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官》杂志网站12月10日刊发了《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海洋战略的挑战》一书作者、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和詹姆斯-霍姆斯(James R. Holmes)的文章。文章提醒称,那些试图了解中国海军雄心的人们应该警惕不要将战略战术化,海权并不仅仅意味着先进的武器装备。
文章称,战略学者弗里德曼以率直著称,他公开承认自己认识有限。在评论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最近刊登的《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国的崛起及其对美国海洋战略的挑战》一书时,他承认作为该书作者的我们参考了大量来自中国的资料,而他却没有。我们在书中的一个主要观点是,中国正在建设“蓝水海军”;而他认为,“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不需要讨论”。他还指出,为了了解中国海军的组成与作战战略,还“有必要参考其他语言写的资料……同时,还应该注重海军装备和海军战术”。
在这里,我们不只是与一篇糟糕的评论进行争辩。实际上,《红星照耀太平洋》发行之后,大多数评论给予了赞誉;当然,也有一些普通人写文章进行批判。弗里德曼的评论则不属于这样的范畴,他的评论充满了错误,而且很明显。因此我们需要作出回应,以免有些读者认为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我们真正担心的是,官方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注意到弗里德曼的建议。如果他们忽视中国战略家们的言论,只是根据《简氏舰船》里面提到的事实和数据,他们将会对中国的海上崛起方面出现短视和认识不足的状况。
短视便会招致有缺陷的战略。《红星照耀太平洋》是一本关于战略的书刊,正如书中所讲,我们只是调查了一定范围内的战术和技术问题。我们的著作主要关于“海权”和“海上战略”,这远远超出了装备和战术的范畴;而后者正是弗里德曼所谈论的观点。与许多中国评论家一样,我们的思想主要源自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马汉认为,海权是国际贸易、海外基地和军民船只等因素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海军只占马汉所讲海权要素的三分之一。
而弗里德曼认为,人不是海军事务中的因素,这进一步限制了他的观念。提到一支舰队的技术特征,我们往往会想到总吨位、燃料携带能力、导弹射程等等,但很少提到船员和舰载机飞行员处理技术问题的能力,也很少提到人员的其他作用。而《红星照耀太平洋》中则提到了人的作用,特别是在讲述中国如何看待海洋问题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大量引述来自中国资料的原因。
正如前面所讲的,弗里德曼承认他之所以感到疑惑,是因为他并没有参阅这些资料。我们敬重他的坦率,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这样;特别是当一个人是这方面专家的时候。这些资料中所缺失的,也是我们极力想补充的是大量蕴含战略理论的材料。例如,伟大思想家毛泽东和马汉的著作;我们还试图研究中国海洋战略的类型。北京会如何理解这些著作,并把它们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弗里德曼则对此保持沉默,这恰恰是我们分析的核心内容。他的评论完全没有说到点子上,也未能提出有见地的看法,只是一味笨拙的吹毛求疵而已。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评论。他首先认为,“中国首次航母的亮相”是其海军雄心的体现;这是所有人的看法。中国改装一艘旧航母,是否意味着解放军海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存在争论。针对弗里德曼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我们指出,中国首艘航母的试航发生在《红星照耀太平洋》问世十个月之后;而北京也是在该航母进行海试前不久才正式对外宣布其航母计划;这远远晚于我们著作面世的时间。
弗里德曼还指出,中国海军建设因为瓦格良的改装而变得明显。但是,在他最近发表的有关海洋战略的著作《作为战略力量的海军》(2001年)中,却并未提及中国的航母发展。北京在1998年就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此外它还购买了澳大利亚退役的“墨尔本”号和前苏联的“基辅”号(稍后,中国又购买了“明斯克”号);但是,弗里德曼的著作却对中国的海洋雄心只字未提。如果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为什么不提呢?
