母梦”。

  郑明部长对他的老领导,已故的中央军委原副主席、海军原司令员刘华清上将感情很深,在多次采访过程中,他会拿出《刘华清回忆录》给我一点点地核实细节,而这本厚重的书上面到处都是他用笔做的记号。

  郑明部长引用最多的刘华清的一句话是,“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实际上,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是极为合适的。

  除了接受采访,郑明部长还帮我去一个个地认识他的老朋友们,有时候是领着我去,有时候是给他们打电话。无一例外,这些朋友都是与航母有着挣不脱的关系的人。

  郑明部长说,你应该去好好地采访他们,让他们一定要留下一些东西,以后这就是历史。

  其实,一个个航母梦在更多普通中国人的心底沉积已久。去年7月底、8月初,那时香炉礁宜家家居前面的高楼还在打地基的阶段,一批接一批的年轻人爬到了宜家外面四层的消防楼梯上,瞭望即将海试的航母。

  后来上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宜家就安排了两个保安带了椅子在一楼楼梯入口处看守着,不过这还是无济于事,一不留神,这些年轻人又溜了上去。

  他们中更多的人也并非高级军事发烧友,对航母知识似乎也知之不多,但他们就是想来看看中国的第一艘航母。

  我在宜家楼梯口见过一个来自北京的24岁小伙子,一边用最低倍度的望远镜远眺,一边聊着天。他在北京的一个公司上班,找了一个周末,背了一个包,买了一张火车票到了大连,为的就是看一眼航母。

  那天下午,他在楼梯上待了有两个小时左右,就是一直看,一直看,然后挥手和我告别,他要赶周日下午的火车回北京。第二天早上,还有一大堆的工作在等着他。

  二

  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停靠在香炉礁码头的航母成了大连不要门票的一个“著名景点”。

  在去年的那一周采访时间里,我见过成群结队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来到这里。他们似乎也没有稍微专业的设备,可能连一个最便宜的望远镜也没准备,就是好奇,来看看。

  与他们挤在一起的还有一样好奇的众多港台和境外媒体的记者们。朝日广播公司的两个记者拿着话筒到处寻找合适的受访者。

  去年那时候,中日关系还不错,但是这些普通的大中学生还是有一些腼腆,不大敢接受采访。最后一个稍微勇敢些的男生在大家的推挤中站了出来,接受了采访。

  在表达了一番航母与爱国、国防、富强之类的关系之后,电台的记者追问了一个问题:你对航母非常感兴趣么?比如对航母哪些技术特别有兴趣? 我们的受访者大概就很难说出具体感兴趣的细节了,或许他们只是有些“好奇”。今年重访故地,我有一个惊奇的发现,在三天的时间里,我竟然没碰到一个好奇者。

  一番思量之后,我似乎有了一些释然。从去年4月,甚至更早开始,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长达10次的海试以及媒体持续不断的报道,中国人对航母的新奇感渐渐得到满足了,也就没有再多的人去再也看不到航母的宜家楼梯上张望了。

  他们直接去军事论坛的航母专区转转就可以了,那里面有最新的照片以及动态。

  我也开始发现,随着航母训练和试验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在讨论区的话题也渐次深入,从最开始的改造,谈到海试,再谈到了交船的种种迹象等等。

  我想,从今天开始,大家会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舰载机和编队的讨论上了,讨论的层次也会步步加深。

  推而广之,如果“辽宁舰”最终入役之后,中国人就完成了一次航母从建造到海试,再到交船,最后到服役的完整关注过程,即使第一艘国产航母最终造出来了,能否再收获如此之多的注目礼成了一个疑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历史的“瓦良格号”又何其幸也!

