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解决南海问题中国应争取而非打压东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11:15  环球时报微博
资料图: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资料图:东盟成员国示意图

  目前的南海形势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以军事对峙为主的全面硬对抗,也非盟友间的亲密合作,而是一种独特的软对抗状态,这种状态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持续,从而考验着各方的能力与意志。

  为此,中国需要对南海问题有一些基本判断。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比较关键:东盟是中国应该争取的对象,而不是应该全力打压的敌手;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盟“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战略将保持至少20年;在确定不再需要美国的安全保证之前,东盟国家依然会采取大国平衡战略,美日印俄等南海区域外大国强化在这一地区的存在是个趋势;中国需要在上述背景下综合运用软硬实力,最终建立自己在南海问题多边合作框架中的主导地位。

  基于上述几点判断,中国下一步可以采取的主要策略将是:从固守“双边谈判”转向“双边谈判与多边博弈并行”。就是说,搁置(主权)争议的原则应坚持,但应该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在某些议题与争端海域,坚持双边(最多三边)谈判的立场;在其他议题与争端海域,尝试多边框架下的机制建设或曰利益共享安排。

  具体而言,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东沙海域、中国与越南在西沙海域、中国与菲律宾在中沙海域,“六国七方”在南沙海域,可以就一些功能领域进行谈判,务求达成一些比较具体、有约束力、可操作的协定。能源开采、航行安全、军舰避碰、反海盗、渔业资源分享、环境保护、科学考察与探险,以及其他声索国感兴趣的议题(如历史性水域的具体内涵与适用范围),都可以成为双边或多边谈判的对象。只有积累了足够的功能领域协定,“六国七方”才能着手确定南海行为准则。现在时机并未成熟。

  围绕这些议题达成的协定,有些只适用于“六国七方”(如渔业资源分享),有些则适用于其他的利益有关方(如航行安全、军舰避碰)。在敏感的能源开发上,分享协定的达成也有助于区域外其他国家参与,这显然优于目前这种“谁都不能放心开发”的状态。

  当然,谈判应该在南海声索国或“六国七方”之间进行。非声索国有权表达他们的合理利益关切,但无权直接参与谈判。他们可以通过受邀参与的某些二轨机制(如针对具体议题的特设专家小组、现有的东盟海洋论坛等)来提供研究报告与咨询建议。

  “南海问题还没到解决时”的说法体现了一种犹疑而含糊的心态,这种心态下奉行的政策将把中国驱入“局部强硬回应但整体不作为”的窘境中,从而导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日益被动与孤立。这也不利于南海的和平与稳定。

  崛起中的中国应该逐步树立信心,敢于以创新措施大胆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就南海问题而言,多边框架下的应对是中国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历练。只有通过众多议题的运作,才能把中国与东盟五国在南海的利益诉求逐步清晰化。▲(作者:薛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

  《环球时报》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南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