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9%缅甸人不知道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 11:32  法治周末微博

  老兵珍藏的故事

  老兵的记忆都是从民国开始。

  “我是民国27年参加抗战的。”李锡全老人说。

  聊起当年的战争,所有老兵都非常平静,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惨烈与残酷。

  所有接触过远征军老兵的人都会说:老兵们觉得没有尊严、没有荣誉。

  在腾冲,几乎没有远征军老兵得到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章。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大的荣耀和认可。

  老人们的回忆只是一些片段,已经无法拼凑出当年的历史脉络,但是他们的生存现状举目可见。

  2007年,94岁的远征军老兵蒋绍福选择了自杀。

  蒋绍福是贵州安顺人。1944年滇西反攻时,是53军军部警卫营战士。抗战结束后留在了腾冲。

  国殇墓园管理所副所长伯绍海说,蒋绍福很有人格魅力。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94岁高龄的老人,对人生已经看得很淡了,却又为何选择自杀?

  老人是在得知定期发给他的每月200元补助“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后,服毒自杀的。死之前,老人特意步行到十来里外的温泉洗了澡,绕村子走了一圈。

  伯绍海讲述的还有叶进财老人。每天,叶进财和老伴都会各自背着一个竹背篓,翻过小山来到一条县级公路上,用小树桩支起一个货架,卖点劣质的小食品和被抽干了水分的干瘪苹果。

  老人说:“每天都能赚二三块,最好的一天挣过十块呢。”

  远征军老兵的内心世界,是我们无法关注到的另一个层面。文革时期的遭遇,更是让一些老兵至今不能释然。

  当年可以从野人山走出来的女兵刘桂英,在文革时,却被折磨得只想死。她对晓曙说,当时心里想:野人山的战友死得好、死得早。

  85岁的张炳芝现居腾冲,是滇西反攻时唯一活着的女兵,系71军28师中尉宣传干事,黄埔19期毕业。

  老人说,当年在部队主要是安抚伤员、帮伤员写信。老伴秦紫霞也是28师的远征军,任通信连连长,现已去世。

  抗战胜利后,张炳芝与老伴回乡教书。

  由于历史原因,张炳芝夫妻不愿提及当年参加滇西反攻的事情,儿女们对于两位老人当年参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一提起文革,老人连说:“不说!不说!不说!不说!”情绪激愤。

  采访过程中,老人时常陷入沉思,基本是女儿代为回答。

  家中的一份材料上这样写着:张炳芝因被多次捆、绑、吊、打、跪、挂钢圈、带脚镣等刑讯逼供,致使张炳芝肉体及精神受到严重摧残,一度精神失常、到处乱跑。

  张炳芝的女儿说,当时老人被折磨得卧床不起,能活到现在很不容易。

  现在,大部分志愿者对老兵的帮助就是给钱,但有时候,金钱并不能够真正帮到这些生活贫困的老兵。

  有一天,老兵张富鳞老人对孙春龙说,他现在只想要一口棺材;还有一位老兵,希望棺材上能有一张他的照片。

  寻找流落异国的亲人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当年这首《知识青年从军歌》,鼓舞了多少知识青年远赴印度,加入远征军中国驻印军。

  毕世铣说,参加驻印军的要求很高,至少要高中学历。

  吴其璋就是这其中的一个热血青年。1942年,家境殷实的吴其璋从马来西亚回国,加入了远征军中国驻印军。

  在猴桥口岸、在国殇墓园,吴缘,这个身高1.8米的黝黑壮汉格外显眼。

  他告诉记者:“我的心情跟你们不一样,会痛。”

  吴缘的四伯,便是著名抗日将领吴其璋;他的父亲是飞虎队少校飞行分队队长吴其轺。

  1944年,吴其璋参加缅北反攻战役,任重迫击炮连连长。是年,在战斗中牺牲。

  吴缘这次来腾冲,是想接四伯的遗骸回家,葬在奶奶坟旁。

  可是,19具远征军将士的遗骸里并没有吴其璋。

  1948年,吴家人就开始了寻亲路。当时任职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的大哥吴其玉出差到缅甸,冒险拍下了四弟吴其璋的墓地照片。

