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周边国家中,只有日本利用“导弹危机”,步步为营地拓展自身利益;
■日方的反应强度和动员力度、广度、速度超出常人想象,包含“一石三鸟”的考量;
■这回朝鲜发射卫星,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东京势必在提升反导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预定于4月升空的朝鲜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3号”,目前已进入发射前的准备阶段。时值核安全峰会在韩国召开,朝方此举受到各国持续关注,其中又以日本的反应最为强烈。据报道,继外务大臣玄叶光一郎之后,日本防卫相田中直纪也向平壤发出警告,称如果朝鲜“卫星”朝日本方向飞来,将果断命令反导系统将其击落。为此,日本自卫队已着手在先岛诸岛的石垣岛、宫古岛和冲绳主岛部署“爱国者-3”陆基拦截导弹,同时向冲绳附近的东海派遣两艘搭载“标准-3”海基拦截导弹的“宙斯盾”舰,在日本海则部署一艘。
“借题发挥”有先例可循
尽管民用火箭与军用导弹不易区别,日本如此高调的姿态仍然有些反常。一般而言,国际上把空间飞行器的升限作为领空高度,而朝鲜用火箭发射卫星的高度大大高于此上限,即使穿过日本领空,也不构成威胁或违反国际法。但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当中暗藏玄机,在朝鲜周边国家中,只有日本利用“导弹危机”,步步为营地拓展自身利益——
1993年5月,朝鲜试射据称可覆盖日本一半以上领土的“劳动1号”中程导弹。东京遂以“朝鲜核危机扩大”为契机,提出参与美国主导的导弹防御计划研究。
1998年8月,朝鲜发射携带“光明星1号”的远程火箭,飞越日本领空后坠入太平洋。尽管任务失败,日本仍宣称对朝鲜的导弹能力“深感震惊”,不久后即摆脱对美国情报系统的依赖,独自发射了两颗间谍卫星;4个月后,又正式决定参与研究导弹防御系统。
2009年4月,朝鲜的“光明星2号”升空。过了两个月,由时任首相麻生太郎领导的日本“宇宙战略开发小组”,便通过了发展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计划。
求之不得的突破口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日本谨慎应对朝鲜的火箭发射似有充足理由。然而,其每次的反应强度和动员力度、广度、速度均超出一般人想象,颇有几分“醉翁之意不在酒”。
希冀摆脱和平宪法约束。尽管现行的日本宪法明确规定放弃交战权,日本国内总有些人希望能打破这一枷锁,拥有与经济实力相符的军事力量。容易想见,朝鲜的卫星以及火箭对日本国民来说是值得恐惧的对象,对部分保守势力来说则不啻是“报喜鸟”,让他们看到了通过宣传“导弹威胁”促使民众支持迅速发展军事力量的可能性。2006年朝鲜一次导弹试射后第4天,时任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演讲中坦言:“不能不感谢金正日。”
试图扮演政治大国角色。一旦朝鲜爆发“导弹危机”,日本便在国际上活跃,试图展示自己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个“有责任心”的政治大国。2009年4月朝鲜发射“光明星2号”后,日本迅速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安理会接连举行6国(美、英、法、中、俄加上日本)闭门会议,日本俨然与“五常”平起平坐。
以朝鲜为幌子防范中国。综合各方面情况看,朝鲜当下的国力并不足以对日本形成严重威胁,中国才是日本眼中的头号对手。一些日本学者甚至公开表示,日本只有拥有与周边各国平衡的军事实力,东北亚才能维持和平。由此可见,对日本而言,拦截朝鲜火箭是由头,开启“先发制人”的范例并威慑他国,才是最终目的。由于和平宪法约束和担心引发地区军备竞赛,日本不敢“正面强攻”,“朝鲜导弹危机”便成了其强化对华军事准备的突破口。
日反导体系建设或再加速
过去20年来,日本利用朝鲜半岛上的各种危机,一次次挑战“和平宪法”对防卫政策的限制。这回朝鲜发射卫星,对日本来说又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东京势必有所作为。
事实上,日本的导弹防御计划当初就是以对付朝鲜的名义上马的。早在2009年4月朝鲜用“银河2号”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时,日本官方就宣称,自身的导弹防御能力非常薄弱。据推测,此次搭载“光明星3号”卫星的“银河3号”火箭是“银河2号”的下一代,应当比以前的版本又有改进。日本一直强调火箭与远程导弹在技术上具有相似性,所以无论此次发射成功与否,都会让日本的导弹防御能力面临现实考验。若顺水推舟,日本很可能会进一步同美国合作,部署更尖端的防御系统,打造更坚固的反导盾牌,可选择的措施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增加“爱国者-3”型导弹部署数量;新建和改装更多具有导弹防御能力的“宙斯盾”舰;建立战略预警体系,包括发射导弹预警卫星,建设战略预警雷达等。
例如,为了在来袭导弹的助推段实施测量,日本一直希望能购买或自行研制导弹预警卫星。根据2009年颁布的航天政策规划,日本可能在2013年前发射一颗用于探测外国导弹发射的预警卫星。如今局势变化迅猛,有这次朝鲜卫星发射做铺垫,日本预警卫星可能提前升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