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的主要编者——“我不认为中国海军已扩到第二岛链”
本报赴日本特派记者 谢戎彬
提起日本防卫省的防卫研究所,在世界军界可谓名气不小。该研究所是日本自卫队最高军事科学研究和教育机构,成立于1952年8月。近几年,中国成了防卫研究所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特别是2011年该研究所开始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引起中国舆论界的强烈关注。3月21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了颇显神秘的防卫研究所,该所地域研究部主任研究官庄司智孝和防卫教官山口信治首次接受了来自中国的记者的专访。40岁的庄司智孝主管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而年仅32岁的山口信治更是今年引起轰动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的主要编者。
环球时报:首先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发布的背景、内容、特点和用意?
山口信治:防卫研究所在2011年4月第一次发表创刊号《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0》,《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是今年2月发布,有日、英、中文三个版本,这是我们第二次发布这方面的报告。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这两年连续发布《中国安全战略报告》,但其内容并不是针对前一年中国军力发展的情况,而是每次都有一个特定话题。《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的主题就是“海洋问题”。该报告除前言和结束语之外有四个部分,即向海洋发展的中国、在南海引起摩擦的中国、挺进外海的中国海军、人民解放军在外交政策上的抬头。我个人认为中国针对海洋权益的要求在提高,海洋的活动也在日益增多。从我方观点来看,这其中有让人赞赏的地方,也有令人担忧的地方,这些都写入了今年的报告中。另外,我们的报告有一个特点,即除了关注中国海军的动向外,还特别关注了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如中国海监、渔政、海巡、海警等的新动向。因为中国的海上执法力量有很多,日本必须对此弄清楚。总之,我们是围绕中国的海洋问题,发表日本研究人员的观点,在做分析的时候,我们尽可能采用中方已经发表的原始材料,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报告,能促进跟中方人士的交流和沟通。
环球时报:防卫研究所的机构设置是什么样的,哪个国家是研究的最重点对象?研究中国的人员情况如何?
庄司智孝:整个研究所有85名研究人员,47名管理职员,其中有文职的,也有自卫队的军官,二者比例大概是2:1,我们两人都是文职身份。防卫研究所有3个研究部,即政策研究部、理论研究部和地域研究部,还有1个战史研究中心。负责中国研究的有5人,负责朝鲜半岛研究的有3人。中国当然是我们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因为中国对日本的安全形势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环球时报:防卫研究所不仅是防卫省智库,还培训自卫队的中、高级军官以及政府官员,在培训中,涉及中国的课程有吗?另外,有没有外国军官来这里接受培训?特别是有没有中国军官来?
山口信治:我们的普通班主要培训自卫队的军官以及文职人员,要上10个月的课,在讲到东亚安全形势的课程时,当时会涉及中国,另外,学员们的一些课堂讨论,也会谈到中国话题。我们研究所和中国的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有联系,特别是与国防大学往来较多,有互派教官的项目。我们接收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留学生,现在也还有,但我没有听说过有台湾军人来这里学习的情况。
环球时报:《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11》中称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已经超越了第一岛链而逐渐向第二岛链扩大,而相关结论被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批驳。请问你们对此的看法怎样?另外,你们怎么看中国的航母问题?
山口信治:首先我声明一点,我只是这本报告的编者,而不是作者。我个人并不太认同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已经扩大到了这么大的范围。
庄司智孝:关于“瓦良格“号航母,我的看法是,如果将来这艘航母将来被配置到南海的方向,那么将会加剧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因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存在争议。
环球时报: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的基石,请问你们怎么看待这一同盟对日本的意义以及对中国造成的威胁?
庄司智孝:针对周边有事的情况,日美同盟确实对日本的安全起到了作用,但我想强调的是,这个同盟并不是以中国为目标的。
山口信治:日美同盟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而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有30多年了,日美同盟不会对中国带来太多负面影响。
环球时报:今年2月,日本媒体非常关注两个外国的军事动作:一是中国海军4艘军舰通过冲绳-宫古之间的公海水道,向太平洋方向行驶;二是俄罗斯的5架军机在日本周边空域飞行。在你们眼中,两者谁让日本更担忧?
庄司智孝:这两者不能简单地比较。当然,在公海和周边空域活动是一回事,但万一进入了日本的领海或领空,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环球时报:朝鲜3月16日宣布将于4月12日至16日之间用运载火箭发射自行研发的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3号”,而日本防卫省也开始讨论在石垣岛和冲绳本岛各部署“爱国者-3”反导系统的相关装备,请问你们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庄司智孝:日本会就此问题跟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商量,以共同采取外交努力,但日本能做的非常有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