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主张综合使用多种手段确保海洋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0日 09:44  环球网微博
资料图:中国海军新型舰艇编队在深海航行 资料图:中国海军新型舰艇编队在深海航行

  大国发展海军是为了这些,而不是建立帝国的热情,夺取外国领土的期望,或者征服更多的领土;这些自然也是激励中印海军现代化的动力。

  报告接着阐述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发展情况,认为亚太地区政治进行军备竞赛,而动力包括:1)中国海军的发展及立场的日趋强硬;2)美军在本地区存在的下降;3)“中国威胁”上升与美国军事存在下降,使得各国不得不依靠加强自身力量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安全;4)提高国家威望和展开军备竞赛;5)军费的增加。

  紧接着,该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近些年的海军建设情况。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正由静止的陆地防御转向远距离作战,澳国防部提出了实现作战机动性、灵活性、精确打击、联合作战和网络化概念。澳大利亚正在购买两艘排水量28,000吨的“堪培拉”级两栖登陆舰,每艘能够输送1000名士兵,150辆装甲车,还能携带登陆艇和直升机;首艘有望于2013年服役。“堪培拉”级能携带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而且澳大利亚也在购买F-35战机。澳大利亚还在建造三艘Hobart级防空驱逐舰,它们将会装备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及“标准-2”防空导弹;它们有望于2013到2017年服役。该型军舰未来还考虑安装“标准-3”防空导弹。澳大利亚的六艘“柯林斯”级潜艇有望服役到2025-2030年。此外,澳大利亚和美国在2004年签署扩大海军联合作战合作的指导性声明。

  目前,日本正在追求外交和防务的国家正常化,从而使自卫队能够积极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日本的安全利益已经远超东北亚和它自己划定的1000英里防御范围,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可能到更远的区域参与军事行动。因此,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加强了打击能力、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侦察能力)能力和远距离作战能力。海上自卫队的规模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拥有44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15艘潜艇。此外,它还在加强投送能力;这包括建造了高速海上补给舰和三艘“大隅”级两栖舰。“大隅”级排水量13,000吨,能够输送330名士兵,10辆坦克,4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此外,海上自卫队还在获得4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其设计类似小型航母,排水量达到了13,500吨。现在,日本还在建造配备AIP系统的新型柴电潜艇“苍龙”级,最终有望建造9艘。而且,日本还在研制新型国产反潜巡逻机,以取代目前的美制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此外,它还在目前的四艘及规划中的两艘“宙斯盾”驱逐舰上集成了导弹防御系统。

  同时,韩国也在发展自己海军力量。美国正计划从韩国撤出12,500名士兵,并且把分散在43个基地的剩余人员集中到位于汉江南部两个区域的16个基地。这一变化使得韩国考虑加强自己的自我防卫能力。韩国目前拥有两艘排水量14000吨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该舰能够输送700名士兵,10辆坦克,15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韩国海军将最终部署四艘“独岛”号驱逐舰,“独岛”号主要作为舰队的指挥舰,装备了数字C4ISR系统,能够实时管理和协调支援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使用。到目前为止,韩国开展的驱逐舰试验项目(KDX)发展了三型驱逐舰;KDX-Ⅰ型驱逐舰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排水量3900吨的概念验证舰,只建造了三艘。接下来的KDX-Ⅱ型驱逐舰排水量约5000吨,装备了“标准-2”Block ⅢA防空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此外还装备了国产的“玄武”ⅢC对敌攻击巡航导弹;这些武器都使用了垂直发射系统。从2002-2006年,韩国建造了六艘该型驱逐舰,虽然它们的船体由韩国国内制造;但是垂直发射系统、雷达、电子战装备和作战管理系统等子系统都由美国和欧洲制造。当前,韩国正在列装排水量7700吨的“世宗大王”号KDX-Ⅲ型驱逐舰;该舰目前在建三艘,可能会最终建造六艘。此外,韩国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德国技术建造了9艘209型柴电潜艇。如今,它们正在被更先进的214型潜艇所取代。韩国目前建造了三艘该型潜艇,最终可能会建造9艘。此外,韩国还在尝试设计和建造国产潜艇,并计划到2020-2025年拥有18艘潜艇。有趣的是,韩国海军的发展不是为了解决半岛问题,而是为了针对日本和观念上的中国威胁。

