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我军获整体质量进步 海军正成为战略军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9日 10:13  青年参考
资料图:解放军二炮部队列装的CJ-10陆基巡航导弹参加阅兵 资料图:解放军二炮部队列装的CJ-10陆基巡航导弹参加阅兵
资料图:网友图片显示我国正在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航母进入改装收尾阶段 资料图:网友图片显示我国正在进行改造的瓦良格号航母进入改装收尾阶段

  赵楚(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3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题为《2010年中国的国防》的国防白皮书。与往年一样,这份总体说明中国国防政策和武装力量历史与现状的文件一公布,即引发国内外关注中国军事问题的人士热议。本年度的国防白皮书展现了诸多新颖的内容,宏观地展现了和平发展新时期中国国防力量建设的方向、国防任务的调整以及军队建设的未来趋势,也勾画了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军事力量的轮廓。

  环境大势:“天下仍不太平”

  纵观世界历史,一国的最核心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在发展与安全两大领域中。30年来,中国奉行改革开放大政的基本外部条件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一代领导断言的和平发展为主流的全球环境。外部的安全环境的相对缓和,给中国提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机遇,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国家经济和建设成就,成为全球越来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换言之,国家的发展前景与其确保安全的能力互相转换,要保证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必须合理地界定安全的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已经发生数起大规模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或者灭人之国,或者引发重大地缘政治变局。美国等传统军事大国借助军事革命的成果,成功实施了军力及战力的信息化升级,建成了与传统机械化武备有代差级优势的新型打击力量,从实战效果看,传统机械化为主的第二代武备在新一代信息化联合作战面前,几乎不堪一击。这一真实的战局向中国的军事安全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重大利益,打赢高强度、高烈度和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局部战争,这是新时期中国军队面临的中心任务,也是牵引中国特色的新军事革命的内在动力。

  除包括核威胁在内的传统军事安全威胁之外,全球化和后冷战时代的新变化也带来了全新的非传统军事安全威胁。“9·11”和车臣代表的恐怖主义等新威胁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而且表明,传统类型的武装力量不能有效应对这种类型的威胁。应对新威胁需要有新的安全观,与之配套的是新型的力量配备和战法革新。与传统的应对大规模外国军队入侵的需求不同,应对新型威胁需要更精干、快速反应、点穴式的精确打击力量,同时需要军队具备很强的遂行非传统任务的能力,比如跨境的远程机动和更复杂的情报及信息支持能力。

  军事安全环境的新特点还体现在,由于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如能源和国际航路的安全,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新兴的地区强国改变了地区力量对比,引发了潜在的安全挑战,而地区热点问题则始终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连锁反应的能量。面对复杂的安全挑战,中国要确保军事安全,则必须加速新军事变革的步伐,用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建立新型国家军事效能,这既是国家经济能力向安全能力转换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正当国际权益的需要。

  跨越式发展:“确立信息化主导的作战体系”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色是信息科技的运用。技术能力决定了军事战术的可能限度。由于历史基础薄弱,在新一轮全球新军事革命发展的初期,中国军队尚处于向机械化转型的过程中,主战装备以第二代火力密集型和摩托化为主要特色。新军事革命展现了信息时代军事战争的形态变化,从海湾战争到最新的利比亚打击展示了信息化装备所具备的体系化威力,这给中国军事现代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也带来了重大的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即以信息化主导机械化,加速打造具备新军事变革战力的矛头部队,并通过信息化带动整个作战体系的升级更新。

  近年公开的新一代主战装备,如国庆60周年大阅兵所展示的各型海陆空装备,正是跨越式发展的成果。回顾军事战争历史,每当战争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新一代技术装备的发展和使用,都带来观念和战法的革新。需求牵引观念,技术推动新战法观念转变为现实的效能,而一支军队一旦拥有一定比例的新军事变革部队作为矛头,其整体战力也将发生体系性的变化。就现实层面而言,信息化使很多老旧装备具备了新型的作战能力,使原来打击一大片的武器变成可以点穴的利器。从本年度白皮书上看,中国军队的装备发展重点之一是利用信息化对老旧装备的改造,这既符合全球新军事革命的潮流,也是一条耗费较小、收效显著的新军事变革路径。

  仔细阅读本年度白皮书,也可以看到中国军队的整体质量进步。海军正在日益成为战略型军种,可以预见,新一代大型化、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作战平台将陆续服役,在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下,海军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空军立足攻防兼备的作战方针,这意味着传统国土防卫型的空军将朝着具备全空域、全任务和空天兼顾的方向转变。二炮是中国战略反击和威慑的基石,白皮书提出了“常核兼备”的提法,这令人回想起国庆阅兵式上引人注目的巡航导弹方队。由于具备打击指挥中心、关键技术兵器基地等高附加值目标的能力,巡航导弹可以说是一种“战略性的战术兵器”,装备远程巡航导弹不仅使中国军队具备了对战略性目标进行点穴打击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这也意味着中国具备了进行这种打击必须的信息化高科技感知、导引和支持系统。这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大国的标志。

  军事外交:“旨在建立军事互信”

  曾有人说,就像成长中的生命最容易遭受摧折,成长中的大国在军事领域也是最微妙和危险的。无可讳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是为了满足自身防御的需求,是防御性国防战略的体现,但也引发了各种猜疑,如何化解这种猜疑,是中国建构有说服力的国际话语的中心任务之一。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一系列国际防务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如在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国际维和和地区安全双边及多边对话等方面,中国都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由于中国长期奉行反霸和独立的外交政策,因此在现有安全格局下,美国及其地区盟友总是对中国的未来军事意图抱猜忌的态度,特别是,由于有台湾问题等热点存在,中美在冷战期间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始终发展不顺,这既不符合两国共同的国际责任的需要和两国长远利益,也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投下了深重的阴影。中美两国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没有真诚的中美战略合作,亚太地区就没有真正的安全前景可言;而没有中美在安全领域机制化的交流和对话,中美新冷战并非完全不可设想。此外,在反恐和国际安全建设方面,两国有诸多共同利益。

  互信是安全关系的前提,与过去有很大不同的是,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中国军事力量与周边包括大国在内的军事力量直接接触的机会已不可避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全球和地区的外延有了很大拓展,同时,中国的国家军事效能也获得了今非昔比的进步。因此,在诸如南海等重大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中国采取诸多战略主动措施,增进周边多边安全对话,建立可靠的集体安全平台,借以加强交流,逐步树立互信,防止冲突,这是近年中国军事外交的重点。中国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进行了战略伙伴关系的交流,同时积极推动各种地区安全对话的进程。随着这些对话机制的制度化、深入化和多边化,一个涵盖主要亚太国家的军事安全对话网络已可以展望。

  中国历来反对在国际事务中运用武力解决问题,但中国从来也不缺乏运用武力以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其他正当国家利益的意志,随着中国巨大的综合国力转化为国防能力,中国作为主要的地区性军事大国崛起的前景几乎触手可及,中国将如何运用巨大的自卫能力,而周边和有关国家又将如何看待中国力量的性质,这将成为伴随中国现代化全程的重大课题。历史经验表明,没有可靠的制度化多边安全机制,热点问题和利益冲突演化成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相关专题:201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中国军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