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其生产能力远远超过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二战末期,美国趁西欧诸强国危难之际,强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建立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为了维持金融霸权地位以及由此得到的巨大利益,美国必须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基本的秩序保障,这一方面体现为率领北约对抗苏联,保持整个国际秩序;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干涉、颠覆原料产地国政府,从而控制、干预世界金融和期货市场,保证获取最大化利润。
美国孤悬于北美洲,与欧亚大陆距离遥远,陆军兵力运输迟缓困顿,于是海军就成为力量投送与对外干涉的最佳途径。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战略任务主要包括:保护与西欧的海上交通线,保障陆军部队顺利抵达;争夺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制海权,掩护攻击核潜艇和反潜机猎杀苏联战略核潜艇;掩护海军陆战队在华约部队侧翼实施登陆,支援陆军作战;在其他海区实施威慑和作战行动。
这些任务的确立,是由冷战期间华约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整体形势决定的。苏联所领导的华约集团势单力薄,除了苏联和东德外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化强国,整体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因此在更加强调科技力量的海军、空军方面无法与北约相抗衡。同时苏联经过二战期间卫国战争的惨痛教训,也极为强调先发制人、将战火引向地方领土,为此建立了强大的陆军部队,以此平衡北约在海空军方面的优势。
苏联与西欧国家同在欧洲大陆,后续部队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波兰支援前线,而美国只能将部队用运输船送过大西洋。在西欧国家和美国驻军的力量不足以抵抗苏联后续部队的情况下,美军援助能否抵达就成为防御成败的关键。因此,美国海军必须保护好北大西洋航线,确保运输船队能够沿着这条最短的航线以最快速度抵达。掩护两栖登陆作战同样是为了平衡苏联陆军的威慑力,迫使苏联将力量分散到漫长的海岸线,牵扯部分兵力守卫欧洲侧翼防线。
掩护攻击核潜艇和反潜机猎杀巴伦支海域的苏联战略核潜艇则是核武器时代的必要要求,不管在常规战争中取得多么辉煌的胜利,只要有一艘苏联战略核潜艇生存下来,就足以对美国发起难以承受的打击。巴伦支海是苏联的近海,处在这一堡垒海域内的战略核潜艇可以得到陆地航空兵、水面舰艇部队的掩护,美国攻击核潜艇单独进入该海域实施猎杀危险极大,因此迫切需要得到航母群的支援。
美国航母群的任务需求
保护北大西洋航线、在巴伦支海掩护攻击核潜艇、于欧洲侧翼战场掩护陆战队登陆这三大任务中,航母群的首要任务都是提供空中掩护,保护自身和运输/登陆船队不受到苏联远程航空兵和反舰导弹的打击;其次是打击苏联水面舰艇和陆基航空兵部队,以及滨海区域的重要目标;再次是防御苏联潜艇的渗透攻击。
舰队防空任务的需求取决于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攻击能力。在冷战时期,苏联海军为了抗衡美国航母战斗群,建立了庞大的海上侦察作战体系,部署了包括海洋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远程侦察机、电子侦察船、攻击核潜艇在内的多种侦察平台,用于搜索、跟踪美国航母战斗群。同时部署了数百架图-95、图-22、图-26轰炸机、光荣级导弹巡洋舰、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等大型作战平台,用于发射厨房、王鱼、花岗岩、海难等远程反舰导弹。通过几十年的建设,红海军具备了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组织对航母群实施集团军级空中进攻作战的能力,对美国航母群构成了巨大威胁。
按照苏联海军的作战流程,首先由海洋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确定航母群所在海域;然后调动图-95RT侦察机用其巨大的雷达搜索半径400千米范围内的海域,确定目标具体位置;而后轰炸机群将以小群、多路的方式发起连续进攻,从不同方向发射射程400-600千米的远程反舰导弹,摧毁整个航母群。如果位置合适,水面舰艇部队和潜艇部队也将参与攻击。假定有2个轰炸机团、1艘奥斯卡潜艇参与攻击,发射的反舰导弹可能达到100枚之多。