  三

  另外,航母报道的透明度在慢慢提升成了我这两次采访的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感觉。

  昨天上午,我们和一个同行在观察点等候的时候,这个同行的编辑打来了电话,询问其有没有采访相关当事人,比如舰长的可能,还问了他是不是在媒体群访区。

  我们都哈哈大笑,尽管媒体群访区是我们最大的渴望。

  所有从事军事新闻报道的记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军事无小事,稍有不慎就会出大纰漏,所以我们会谨慎再谨慎。

  在严守住国家机密的同时,我们也事后诸葛亮式地发现,实际上,在航母从改造,到海试,再到交接入列仪式彩排、正式仪式的一个个时间点,在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扇窗户,这扇窗户留给媒体,也留给网友。

  去年的时候,我们找到了蔚蓝公寓,并且没有任何人阻拦,很容易地就到了它的22层。原来,这里放了好几张小凳子,一踩上去,即使用肉眼去看,航母平台也尽收眼底。

  实力雄厚的境外媒体住进了观察效果最好的万达国际大饭店,并且特意要了靠海的房间。我曾受邀进入一个香港媒体记者的房间,好家伙,高倍度望远镜都架起来了,凑近一看,无敌航母近景一览无余。

  今年,媒体记者和网友又有了新去处,香炉礁港口旁边一座座正在施工中的大楼拔地而起,除了脏且乱之外,观察效果比前面两个要好得多。

  在连续两天的时间里,我和摄影记者多次进入了正在施工中的某座高楼,找到了非常合适的观察点。很欣慰的是,我们选的地方不错,拍到了自己想拍的,观察到了自己想观察的。

  我们起先觉得这是我们突破能力强,是一个合格的好记者。但是我一个在系统内任职的朋友一语点醒了我,这根本上就是国家军事透明化的一个战略。

  这样的表述其实很好理解。如果某个机构在蔚蓝公寓设个门禁,没有门卡不能入内,这个观察点没了。如果某些机构在我们的观察点入口处增设一个岗哨,我们就不会那么轻易进入了。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官方微博“超级大本营军事”在此次“辽宁舰”交接入列仪式彩排和正式仪式中出尽风头,几乎实现了微博直播。

  从昨天开始,他们就在微博上“集中精力为大家文字直播前方实况”。

  9点15分,该微博发出一条信息,“9:15 JCSS正在清理周边,直播可能会中断一会。”我和同事看到这条微博时相视一笑,JCSS这个省略词很好理解,就是警察叔叔的意思,原来他们的观察员也是我们的“同道”啊!

  不过,最终,他们的直播持续到了仪式结束,我们也站到了最后一刻,没有安保人员来撵我们。

  当我们几个背着双肩包,佩戴深度近视眼镜,一看就知道是记者的人走出观察点的大门时,迎面站着的是执行当天安保任务的“JCSS”。

  不过,他们只朝我们看了一眼,眼睛又转向了别处,连问我们一句话的兴趣都没有。我不相信,他们不知道我们一直在上面。

  “从2011年下半年起,连续有中国航母相关的通报和公告传出,每次都很具体,看来只要不损害国家利益,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努力地向世界公众透明公告中国的国防发展情况。”郑明分析。

  我相信郑明部长的这一认识也一体适用国内媒体。

分享到:
  相关专题:中国海军首艘航母平台
  • 新闻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接入列
  • 体育足协杯-15:30视频播山东-贵州 19时恒大
  • 娱乐疑周冬雨男友曝光殷勤接机甜蜜宵夜(图)
  • 财经农民卖山寨羊毛衫终审被判罚199万
  • 科技iPhone 5上市三日售500万部不及预期
  • 博客韩寒:希望太太和前女友能和睦相处
  • 读书毛泽东最欣赏的十位女性最终结局(图)
  • 教育国外大学开学趣事多:第一周就发避孕套
  • 育儿生孩子成昂贵历险:英美孩子变奢侈品
  • 健康遭遇妇产科男医生尴尬 妇科检查细节揭秘
  • 女性秦海璐惊艳时装周 亚洲先生面试现奇葩
  • 尚品你没吃过的大闸蟹 红烧肉配葡萄酒
  • 星座运势10月运势汇总 12星座为何值得娶
  • 收藏唐卡农民画能卖10万 中国历代茶具演进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