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辉 陈林 本报特约通讯员李祥君
新疆军区某汽车团官兵不畏险难闯禁区,瞄准高原砺精兵,锻造了过硬本领,被誉为“昆仑铁骑”。3年来,该团10余次出色完成高原运输保障任务,被军区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一次,阿里高原突遭暴风雪袭击,边防一线连队告急,上级命令该团3天将30吨生活战备物资紧急运送至海拔5300多米的边防哨卡。在险象环生的“天路”上,车队走走停停,结果受到上级批评。此事引起团领导的深思,未来战场险情迭出,瞬息万变,只有具备全天候、全地域作战硬功,打赢才有把握。于是,他们把训练场从海拔3800米推进到海拔5800米,探索出不同海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运输保障方法20多种,采集各型车辆试验数据百余组,有16项填补空白。
昆仑高原上,一条绿色长龙翻达坂、涉冰河,风驰电掣驶抵指定地域。随着最后一台车辆停放到位,指挥员抬腕看表,车队到达时间整整提前十几个小时。团政委杨建民告诉笔者,这是他们攻克高原运输技术难关带来的结果。
近年来,该团相继更换了一批新型运输装备。岂料,这些新型车辆首次上昆仑山,竟出现“高原反应”。在翻越海拔6000多米的界山达坂时,数辆斯太尔重型运输车熄火瘫痪,驾驶人员使尽浑身解数,车辆仍纹丝不动,最后只好拖下山。
斯太尔运输车变速器重达几百公斤,以前发生故障只得卸下车上所有物资,拖到山下修理。为了攻克这道难关,该团技术保障人员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变速器吊架”。此次,斯太尔运输车变速器不管在什么地方发生故障,只要启动吊架,半小时就可修复。几年前,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高原机动运输保障演练,一名红旗车驾驶员在穿越“敌”封锁区时,面对滚滚硝烟,一时心理紧张,将车开到冰河里,影响了作战行动。
技术尖子为啥临阵怯场?团领导通过调查发现,驾驶人员平时重技术轻战术、重基础轻应用是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汽车兵仅精懂专业技术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作战需要。为此,该团经常将部队拉上高原,设置遭“敌”炮火拦阻、远程精确打击等实战背景,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开展抗眩晕、抗缺氧训练,在夜幕中穿越火障、水障和雷区,提高官兵的战场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4月中旬,在高原运输保障演练中,该团全员全装机动千余公里,无一台车辆掉队,圆满完成演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