为了防御苏联海军航空兵的攻击,美国航母群不得不建立了十分强大的防空作战系统。首先,航母上搭载5架E-2预警机,全天不间断保持在舰队前方185千米处有一架实施巡逻,可发现距离舰队500-700千米的大型目标,提供15-48分钟的预警时间。其次,航母搭载24架F-14重型战斗机,配备AIM-54远程空空导弹,从接到起飞命令开始,最短可以在25分钟内对300千米距离上的目标实施拦截;单航母战斗群可以保持4架F-14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从而直接打击尚未发射反舰导弹的苏联轰炸机。第三,美国航母群的护航舰艇十分突出防空性能,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都装备了宙斯盾防空系统,佩里级护卫舰也能使用标准-1区域防空导弹,而他们的反舰作战能力则相对低下。
攻击能力是航母群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对美国海军来说,能够快速部署的强大舰载攻击机群是对苏争夺制海权、对国会抢夺军费预算的利器。对苏联3艘现代级驱逐舰、2艘勇敢级驱逐舰、2艘光荣级巡洋舰、1艘基洛夫级巡洋舰组成的舰队而言,可同时拦截40多个目标,为了确保攻击成功率,航母攻击机群必须能够投射超过这个数量的反舰导弹,在400千米的攻击距离上,12架A-6或24架FA-18攻击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对地攻击时,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攻击编队通长油16-24架F-16战斗机组成,所以海军航母战斗群也要搭载至少24架轻型攻击机,如此才能确保有足够的攻击能力。
在执行攻击任务时,攻击机群深入敌方空域,难以得到己方的空中情报保障,只有遥远的、不进入敌方控制空域的E-2可以提供一点支持,因此难以在同等水平的对手面前的全身而退。我国在60-70年代的国土防空作战中,用歼-6连续取得20多次空战胜利,靠的就是国土防空体系提供的情报支持,所以说,航母攻击机群绝不可以单独面对强大的敌人,否则损失会惨不忍睹。为了弥补在空情保障方面的劣势,美国航母搭载了6架EA-6电子干扰机,破坏对方雷达对空情信息的掌握,干扰火控雷达对飞机的跟踪,拉平双方在情报保障方面的差距,以减少攻击机群的损失。
为了完成防空任务,航母搭载了5架E-2预警机和24架F-14战斗机;为了执行攻击任务,准备了12架A-6和24架FA-18攻击机,还有6架EA-6电子干扰机,这就构成了美国航母舰载机群的主力。这些飞机连同S-2反潜机、SH-60反潜直升机构成了完整的航母舰载机联队,其编制均衡、用途广泛、使用灵活,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舰队。
苏联航母群的战略战役使命
苏联是一个真正地大物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句话说起来很奇怪,但它确实决定了苏联海军的发展战略。因为是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苏联的统治阶级不需要广阔的商品销售地、繁荣的金融市场,只要国家按照中央的计划运转就可以满足一切需求;因为地大物博,所以苏联没有什么必须进口的矿产物资和石油天然气,保护好自己的领土就足以满足经济运转的需要。苏联真正需要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设备,再加上部分奢侈品,而前者实际只是国防的需求,后者则根本不必通过战争来获得。因此苏联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对外扩张的现实动力,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互会已经足够。
因为没有对外扩张的需求,仅有的西欧、中东地区也是自己的陆上邻国,因此苏联海军完全没有美国海军那种天下布武、混一宇内的使命,自然也就没有远洋进攻的意愿。因此和英美海军不同,苏联海军完全是陆军部队的海上分支,其任务只是保护海洋方向不遭到敌人的入侵,帮助陆军部队掩护侧翼。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为什么斯大林时期规模庞大的舰队计划在其死后立刻烟消云散,40多年内都再也没有同等规模的造舰雄心。