弗里德曼强调,北京不愿意公开重要的技术和战术资料;而根据公开资料进行的研究只能揭示中国海上崛起战略的冰山一角。从这点出发,他总结出:我们应该“参考更多中国内部政治和其他非中国的资料”。他明显没有考虑《红星照耀太平洋》第二章的内容,在这章中,我们研究了马汉海权思想对中国海军战略的影响。“中国的海权理论并非单一的理论,一些赞成马汉海权论的战略家们呼吁中国实现对亚洲海域的绝对控制,其他则认为应该追求有限的目标”。还有些专家则质疑中国对海权的需求;陆权支持者们劝告中国高层把精力放在亚洲大陆,放弃与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国竞争。总之,多种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战略政策;这是一个寻常读者都不应该忽视的内容。
还有一点值得道出的是,中国不是前苏联,后者病态的追求保密;而中国对内部是公开和透明的。事实上,我们不应该用评判印度和日本海洋战略的标准来衡量中国;有关中国海洋战略的争论远比关于印度或日本的丰富。我们最近写了一本有关中国舰队战术的书,与韦恩-休斯著名的《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一书相似。
此外,弗里德曼错误的认为,中国隐藏了一些可用于现代海战的秘密技术。例如,他一直怀疑是否能够通过关于中国的公开资料,了解中国的侦查设备;而这些设备是跟踪军舰的关键设备。美国2049项目研究所执行总裁马克-斯托克斯(中文名:石明凯)明确表示,中国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公开考虑海上侦察设备的研发。早在2002年,就有一篇文章警告称,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可能会打败“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宙斯盾”防空系统。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上将今年才告诉记者,这种具有革命性的系统已经实现了初始作战能力。事实证明,有关中国海军最近发展的资料要远比弗里德曼认为的丰富。他还宣称,我们轻视了前苏联和俄罗斯对中国海洋战略的影响;并认为这样的忽视让人感到惊讶。实际上,他似乎还认为中国海军是前苏联海军思想的继承者,并觉得我们能够将冷战时期的经验用到现在的亚洲海域。如果你是一位仔细的读者,那么你就能够注意到,中国是在有选择性的借鉴别国的海洋战略思想;并把它们与自己的传统海洋战略思想和偏好结合起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俄罗斯的海权理论可能对它们产生了影响,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中国的评论家们没有提到俄罗斯的海权论呢?与前苏联海军一样,中国海军也在建设海岸火力范围之内的水面作战力量。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中国就是在学习前苏联。日本也曾利用陆上空中力量,在太平洋支援海军作战。如果这样,就认为中国的作战理论直接来源于日本海军显然会闹出笑话。所以说,相关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有因果关系。
近些年,中国的权威人士更多的是在引用马汉、朱利安-S-科贝特、帕尼卡等人的理论;他们还经常引用杰弗里-蒂尔等现代西方学者的理论。在国内则会引用倪乐雄和张文木的理论,而对谢尔盖-戈尔什科夫或斯蒂芬-马卡罗夫的理论引用却很少。戈尔什科夫是前苏联海军之父,但他很少出现在中国有关海权的著作之中。戈尔什科夫当然值得关注,但如果简单的认为中苏的过去会对中国的海洋战略产生指导性影响,则就不恰当了。如果,弗里德曼希望在未来的著作中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到时候也会乐于做出评价。
报道称,弗里德曼在这方面最大的认识缺陷就是认同“战略的战术化”。战场指挥官和许多民众往往会看重技术和战术,这样的话,他们就忽视了战略的高度;并最终忽视了竞争和战场的决定性问题。亨德尔认为,二战以后,“技术手段已经动摇了战略的作用”。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的战略专家安德鲁-克里派恩维奇(Andrew Krepinevich)也曾在其著作中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指责美国陆军在越南错误的采纳了“战术战略”。美军在与越南正规和非正规军交战时,从来没有在战术上落下风;但是,他们未能从这些战斗中得到战略或政治优势。将装备和战术与战略结合起来,才会让军队在战场上不断获胜。
