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发动机的阵阵轰鸣,裹着军大衣、羽绒服的同志们各司其职地忙碌在飞机周围,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一丝不苟地进行着试飞前的各项准备,不时用对讲机交流着、协调着……
“我们已经在这里呆了好几个月了,年底更得抓紧,必须完成今年的试飞科目。”现场总指挥黄云看着飞机,目光坚定。
1986年毕业来到中航工业成都所,黄云一直从事飞机总体设计和外形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为歼10飞机、“枭龙”飞机及重大项目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型号设计、试验、试制和试飞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荣获国防科技二等奖、中航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1999年开始介入无人机研制的他,如今已在这一领域中奋斗了近12个年头,前后共参与了多型无人机的研制工作,“翼龙”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在成都所领导大力支持下,在黄云及其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翼龙”原型机在两年多的研制中初具规模,渐入佳境,并成功实现首飞。
次年,“翼龙”无人机转场,艰辛的外场岁月就此拉开了序幕。当时的外场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没有暖气、空调,连厕所都是旱厕。夏天,强烈的日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冬天则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面对严酷的客观条件,作为“翼龙”项目系统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和试验现场总指挥,黄云身先士卒,每天无论严寒酷暑始终驻守试飞一线,往返奔波于厂房、地面站、指挥大厅、机场跑道之间,亲历亲为,与整个团队并肩作战、协同攻关。
黄云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细致、严谨地制定每一次飞行试验方案,科学分析每一次试验数据,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起落架收放、发动机散热、任务系统综合等重重技术难关,以扎实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沉着、冷静地指挥、决策飞行试验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按计划完成了一系列滑跑试验、性能飞行试验和武器投放试验,有力地保证了各项试验的顺利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工作中,黄云十分注重对人才的锻炼和培养,叮嘱团队成员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注重学习和积累,充分运用“翼龙”这个项目平台,带出一支年轻而优秀的研制队伍,为“翼龙”项目和成都所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翼龙”项目的成功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和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誉度,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对无人机研制有兴趣、有激情,也有思路、有方法、有能力,并从中收获了很多快乐。”黄云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坦然与满足。(通讯员 彭文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