红海军真正得到大发展是在苏联水下战略核力量建设之后。为了在同美国的核战争中取得胜利,避免出现陆上核弹发射井被突然袭击摧毁后反击能力不足,苏联建造了大批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增强自己的二次打击能力。苏联发展战略核潜艇,美国自然会加强反潜力量的建设,以扼杀苏联的二次反击能力。为了打退美国人、保护核力量,苏联海军才被赋予了超过海岸线的作战任务。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苏联红海军的主要任务包括:保护战略核潜艇,维持对美国的二次核打击能力;遏制北约从海洋方向对苏联发动的进攻;干扰美国北大西洋航线,阻止援军进入西欧;在欧洲实施登陆作战,协助陆军攻占目标。和美国海军相比,苏联红海军的任务主要是防御性的,在近海海域即可完成。或者说,苏联海军只需要控制近海海域,对远海区域能够破坏对方自由使用就好。
苏联航母群的任务需求
在60年代,红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导弹射程尚小,必须跑到大西洋中部或东太平洋海域巡逻,在美国海军的控制下生存能力十分低下。到了70、80年代,德尔塔级、台风级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堡垒海域内就能打击美国本土全境,安全系数大为提高。由于这里距离苏联本土很近,在红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打击范围内,美国海军只能派遣攻击核潜艇来实施猎杀,所以红海军航母战斗群的首要任务就是反潜。
在60年代,苏联海军发展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空母舰,该舰满载排水量1.9万吨,搭载15架反潜直升机,可以不间断维持3-4架直升机升空巡逻,足以压制航母群30海里范围内的核潜艇。但是相对于宽阔的巴伦支海而言,区区半径30海里的海域实在太小,不足以让战略核潜艇安心巡逻,因此莫斯科级只建造了2艘,没有后续发展。
到了70年代,苏联研制了4艘基辅级重型载机巡洋舰,被某些人讥笑为不伦不类的鸟中蝙蝠,但实际上这是专为苏联海军近海防御体系而设计的强大战舰。在70年代后期,苏联战略核潜艇的导弹射程已经满足在堡垒海域内作战的要求,不需要前出北大西洋实施巡逻,因此陆基航空兵的图-142反潜机足以在其巡逻海域实施反潜压制,对舰载航空兵的反潜压力降低。与此同时,美国航母已经换装F-14、A-6、FA-18等先进机型,鱼叉反舰导弹也投入使用,攻击机群不再单一使用铁炸弹,反舰作战能力大为加强,对苏联水面舰艇部队的压力大增。
面对这种情况,苏联海军大力强化自身防空作战能力,先后装备了SA-N-6远程舰空导弹、SA-N-12中程舰空导弹,防空火力大为提高。但是,被动防御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防空的问题还是需要战斗机来解决。在70年代中期,苏联手里只有米格-23战斗机和米格-25截击机,其航程勉强也能满足巴伦支海防空做战的任务,但是反应速度肯定不及航母自身搭载的飞机速度快。为此基辅级搭载了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可以用于在舰队上空实施巡逻,拦截北约反潜巡逻机和攻击机。
不过战斗机防空巡逻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击沉敌人的军舰才是最好的办法。基辅级上安装了8-12枚SS-N-12远程反舰导弹,可以攻击600千米范围内的敌舰,单枚即可重创美国航母,威力超过1架A-6攻击机携带的4枚鱼叉反舰导弹,其核战斗部型号更是无与伦比。携带这种远程反舰导弹,使得基辅级航母无需搭载攻击机群即可拥有巨大的对海攻击能力,以牺牲作战灵活性为代价加强了攻击能力,这对面临美国航母群沉重压力,又不需要远洋进攻作战的苏联海军来说是十分值得的。
苏联海军重反舰、反潜作战的思想不仅体现在舰载机选择上,其舰队编成也是一样,基洛夫级、光荣级巡洋舰都搭载了重型反舰导弹,十分突出舰队的远程反舰作战能力。现代级驱逐舰虽然只是编队中的小角色,但同样突出反舰作战任务,配备了8枚SS-N-22反舰导弹和2座双联装130毫米舰炮,中近距离反舰作战能力十分突出,远远超过美国伯克级驱逐舰,十分适合在黑海、东地中海、挪威海这样的狭窄海区内作战。
英国海军的航母任务需求
英国是老牌世界霸主,在二战后虽然被美苏两国联手肢解了殖民帝国,但仍旧有着广泛的利益,维持了战后十几年的独立行动,直到第二次中东战争才彻底收缩到苏伊士运河以西。此后英法这些老牌欧洲强国仍不甘心,先后发动了第二次美元危机等多次金融战争,试图从美国手里夺取金融市场控制权,但都被美国所击败。此后法国仍然坚持自主权,英国则彻底倒向与美国的合作。
