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中国太空核弹将成打击美军卫星终极武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 16:54  世界报
反卫星示意图 反卫星示意图

  美日澳建反导,欲监控二炮一举一动 解放军数十枚导弹组建“卫星杀手”部队太空引爆核弹,将大面积摧毁美国卫星   

  □本报专稿 薛雨闻

  “美国正寻求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协作,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欧洲导弹拦截系统的防御体系”。美国国防部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世界媒体的关注。

  由于伊朗和朝鲜目前并不拥有远程弹道导弹,在美国的亚洲导弹防御系统面前,中国显然是最大的防范对象。英国路透社和美国环球战略网的相关分析文章认为,美国在亚洲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动向将会遭到中国猛烈的回击。中国在导弹能力上并不比俄罗斯差多少,而且一些高科技武器的性能甚至达到与美国同样的水平。所以,一旦美国在亚洲建立反导,必将激怒中国。而中国具备的反卫星能力将是美国人的梦魇,有外媒警告,一旦把中国逼入绝境,解放军将会用核弹来摧毁美国军事卫星。

  亚洲反导“盾牌”逼近中国

  3月27日,英国路透社刊登报道称,美国国防部一位高级官员不久前对媒体表示,美国正寻求同时在亚洲和中东打造地区性的弹道导弹防御屏障,就组成和性能而言,将与北约在欧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类似。

  《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郭宣认为,对中国来说,美国在亚洲建立反导系统,无异于把导弹防御网推进到自己的家门口。这令正在崛起的中国感到非常不舒服,也无法接受。因为,第二炮兵部队的常规导弹和战略导弹力量是中国最为依赖的威慑力量,这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据负责全球战略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梅德琳·克里登表示,就亚洲地区而言,美国正在通过两个三角对话来推动新的反导盾牌——一个是美日澳三角,一个是美日韩三角。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多年的导弹防御基础的建设,日韩澳三国已经具备了参与反导网的条件和实力,但是出于国内民众和政治因素的考虑,美国还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上述三国的沟通,尤其是将韩国或澳大利亚拉入美国的亚洲反导体系。

  解放军组建太空核部队

  外媒妄猜:

  美国GEO-1型反导预警卫星

  据美国智库列克星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一枚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击中目标,其飞行过程共分为五个阶段:助推阶段、上升阶段、飞行中段、下降阶段和末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助推和上升阶段,导弹运行速度较慢,易于侦察和拦截。但是这两个阶段一般都在发射国的领空范围内,由于无法在此时预判导弹飞行的方向,所以实施拦截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  

  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速度极快的一个阶段段,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根据当前导弹技术水平,只有大推力陆基导弹才有能力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

  而下降阶段和末段,弹头飞行的速度非常之快,从而加大了拦截的难度。目前美国的“爱国者”型导弹系统就属于这种末段拦截武器。

  目前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BMD)比克林顿政府的NMD计划有明显不同。BMD计划范围更广,更加雄心勃勃。其目标是:最终部署一个多层防御系统,它包括助推段防御系统、中段防御系统和末段防御系统,可部署在地基、海基、空基甚至天基平台上,可采用碰撞杀伤和定向能杀伤机制,可对付短程、中程和远程弹道导弹。

  美国导弹武器专家里克·埃尔森表示,在建设亚洲反导网的过程中,需要三大组成部分:陆基拦截导弹、大功率的反导雷达和可移动部署的携带“标准”系列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那么在目前没有陆基拦截导弹的情况下,依赖海基宙斯盾驱逐舰的美国和亚洲盟国就不得不通过打造亚洲反导网,加强对敌方导弹助推阶段的侦察和预警,从而为后续拦截打下成功的基础。

  为提高对日本周边导弹防御的能力,美国在日本部署了移动式早期警戒雷达——“X波段”雷达。这种耗资9亿美元的X波段雷达功率强大,可以发现数千英里之外的棒球大小的物体。部署后可以辨别出诱饵导弹弹头与真的导弹弹头。这就相当于人们所说的“千里眼”,是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项重要能力。

  那么,澳大利亚为何成为美国亚洲反导系统的组成部分?《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陈光文认为,这显然是为了对付中国。因为中国射程可威慑夏威夷和美国南部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作战时该导弹的弹道轨迹要飞越太平洋,所以美国已将最新一代的天基红外监视卫星数据传输中心设在澳大利亚。这样一来,日本与澳大利亚就成为美国在亚洲地区建立反导防御系统的重要棋子。

  ■打掉反导预警卫星至关重要

  美国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推出亚洲反导系统,背后是有深层原因的。今年2月13日,美国天基红外系统(SBIRS)总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章称,SBIRS系统的首颗静止轨道卫星GEO-1已经转移到最终的目标轨道,开始交付用户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卫星被称为反导预警卫星,可对全球弹道导弹进行无缝监控。该系统具备穿透云层,在弹道导弹发射10-20秒就发现和定位对方的能力。可以探测并跟踪全世界范围内的弹道导弹活动。这对中俄等以弹道导弹为撒手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现实威胁。SBIRS系统计划总共配备24颗卫星,以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侦察网络,这将极大地扩张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情报收集能力。

  正是有了这张王牌,美国才有了在亚洲全面建立反导系统的底气。但同时,作为努力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中国而言,其未来发展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那就是打掉美国反导的“太空之眼”,让美军的反导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情报和数据,这其实就是令反导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为了实现这一作战目标,美国《空间》杂志和环球战略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已经开始组建“卫星杀手”部队,可瘫痪美国多数军事卫星。

