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现代战争中小问题易动摇整个作战体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6日 03:14  解放军报
成空航空兵某师进行飞行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成空航空兵某师进行飞行训练。本报特约记者 刘应华摄

  在成空采访的日子,这个字眼在记者的耳边不断重复着。那么,和平年代,他们心中的‘敌情’是什么?如果不知道“敌情”在哪?何谈“时刻准备战斗”?记者在这里寻找着答案:

  ——和平年代,“敌人”可能是一声雷。成空某地空导弹旅,通信参谋尹江最怕打雷。每次打雷之后,他都要拿上万用表,爬上战车测试。他说:“一个雷相当于一个电磁脉冲炸弹,对兵器设备的精密元器件有可能造成损伤。”

  ——和平年代,“敌人”可能是一只老鼠。在成空某雷达团,记者发现连接雷达车之间的电缆都蒙着铁皮套管。何故?警卫战士毕建刚回答说:“防鼠咬。”老鼠一旦咬断电缆,纵然发现“敌情”也无法传输。

  ——和平年代,“敌人”可能是一条标语。在成空地导某营,记者发现,营区的路边和建筑物上面没有醒目的标语。营长刘奇中说,在卫星侦察能看清车牌号码的时代,“军味”很浓的标语无疑在告诉敌人:这里是军营。

  ——和平年代,“敌人”可能是一根鞋带。在成空某雷达团,记者发现,这里的战士不爱穿军靴。为啥?战士们反映:紧急集合的时候,配发的军靴很难马上穿在脚上,鞋带也不好系。他们请求记者向有关部门建议:军靴能否不用鞋带用拉锁……

  ——和平年代,“敌人”可能是一场雨。成空参谋长丁来杭告诉记者,去年雨季,西藏某机场,驻地政府通报:附近的水库可能溃坝。险情传来,成空首长全部进入作战值班室,严密关注当地雨情。清晨,一声令下,战机紧急转场避险。

  访谈面对面:

  记者:把这些“小问题”和“敌情”挂钩,官兵能信吗?

  丁来杭:关键看我们是不是往狠里抓、往实里抓。有一次,某指挥所一名机关干部值班时,6分钟不在位,受到警告处分。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名干部从三楼下到一楼,上了趟厕所。虽然处分的是一名干部,但从此,成空各级指挥所多了两条规矩:一是指挥员上厕所时要交接,二是卫生间要建在指挥所内……坚持这么抓,不信的也会慢慢相信。

  记者:把打雷、下雨、老鼠等都当成“敌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丁来杭:信息化战争,信息化平台把所有人员、所有装备连接起来,织成一张大网,一根“网绳”断裂、一个“网结”脱落,整个作战体系可能瘫痪瓦解,千军万马可能溃不成军。有个谚语我们耳熟能详:“一根铁钉毁了一个马掌,一个马掌毁了一匹战马,一匹战马毁了一个国王,一个国王毁了一个国家”。如果说低技术含量战争,“小问题”引发的灾难有巧合的因素,那么今天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中因“小问题”导致连锁反应,进而动摇整个作战体系,就是一种必然和常态了。

  记者:这些“小问题”与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有什么关系?

  丁来杭:成空领导常对部队算这样一笔账: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好比“加1”和“乘0”。训练向前发展一步,我们就距打赢更近一步。这是日积月累“加1”的过程;而我们每放过一个问题,就是为打赢埋下一个隐患。一个隐患可以导致一场战争的失败,这就是“乘0”的结果。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非常关键的一条是体系链条上不能有“裂纹”。靠什么解决“裂纹”问题,就靠在平时的训练和管理中不放过这些“小问题”。其实,解决好今天的问题,就是打败明天的敌人。

  “敌情”是把剑:问你是否敢担当

  和平年间,军人最珍贵的是使命和忧患意识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二字重如山

  新闻案例四:

  这是一张让记者肃然起敬的航线图。

  时间:200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长安街上空。

  图上,一条笔直的航线横贯十里长街,几条醒目的虚线通向远郊一片片开阔的农田、市内一汪汪湛绿的湖水……

  这条笔直的航线,是空军飞机受阅编队的正常航线。如果没有意外,庞大的受阅战机编队,将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飞过天安门,飞过长安街,飞过千千万万昂首仰望蓝天的人们的头顶……

  这几条虚线,标明的是另外一种选择:一旦飞机受阅时发生不可预料和不可排除的故障,飞行员们不得跳伞,不得抛弃战机,必须全力操控战机,飞离人员稠密地带,让战机扎到农田里、湖水里,甚至与心爱的战机同归于尽!

  大阅兵前夜,成空受阅部队每一名飞行员都在做同一件事:在“决心书”上签名!

  如今,面对这张航线图,成空司令员方殿荣对记者说:“尽管大阅兵圆满地飞出了‘米秒不差’,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虚线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是把风险和意外当作敌情,勇敢地面对,不怕承担牺牲。飞行员们落笔签名,就是对祖国、对人民的承诺和担当!”

  这就是我们的军队!这就是中国军人!

  访谈面对面:

  记者:一年多过去了,为什么你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方殿荣:想起这样的“决心书”,我常常热泪盈眶!因为作为军人,我体验经历过那一刻的使命感、责任感。然而承平日久,这种感觉很容易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当年选《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时,有人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过时了。毛泽东、周恩来认为,不改这一句,更有安不忘危的深远意义。今天胡主席一再要求全军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这就是要我们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化作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巨大动力。

  记者: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你首先关注的是什么?

  方殿荣:我特别关注“加快”二字。我们在“转变”,人家也在“转变”。谁能打赢明天的战争,比的就是谁“转”得更快。所以,对我们来说,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就是战斗力,每个军人都要把“时刻准备战斗”作为使命担当起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要迈出铿锵的步伐,需要我们在训练场上不断这样问自己:假如战争今天来临?需要我们每天牢记:时刻准备战斗!(本报记者 张海平 武天敏 特约记者 李国文 黄庆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成空部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