在美国所领导的北约军事体系中,英国担当的是支援角色。在陆地上,英国部署数个装甲师在西德,协助抵挡苏军的首波攻击;在北大西洋,英国舰队负责冰岛到苏格兰之间的反潜防线,阻止苏联核潜艇破坏海运航线。在北约之外,英国海军还是保留了相当的独立性,维持着一支两栖登陆作战力量,以震慑自己的前殖民地,维持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同时也将这支舰队投入到对苏联侧翼的威胁中,减轻北约正面防线压力。
在北大西洋防线上,北约第一道防线由SUSO水下声呐阵列、攻击核潜艇和P-3C反潜机组成,负责探测、拦截通过冰岛-法罗群岛一线的苏联核潜艇,这是北约北大西洋反潜战的基础,也是其他反潜兵力调动的依据。英国无敌号航母战斗群是这道防线上的机动支援部队,负责加强重点海区、关键时间段内的反潜力量,阻止苏联核潜艇通过。无敌级航母通常搭载9架海王反潜直升机,这样的力量只能对舰队周边20海里范围保持持续压制,仅仅保护航母群自身的安全,即使是在SOSU系统的支援指挥下作战,也难以起到太大作用。
无敌号搭载的直升机如此之少,主要是因为携带的9架鹞式飞机占据了太大的空间,导致机库缺乏部署海王的位置。鹞式飞机在冷战结束前缺乏对空拦截能力,无法防御苏联远程轰炸机的进攻,其作用仅限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在攻击任务中,由于鹞式飞机载荷航程小、设备差,难以对防空体系完整的苏联红军发动有效攻击,反而会遭到很大损失,因此判定其主要作战对象是前英国殖民地国家。这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前殖民地国弱兵疲,没有像样的防空和对海攻击能力,十分适合鹞式飞机执行任务。从这点看,英国人对控制殖民地的兴趣远大于北大西洋反潜,毕竟后者有美国顶住,前这就只有自己上心了。
库兹涅佐夫航母的设计特点与运用
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航空母舰是苏联最后一代航母,也是第一款全通平甲板航空母舰,其设计特点体现了苏联红色海军80年代的作战思想与技术水平。1143.5航母设计方案于1982年9月开工,该舰满载排水量约6.7万吨,搭载18架苏-33战斗机、4架苏-25UTG攻击/教练机、15架卡-27直升机和2架卡-31直升机,另有12枚SS-N-19远程反舰导弹、4座六联SA-N-9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192枚防空导弹)。与搭载70多架飞机的美国小鹰级、尼米兹级航母相比,库兹涅佐夫的舰载机数量极少,防空火力极其突出,反舰火力极其突出,更类似于基辅级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设计思路。
在库兹涅佐夫与瓦良格航母还处于设计阶段的80年代初,苏联海军已经成功的建立了天、空、海一体的对海侦察监视体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域抵抗美国航母的进攻并对其发起毁灭性的打击,已经是苏联海军的例行演习内容,新一代航空母舰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巩固并加强现有海军作战体系,还要承担起海军转型发展的任务。
在使用基辅级航母的年代,虽然卡-25和卡-27反潜直升机一样能够执行反潜任务,但是防空方面则十分窘迫。由于大量吨位用于反舰和反潜作战,因此4.5万吨的巨舰只能搭载区区12架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在执行24小时巡逻任务时,仅能保持舰队上空维持2架值班战斗机,而且战斗力上远逊于美国航母F-14舰载机,根本无法起到有效拦截的作用,舰队防空网更多的是起到提前预警、延缓打击的作用,以等待陆基航空兵前来救援。
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服役之后,可以搭载22架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这种飞机能携带8枚空空导弹在舰队185千米距离上巡逻4小时,每架飞机每天出动2架次的情况下,可以保持4架飞机在空中巡逻,第一时间内对12-24架敌攻击机实施拦截,迫使对方抛弃载荷进行机动规避,从而保护航母战斗群的安全。即使遭到美国F-14战斗机的攻击,苏-33也有足够的能力与对方进行空战,而不像雅克-38一样只能望风而逃。
库兹涅佐夫之所以还被配12枚SS-N-19远程反舰导弹,是因为此时的苏联海军仍然奉行近海防御战略,以保护战略核潜艇、掩护陆军部队侧翼为首要任务。海难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重达0.8吨,末端速度2M,其威力相当于6枚鱼叉反舰导弹,2枚即可重创美国重型航母。库兹涅佐夫在与1艘基辅级航母、1艘基洛夫级巡洋舰、2艘光荣级巡洋舰组成水面舰艇编队时,共携带80枚远程重型反舰导弹,在图-95RT侦察机的引导下,可以打击半径600-800千米内的水面舰艇目标,这样的火力已经足以重创一个美国双航母战斗群。反过来说,如果库兹涅佐夫通过增加舰载机的方式提高对海攻击能力,假设苏-33在作战半径800千米时可以携带1枚Kh-41反舰导弹,那需要出动24-48架苏-33战斗机才能达到12枚SS-N-19反舰导弹的攻击效果,这远远超过了库兹涅佐夫可能达到的最大载机数量。