  美国《空间》杂志的文章称,由于美国首颗GEO-1新型红外导弹预警卫星号称能拦截“中国二炮的分导多弹头导弹”,美军臆测解放军可能正在针对美国太空卫星网络组建一支反卫星部队,专门负责破坏和瘫痪美国的军事卫星。

  美国环球战略网的报道揣测,中国可以用火箭将反卫星武器送入太空进行部署,但这需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因此,解放军倾向于在地面构建反导卫星系统,并可能已以开始筹建拥有数十枚导弹的“卫星杀手”部队。

  美国一直将太空比喻为自己具有绝对控制权的“最后高地”,因为在战争中只有占据了高地,才能获得战场的信息优势,从而及时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始,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去年的利比亚战事,都将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但美国《华盛顿时报》认为,中国正在向美国控制的“最后高地”发动凶猛的攻势。一旦中国占领了美国撤出的“最后高地”,并决定对美国的空间战略设备进行打击时,美国就可能迅速失去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通信能力。同时,军事命令传递、对敌观测或金融交易等活动也可能瘫痪。

  美国《华盛顿时报》“防务内情”专栏的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比尔·格茨表示,中国已经成功试验了直接上升式反卫星导弹,并且还在发展电子干扰武器和定向能武器,这些研发明显是针对空间设备进行的。此外,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和探月项目极大提升了中国跟踪和识别卫星的能力,而且中国发展的空间碎片探测和跟踪技术也能够促进卫星跟踪和识别能力的发展。

  此外,美国国防情报局还相信,中国正在努力发展干扰卫星信号、利用激光摧毁卫星的能力。中国也正忙于追踪卫星——这是破坏或摧毁卫星的先决条件。所有这一切都是自2007年1月中国成功进行反卫星试验以来,美国进一步密切监视中国太空项目所得出的结果。而且,与5年前相比,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又有了大幅提升。前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战略武器分析专家杰夫里·费登认为,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具有很高的可操纵性能。目标卫星轨道在拦截之前是已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卫星的位置已经精确到反卫星拦截器不需要机动变轨就可以直接命中的程度。事实上,反卫星拦截器为了能命中目标,有很大的可能需要在高速中以六倍重力加速度进行末段机动,这种能力已经大大超越了前苏联的反卫星能力。

  ■太空核弹是最后的“撒手锏”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专家对《世界报》透露,2007年1月11日,中国一举击毁报废的FY-1C气象卫星,从而成为迄今已知的第三个确认拥有ASAT能力的国家。这次试验中击毁FY-1C卫星的动能毁伤飞行器是用一枚KT-1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该运载火箭实质上是改良型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从技术类型来说,这属于动能反卫星武器。

  动能反卫星武器依靠高速运动物体的动量破坏目标,通常利用火箭推进的方式让弹头处于很高的速度,并使它与目标卫星直接碰撞将其击毁。同时,也可以通过弹头携带的高能炸药爆破装置在目标附近爆炸,产生密集的金属碎片或散弹击毁目标。采用这种杀伤手段的反卫星武器要求高度精密的制导技术。

  与此相比,中国还有一种“压箱子底”的反卫星武器。那就是利用投射工具,将核弹发射到太空,然后摧毁目标卫星。

  美国国防部出台的《中国军力报告》近年来专门增设了“太空战”一节,对中国的太空军事能力进行跟踪性分析。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引述该报告称,解放军著作强调有必要“摧毁、破坏以及干扰敌人的侦察……和通讯卫星”,这显示上述系统以及导航和预警卫星可能将成为“致盲或致哑敌方”首轮攻击的目标。而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放军完全有能力将核弹投射到太空,然后大面积摧毁对手的卫星系统。

  而且,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还撰文称,中国一些军事技术著作和刊物还刊登文章讨论过这方面的技术问题。

  其实,美国和苏联最早研制的反卫星武器就是反卫星核导弹。这种武器是利用核弹头在目标卫星附近爆炸产生强烈的热辐射、核辐射和电磁脉冲效应,将目标卫星结构部件与电子设备毁坏,干扰射频传输,或使其丧失工作能力。

  据《兵器知识》杂志的一篇文章介绍,反卫星核导弹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作用距离远,杀伤半径大,电磁脉冲可达1000千米以上,从爆炸点沿磁力线扩散,迅速到达“磁共扼点”,然后继续沿经度扩散。在武器本身的制导精度较差的情况下仍能破坏目标。第二,可形成多种威胁因素,包括中子、X射线、核碎片等瞬发的核辐射、频谱很宽的强电磁波脉冲、高能电子辐射、电离层异常电离等。还能使高层大气电离,使电离层的电子密度急剧增加,致使穿过电离层的无线电波被折射、反射、散射、闪烁、延迟、吸收等,通信、导航、雷达等所有无线电信号均会受到影响。第三,影晌的持续时间可达数年。

  不过,利用核武器进行反卫星,附加破坏效应大,大气层外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会直接威胁附近轨道上的己方卫星和拦截附近区域的雷达,使其失去通信能力,在距爆炸点1000千米左右的区域造成大面积停电以及电子仪器的频繁受干扰。而且一旦使用,有引发核大战的危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状况,交战双方也不太可能使用这种非常规杀伤手段。然而一旦解放军真的拥有这一技术能力,那么对美国及其庞大的太空设施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威慑。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反卫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