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新型巡逻车不断列装,一边是边防连队没有编制正式修理工,维修保障难度大、矛盾突出。
怎么办?新疆军区装备部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立足现有编制、现有装备,在不改变现行体制,不影响连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对驾驶员、油机员和入伍 前有过驾驶、汽修经验的战士,采取多种办法进行车辆维修技能培训,为边防一线连队培养了大批平时身处各个岗位,一旦装备有故障就能快速转变角色,遂行维修 保障的“编外修理工”。
人才荒,苦了连队累了机关
去年冬天,某边防连执行巡逻任务,巡逻车刚驶出连队10余公里突然熄火。驾驶员小杨折腾了近两个小时,硬是没查出“病因”,官兵不得不顶风冒雪 徒步巡逻。第二天,团里专门指派一名干部和一名修理工颠簸500多公里来到连队。经诊断,原来是供油电磁阀的线路断开,只用了5分钟就焊接成功。
还有一次,帕米尔高原某边防连进行车辆换季保养,刚从司训大队毕业回来的驾驶员小李,在检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时,反反复复几十次,总是调整不 到位。没办法,团装备处只好派一名修理工,过达坂、闯冰河奔波整整一天来到连队。没想到,团修理工手拿铁尺,左一量、右一比,2分钟就调整完毕。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对此,团、军分区修理分队常常抱怨:一个“手到病除”的简单故障,非让修理工颠簸几百公里救援,这种累不值得。连队也纷纷叫苦:连队没有编制修理工,很多驾驶员都是义务兵或下士,驾驶和维护保养能力都较弱,遇到故障只能求助上级。
据业务部门不完全统计:一线连队车辆装备常见故障平均每年发生20多起,80%不能自我解决,连队只能把巡逻车放在库房采取徒步巡逻;团修理分队千里迢迢救援连队,平均每年需要颠簸20余次。
边防连队维修保障能力弱,最关键的是维修人才极度匮乏。新疆军区装备部通过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分析后深深感到,传统的“用修分离”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边防一线连队车辆即时保障、自我保障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人才战,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打造“编外修理工”
每一次改革都无疑于一场艰苦的战斗。边防连队没有修理工编制,官兵“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人员,培训谁?远离上级,执勤任务繁重,难以集 中组织,怎么训?中、高级士官编制少,今天培养好明天可能又走了,如何留?等等,已知的未知的一系列难题成了打赢这场人才战的若干个“拦路虎”。
为此,新疆军区装备部领导率机关多次奔赴实地调研论证,广泛听取一线官兵的意见与建议。采取超常措施,打造边防连队维修保障的“编外修理工”。
立足现有,拓宽参训人员范围。针对边防连队没有修理工编制这一实际,他们积极深化“用修双能”培训经验,将驾驶员、油机员和入伍前有过驾驶、维修经验的人员,纳入维修技能培训范围。
三级协力,多种培训方式互补。他们出台《边防一线连队车辆维修人才培养办法》,军区装备机关以汽车技工训练大队为平台,每年集中组织一至两次培训。充分发挥军分区和团一级的职能作用,下发统一的教材、制定统一的课程和统一的考核标准,指导开展网络训、帮带训、上门训。
需求牵引,实施人才动态管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为防止一线连队维修人才出现空缺的现象,他们要求军分区、边防团每季度上报一次维修力量现状,对少于2名修理工,或有新装备列装的个别连队,他们利用网络平台即时进行补充培训。
与此同时,他们还为每个边防连队配备了一批实用、够用、管用的维修器材和工具,确保装备损坏既有人才修,也有器材换。
人才兴,“编外修理工”显威雪域边关
3年多来,在新疆军区装备部的不断努力下,大批“编外修理工”迅速在雪域边关崛起,并在边防执勤巡逻和训练中得到检验。
去年10月,阿里高原某边防连新型巡逻车驰骋在冰封雪线。突然,巡逻车离合器失灵。要在以往,要么停下车等待救援,要么慢慢把车开回连队,安全 隐患很多。现在,只见驾驶员小张将车停下,与车上参加过维修培训的3名巡逻队员一道,开始分头检修车辆。5分钟,故障顺利排除,巡逻车继续冲向点位。
这只是“编外修理工”显威雪域边关的一个缩影,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一组数据,让人振奋:
从30%到98%:“编外修理工”给边防一线连队装备维修保障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自我维修能力大幅提升。据了解,过去,连队车辆出现故障, 只能依靠略知修理皮毛的驾驶员,自我修复能力不到30%。如今,随着大批“编外修理工”的诞生,边防连队车辆的中小型故障基本实现了不出连,自我保障率提 高到98%。
从25天到3天:“编外修理工”还为上级节约了大量的支援保障时间。某边防团数据显示,2007年,该团派人排除连队车辆装备故障共用时25天,而去年仅为3天。
从6万公里到8万公里:以往,由于边防连队维修人才匮乏,维护保养不到位,车辆不到6万公里就得中修一次。现在,由于维护、维修及时到位,到8万公里以上才中修一次。
“编外修理工”为边防一线连队车辆维修保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转变边防部队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开创了新路子。
新疆军区装备部部长魏满湖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将这一成功经验逐步延伸到军械、工程等其它装备维修人才培养模式上,届时,更多的“编外修理工”将亮相雪域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