尽管库兹涅佐夫航母上安装重型反舰导弹的做法屡遭诟病,但这样做确实能够在有限的舰体上提供最大化的反舰攻击能力,代价则是牺牲攻击的灵活性,并完全依赖于国家整个对海侦察/攻击体系的引导,缺乏独立作战能力。在冷战时期,苏联海军这种做法是最有利于在有限的经费内达成自己战略战役任务的选择,但却不适合当今放弃与美国海军争夺近海制海权、整个侦察/攻击系统也已经解体的俄罗斯海军。
中国航母的战略需求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实力大大增强,但也导致我们再也无法回到过去那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为了满足国内大规模建设对钢铁的需求,国家不得不每年进口数亿吨铁矿石;为了满足汽车和石化工业的需求,我们每年采购一亿多吨石油;离开国际原料市场,中国已经无法再维持现有的生活质量。如果说被切断海运险的风险微乎其微,那么金融期货市场的风波已经使我们蒙受了巨大损失,铜矿、铁矿、石油的定价权争夺一败再败,每每买到最高点、卖在最低点,企业辛辛苦苦挣来的外汇转眼就被泡沫所吞噬。
如果说前面这些还是游戏规则的问题,那么西方国家以武力推翻第三世界政府、分裂其国家领土就是彻底推翻牌桌耍赖的行为,例如强制分裂苏丹达尔富含地区、武力推翻伊拉克、支持利比亚反政府军。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国几十年的外交努力毁于一旦,几百亿的商业合同被撕毁,数万侨胞奔波逃难,难道这时能指望不疼不痒的抗议文书吗?
为了支持友好政权维护国家的独立完整,协助他们平息国内动乱,为海外投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从而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军队必须具备远洋兵力投送能力,能够对我相关利益范围内的国家进行干预。
经济利益之外,国家战略安全也需要航母群的保护。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现在,我国一直奉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即只发展最少量的核武器、只部署最少的陆基弹道导弹和海军战略核潜艇。在美苏冷战时期,因为两国实力接近,任何一个国家即使只遭到十枚核导弹的打击,也会被另一方迅速拉开差距,所以我国的最低限度核威慑战略是十分有效的。但是目前冷战结束,美国成为世界超强,没有与他能够势均力的对手作为牵制,这一战略的有效性自然大为下降。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导弹防御计划逐步成为现实,十枚以下的小规模袭击对美国的威慑性大为下降,如果继续奉行这一战略,技术上很可能对美国彻底丧失核威慑能力。
由于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战略,只发展二次核打击能力,因此最适合采用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核反击的主力。我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二代,综合性能估计能达到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鲟鱼级核潜艇的水平,与美军现役的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有极大差距,单艇对抗绝非对手,因此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提高其生存能力,确保我国核反击的有效性。
保护弹道导弹核潜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展航空母舰。舰载预警机可以提供大范围低空空情保障,探测对方反潜机和战斗机的位置;舰载战斗机可以驱逐敌对反潜机,保护己方反潜机;舰载反潜机可以压制、驱逐对方核潜艇,帮助己方核潜艇摆脱背后的跟踪者;水面战斗舰艇可以驱逐敌对舰艇,干扰其反潜作业,从而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安全的巡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