  此后,国内局势动荡,寻找四弟吴其璋墓地的任务便转给了六弟吴其轺。因战致残的吴其轺无法完成大哥的这个愿望,便把接力棒传给了儿子吴缘。

  时隔57年,2005年,吴缘开始到网上发布信息寻找四伯墓地。获取各种信息后,经过考证,吴缘确定吴其璋的墓地在密支那,为新一军第50师的墓地。

  但是,专门去缅甸考察墓地的晏伟权先生称,他在收集西保牺牲人员名单中看到了“吴其璋”的名字。

  吴缘又根据这些信息,将吴其璋的墓地锁定在西保。

  可是,密支那华侨艾元昌老人对吴缘说:“你叔叔的墓就在密支那,我亲眼见过。墓碑上的‘其’字里面不是两横,是‘人’字。”

  吴缘仔细看了大伯当年拍摄的墓地照片,“其”字里面果然是“人”而不是两横。

  “这样的细节不是亲眼所见怎么可能知道?”过几天,吴缘将踏上缅甸的寻亲之路。他相信艾元昌老人能准确指出四伯的墓地。

  很多远征军后代也在寻找他们的先辈。

  老兵魂归何处

  在缅甸,幸存的远征军老兵主要集中在密支那、曼德勒、仰光。

  这些人中,有1944年中国驻印军反攻到缅甸时建了很多华侨学校,一些士兵便留下来当老师;有一些是战争结束后不愿再打内战。留下来的远征军基本都是下级军官和士兵。

  具体有多少人留下来并没有精确统计,传说有5000人左右。

  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副会长王玉顺说,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抗日之事,在缅甸的教科书中没有提及,99%的缅甸人都不知道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缅甸人所知道的是,上世纪50年代,远征军的部队返回时与缅甸军队发生冲突,缅甸的教科书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所以,上至缅甸政府下至缅甸百姓,都认为中国远征军是侵略军。

  因而,晓曙在密支那采访老兵并不顺利。一行人与老兵的见面,始终是在缅甸情报局的人监视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任何影像都不能带出缅甸。

  在缅甸,有很多流散在深山老林里的远征军,他们隐姓埋名,儿女都不知道父亲曾经是远征军。公开承认远征军身份的只是小部分。

  远征军的家属千千万,这些缅甸华侨希望国家能够协助开辟一条路,让远征军后裔能正大光明地去缅甸寻找家人。

  让老兵回家,更是让历史回家。

  远征军的墓地也是很多人的心结。

  1943年年底驻印军反攻缅甸时,当地华侨和部队为阵亡将士修建了墓地。当时大概有11座纪念碑,不包括墓地,上面都刻有“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和部队番号。

  上世纪60年代,由于政治的原因,这些墓地和纪念碑已经不复存在。像50师在密支那的墓地,在30多年后已经变成了学校、民宅。

  但是,在缅甸的英军和日军的墓地都保留的很好。

  孙春龙和云南福德公司董事长高飞一行6人组成考察团,先后去仰光、西保、曼德勒、八莫、密支那、莫的村,去考察远征军墓地的情况。

  他们发现,仅存的远征军墓地只在八莫有一块,纪念碑上面刻有“新1军38师抗日阵亡将士”。其他的墓地现在已经夷为平地,上面基本都是学校和住宅。

  高飞说,当地老百姓盖房子时,经常会挖到远征军的遗骸。看到头骨、子弹都扔了。

  参与这次挖掘远征军遗骸的华侨说,远征军的遗骨整齐地排着,每隔一米一具,头向西脚向东,面朝中国。遗骸周围还有一些弹壳、皮带等物件。

  所有在缅甸生活的华侨,对于寻找远征军墓地和挖掘遗骸都有一定的思想顾虑,“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顾虑”。王会长说。

  只有通过正规途径,向缅甸政府申请。但难的是如何让缅甸政府接受?如何在挖掘遗骸时,保障华侨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高飞说他已经给缅甸总统发去申请信,总统口头已经答应,下一步将面谈。内容主要是墓地的恢复,包括修建纪念塔、纪念碑。

  他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与当地侨领沟通后,买下墓地的地块,在原地建纪念碑。

  孙春龙说:“我想做的,就是让那些真正的英雄,在迟暮之年,能感受到这个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庇护过的国家的子民,对于他们的礼遇和尊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SN015)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 远征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