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空政委称我军仍需继承发扬老前辈小黑板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7日 04:02  解放军报
成空航空兵某师进行空中打击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成空航空兵某师进行空中打击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首先是人的转变要加快。

  ——题 记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邱光华机组的直升机失踪在崇山峻岭之中。

  “战友,你在哪里?”为寻找邱光华机组,军地先后投入几千人,动用飞机和飞行器100多架次,展开地毯式搜救。10天过去了,仍杳无音信……

  关键时刻,成空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女高工王君一鸣惊人:“我找到了!”

  她是怎么找到的?她一没有翻山越岭,二没有跋山涉水,甚至没有人赋予她寻找直升机的任务。她是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屏幕自己找到的。

  电脑里有啥?有“指挥信息系统”。那些天,王君启动航线图重演功能,一个点、一个点地排查跟踪,发现大山深处有一小段1分40秒的连续航迹。她大胆推测:最后一个航迹点就是失事点。部队奔赴现场,果然如此!

  几千人漫山遍野搜救无获,而一个女高工足不出户创造奇迹!

  何以如此?是搜救部队不辛苦吗?是战友们不想找到失事飞机吗?显然不是!举一反三,官兵们在思考——

  信息化普及了,我们是否能够熟练地驾驭它,进而养成依靠信息化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习惯和素养?

  信息化升级了,我们是否具备了与信息化发展速度相吻合、相衔接、相配套的适应能力?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首先是人的转变要加快。围绕成空部队的探索和实践,记者展开了采访调查……

  “笑话”讲出的紧迫感

  真心想干事,然而是啥让他们力不从心

  “责任心”和“渴望”怎样变成执行力

  新闻案例一:

  在成空部队,司令员方殿荣喜欢讲一个笑话,且流传很广: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某师。一天,参谋长神秘地对师长说:“师长,我家新买的电视听得懂人说话,让它换哪个台就换哪个台。”

  “瞎吹!”师长根本不信。他来到参谋长家,只见参谋长对着电视喊:“中央台。”荧屏一闪,马上换到中央台。“咦?真灵啊!”师长大惑不解。这时,参谋长哈哈大笑,从裤兜里掏出个遥控器。

  每当讲起这个“笑话”,大家都会笑得前仰后合。

  “好笑吗?”方殿荣脸色变得沉重:“类似的笑话今天其实更多!当年出现第一批带遥控器的电视把一个师长弄懵了,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有多少‘第一批’啊,搞计算机的离岗两年就感到落后了,买个手机不到两年也落后了,电脑的软件没用几天网上就提醒该更新了……这是一个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的年代,面对先进的信息化装备,谁敢说不会闹新的笑话?谁敢拍这个胸脯?”

  细想想,这个胸脯不敢拍。方司令员的一席话,引起大家思考许多耳闻目睹的事——

  上级来检查网络安全,指挥员首先想到的就是“断网”。网断了,一切依托网络的工作也停止了。这样就安全吗?顶多只会“安全”一会儿。

  一支部队搬进新办公楼,有的同志桌子上摆着好几台计算机,可是“无纸化办公”很难推动,大楼内各部门领导仍心安理得地照旧在纸上批字,传来传去。

  有的部队计算机越买越多、越买越高档,可常常是“重硬件轻软件”,“有软件缺数据”,“有数据难共享”。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一种“网聚能力”,可是有些人不仅对网知之不多,甚至对网不屑一顾……

  信息化在军营,一方面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高度重视,一方面也带给我们从未有过的挑战……更深的追问,引起部队更多的深思——

  能说下达“断网令”的指挥员责任心不强吗?能说桌子上摆着好几台计算机的同志不渴望信息化吗?今天,需要仔细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种“责任心”和“渴望”变成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执行力。

  访谈面对面:

  记者:给大家讲这个“笑话”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方殿荣:我想,一个人无法变得年轻,可是如果人的思想和素质不能保持年轻,就会被时代淘汰。许多同志步入军营前缺信息化这门课,当了领导后,部队的机械化建设尚没完成,信息化素养先天不足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干工作尽心尽力,但是拿不出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信息化带来的问题的办法。可是,今天的信息化建设能跨过这些人吗?不仅不能,而且有些还正处在领跑者的岗位上。

  记者:通过这个“笑话”想让大家听懂什么?

  方殿荣:当年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那时“有文化”,可能就是今天的中小学生水准。按照这个标准,今天的官兵都是有“大文化”的人。可是在信息化社会,如果缺乏信息化知识和素质,我看这个“大文化”就要打问号了。所以胡主席说:“最根本、最紧要的是在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这话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对此,我们应有紧迫感,只有人首先加快转变,才会有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加快转变。

  今天的“李云龙”拿什么“亮剑”

  为什么说今天的“枪”已经不是“一杆枪”

  执行力,说到底是要有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新闻案例二:

  翻开空战对抗训练纪录,这样一种现象一度大家并不陌生——

  官大的打赢官小的、资历深的打赢资历浅的、有战功的老部队打赢后组建的新部队……

  某航空兵师师长蒋济南几年前当团长时,一次对抗演练,他输给了机型落后而职务比他高的对手。领导判他失败的理由是:“对方空中攻击态势比你好。”

  蒋济南很委屈:“什么态势?他摆好攻击态势之前就已经被我击落了。”

  领导反问:“谁证明?”一句话,让蒋济南哑口无言。转念一想:“领导说得对呀,谁证明呢?目前,部队并没有精确裁决的手段。”

  “要解决打糊涂仗的问题,就要给领导找个‘手段’?”蒋济南憋足一口气,组织人员搞研发。几年后,一套“空战对抗评估系统”问世。

  如今,记者在成空航空兵某师看到:一场空战对抗训练结束,仅仅几分钟后,飞行参数就还原成栩栩如生的三维动画场面——

  红方战机穿越峡谷,猛然拉升,锁定“敌机”,发射导弹。几乎是同时,蓝方战机也发射了导弹。两枚导弹,相向而行,鹿死谁手?

  大屏幕上,一个红色火花闪烁:蓝方导弹先于红方0.9秒击中对手。

  蓝胜红负!谁先敌开火,谁先敌命中,“评估系统”就判定谁是胜者。计算机不认识谁是飞行员、谁是师长,谁代表老部队、谁代表新单位,胜负裁决依据是训练数据的精密比对。

  0.9秒,划定生死,谁先“敌”发现、先“敌”开火,空战胜负一目了然。

  访谈面对面:

  记者:作为指挥员,你怎么想到带头研发这个评估系统呢?

  蒋济南:军人,谁不想有把好枪?谁不想练就百步穿杨?歼-10,就是飞行员手中的好“枪”!但这“枪”已经不是“一杆枪”了,而是包括雷达、火控、机电、信息传输等要素的作战平台。它身后是侦察、预警、指挥、通信和作战评估组成的大系统。《亮剑》里的“李云龙”时代,枪炮一响敌人倒没倒,眼睛就能看得明明白白。现在我们看不见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可能把一杆“好枪”用成一根烧火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战斗力 生成模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