  印度拥有成为强国的愿望,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对自己的军事发展进行了大量投入。印度是亚太地区唯一拥有大型航母的国家;数十年来,印度至少同时服役两艘航母。目前,印度正在购买两艘新航母,一艘是前苏联的“戈尔什科夫”号,另一艘是本国设计并在建的航母。印度在与俄罗斯进行了数年的谈判之后,于2004年购买了“戈尔什科夫”号;按照协议,俄罗斯免费把航母给了印度,而印度则向俄罗斯支付9.74亿美元的改装费用。之后,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7亿美元,购买12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的米格-29K舰载机及6架卡-28直升机。该舰原计划该舰于2008年交付印度海军,但由于改装遇到的困难远比预期的要大,这使得交付时间延后,费用也暴涨。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12美元的费用,而最终结果是该舰可能到2013年以后才能进入印度海军服役。印度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排水量37500吨,能够搭载米格-29K和印度国产的海军版“光辉”战机。它的建造工作于2005年开始,原计划2012年服役,但因为遇到困难,最早可能于2015年服役。所以已经服役了50年的“维拉特”号还得继续服役。在潜艇方面,印度总共拥有16艘柴电潜艇,主要是俄罗斯的“基洛”级和德国的209型潜艇,另外,印度还与法国签署协议购买六艘“鱿鱼”级潜艇,而它可能最终购买12艘该型潜艇。印度还在进行国产核潜艇项目。最后,印度还在购买驱逐舰和护卫舰,并首次从美国购买了8架P-3C反潜机。

  东南亚各国因为国家和地区问题加强了自身的海军建设。新加坡购买了六艘“无畏”级护卫舰,此外还从瑞典购买了四艘A-12和两艘A-17潜艇,还设计建造了两艘“坚忍”级登陆舰。印尼购买了四艘“西格玛”护卫舰,四艘韩国建造的两栖支援舰,并从中国购买了C-802反舰导弹。印尼计划到2020年建成“绿水海军”。越南为了保护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同时对中国进行有效震慑,也加强了自己的海军建设。越南主要是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先后购买了三艘新型护卫舰,从韩国和波兰手中购买了一些二手水面舰艇;2009年,它从俄罗斯订购了6艘“基洛”级潜艇。另外,它还服役了一些巡逻艇。此外,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在加强自己的海军建设。

  这份报告认为,这些国家的海军建设将会对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至少,它将会使该地区可能的冲突更加现代化。各国海军的发展可能会加强地区安全和稳定,而海军能力的加强也有助于救灾、维和、打击海盗和巡逻等任务的展开。报告同时指出,不宜过早对该地区各国海军建设对地区的影响下结论,应继续进行观察。

  接着,作者提到了中国的海军理论。中国的海权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但早期的大多数文章只是介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和他的海权理论;并未对马汉的理论如何在中国运用进行讨论。自2000年以来,中国国内的文章开始讨论海权的实际定义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的海权观念包括三方面;1)有限的目标和作战范围:仅在国家主权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背景下,关注中国的海洋权益;2)内容的多样化,包括国家领土、海上通道和海上非传统安全、保护、发展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中国重要海外利益的安全;3)全面性综合使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来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

  中国国内的讨论还提到了海洋意识对中国海洋战略的必要性;许多学者认为,通过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人们能够对海洋对中国和其海洋发展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海洋意识包括人们对海洋国土、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国家安全和海洋军事空军的认识。1994年发表在大连舰艇学院《政工学刊》上的一篇文章,最早公开呼吁加强海洋意识。自此之后,开始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呼声逐渐高涨。中国认为,加强海洋意识非常重要;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海洋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也因为这样,中国的海防一直都比较弱,使得外敌有机可乘。

  在海洋安全战略建设是以海军为中心,还是建设全面的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一些人认为应该建设以海军为中心;他们并不认为,强大的海军自身能够保证中国的海洋安全。他们的观点是,海军应该在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占主要地位;而认为应该建设全面海洋安全战略的人则表示,海军只不过是维护海洋安全众多工具中的一种。有些人甚至认为,海军应该扮演相对次要的角色。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文章就呼吁增加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或作战区域;并认为应该改变以前的海防观念,海军不仅应该保护海岸和领海,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海域。许多人呼吁要扩大海军的活动区域,来保护中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国内呼吁建立海外基地和补给站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该报告对中国海军海洋战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下是中国海洋战略未来的可能组成部分:1)随着中国经济对海洋资源及海外贸易和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其战略安全将更加注重海洋;保护海上利益将需要中国发展更强大的海军;2)与第一个趋势相关,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未来很可能扩大。尽管中国国内仍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但几乎所有人都赞同扩大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以适应对海洋和海洋安全的需求。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在增加近海以外地区的活动频率;3)任何未来海洋安全战略都会是比较全面的,尽管中国海军可能扮演主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其它因素,如海洋监管、国际合作论坛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和平手段不能保护中国的主权和海洋安全权益,海军将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诉求。

  报告注意到,大多数中国安全分析专家都在关注台海以外的事情。他们通常都会讨论台海问题,但是又不仅局限于台海。因此,应该对中国未来海洋安全战略的方式和目标进行更好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中国未来海洋战略的发展,才能够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报告认为,中国海军战略与能力发生了由“近岸”和“近海”,到“远海”的转变;并对这种转变的驱动因素,其对中国未来的海军发展即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近岸防御”战略时期为1949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战略只限于防守距海岸线十几海里内的海域,以及由海岸线向内陆延伸300公里的陆地区域。由于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因此很难实现对这些长而窄的地带进行实时防御。鉴于此,海军主要是防御特定的海峡和具有战略地位的海上通道,如京津门户渤海海峡、北部沿海的安全、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中国海军三支舰队的部署也正是按照这种思想进行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海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