就像曾经深处越南的指挥官们一样,弗里德曼过分注重细节,但同时他也恰恰错在这里。他认为,我们的著作没有提到海洋监控,没有提到反舰弹道导弹的作用;他对此表示震惊。但是,他最好认真看看《红星照耀太平洋》的106页;我们在那页详细的讨论了反舰弹道导弹的问题。中国曾经评估摧毁一艘“宙斯盾”驱逐舰需要多少战术飞机的数量,“宙斯盾”系统由相控阵雷达、计算机和火控设备组成。弗里德曼认为,“这个评估并不能反映任何深入的研究,只是为了激励读者”。而现实果真是这样吗?我们在118页提到,中国对打败美国最先进的防空系统“宙斯盾”系统的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
书中的其他一些内容也让弗里德曼感到不安。我们提到海航战机、导弹,以及柴电潜艇和导弹快艇等海上装备,能够让中国具备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能力;这为中国海军水面舰队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他以为我们是在宣称近岸火力支援,使得中国舰队在攻击面前无比强大;但我们所表达的意思却远远不是这样。如果根据这个假设,反舰弹道导弹将具备让进入其射程的美国远洋作战力量付出高昂代价的能力。如果指挥官们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可能会发生如此的情况;我们在书中的97页也对此进行了说明。弗里德曼暗示,我们认为反舰弹道导弹将迫使美国的潜艇力量撤出西太平洋,我们绝对没有得出这么糊涂的观点,因为反舰弹道导弹无法对付水下力量。由于亚洲一些国家在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我们还提到了爆发潜艇战的可能;我们也并未在书中提到潜艇在面对中国防御力量时不堪一击。
但是,如果反舰弹道导弹与其他导弹一同使用的话,可能会消除或减轻来自美国海军空中和水面的威胁。中国二炮的《导弹作战运用手册》设想用大量搭载常规、防辐射和电磁脉冲弹头的反舰弹道导弹,对敌军舰队进行轰炸,瘫痪敌人的指挥控制系统;包括航母在内的水面军舰将会发现它们成为了二炮部队的目标。尽管并不清楚它是否能够改变亚洲海洋的格局,但可以确定它将对亚洲海洋的力量平衡产生极大影响。
我们认为,如果二炮的火箭炮和导弹能够阻止美国的水面力量;中国海军将不需要建设超级航母与可能的敌人展开竞争。因为那样的话,不如美国强大的亚洲各国也处于中国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弗里德曼对此也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航母的规模决定了它的潜在打击能力,而非其打败敌人的能力。这是个问题吗?如果航母面对着敌人的航母力量,航母指挥人员却忽视了敌人航母、舰载机和其他护卫力量所造成的威胁,那他们就太愚蠢了。一支不以控制海洋为目的的海军不需要考虑打击敌人的海上力量;那样的话,它如何进行力量投送?而海上力量投送,则决定了一支海上力量的部署。
另一方面,如果一支海军在海上面对的是不如自己的敌人,它就可以专注于打击任务。尽管他没有意识到这点,但弗里德曼却接受了我们的如下观点,即如果解放军能够使用“反介入/区域拒止”力量阻止美国海军和其他亚洲国家海军的威胁,他们将不会面对强大的地区竞争者。那样的话,中国海军就可以在不用考虑外部干涉的情况下,规划航母舰队的使用。也只有到那个时候,中国才能考虑多大规模的打击力量才是足够的;也就是让力量投送决定中国海军的规模、能力和费用。
最后,弗里德曼认为,中国的海洋雄心在收复台湾之后就会停止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而这次,他又与大多西方评论家们的观点相背离。台湾一直是中国发展海军的预设条件;当然,西方分析专家现在也开始讨论中国在收复台湾之后,转向其他目标的可能性了。但弗里德曼至少应该在这个假设正确的前提下考虑这个问题,北京可能只是把台湾当成“甜点”而非“开胃菜”。一旦中国收复失去的领土,他可能会关注内部,采取一种更温和的立场。我们怀疑这种情况是否会出现,但否认这种可能性则更加愚钝。(斯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