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东旭
随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国威胁”不断成为某些国家扩充军力的借口。如今,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澳智库“科科达基金会”日前公布的题为《澳大利亚战略优势-2030》的研究报告就大肆渲染各种版本的“中国军力威胁论”,鼓吹澳大利亚应结成“更紧密的军事同盟”并发展“非对称战力”遏制中国。
为提升影响力找“敌人”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前国防部官员、“科科达基金会”创始人罗斯·巴贝奇近日在其报告中称,澳大利亚需要极大提高防御能力,以此来遏制中国。
巴贝奇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已具备攻击美国、澳大利亚舰艇和固定目标的能力”。巴贝奇通过列举中国在网络战、新型号常规/核动力潜艇、核武器、太空战等领域的种种优势认为,澳大利亚目前根本无力抗衡,为此,澳大利亚应从两方面应对:一方面,澳大利亚应强化同美国在亚洲范围内的军事合作,可让美国在澳多建军事基地;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可像中国反制美国那样来反制中国,发展“非对称战力”,以小规模低成本的部队应对“可能爆发的任何冲突”,“这样澳大利亚就能避免过多的军费开支,又能在冲突中减少损失”。
在巴贝奇看来,澳大利亚尤其应加强海军建设。他认为,澳军不应该在发展本国潜艇方面投入更多技术和经费,澳海军的“科林斯”级常规潜艇完全没有继续发展的必要。为了达到以“非对称战力”威慑中国的最大效果,澳军应从美国直接购买12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因为“在危机状态中,12艘核潜艇组成的水下舰队可对中国海军或船舶造成致命打击”。巴贝奇称,与其他国家装备的核潜艇相比,美军核潜艇潜得更深、速度更快、静音性也更好,将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此外,巴贝奇还鼓吹澳军应装备20艘可搭载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新型“武库船”,以打击敌方部队及其大后方后勤设施。
从巴贝奇的一番“高论”中不难看出,在澳大利亚国内存在一种“以扩充军力提升地区影响力”的危险思维。不过有分析认为,所谓购买核潜艇、建造“武库船”提升“非对称战力”的想法不仅不切实际,甚至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打造澳美新“军事同盟”
在《澳大利亚战略优势-2030》报告中,巴贝奇极力渲染“中美冲突”的可能性,并认为澳大利亚极有可能被卷入其中。为此,他建议澳大利亚引入一系列美军基地,以便分散美军设施,使其在“中美冲突”中不易遭到破坏。
有分析指出,目前美澳关系紧密,双方军事合作也越发深入,与巴贝奇报告中不切实际的“扩军计划”相比,让美国在澳大利亚构建军事基地的想法更具战略意图。
在保证美澳军事合作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也开始积极推动“以我为主”的军事合作。据美国《防务新闻》2月10日报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国防部长已证实,两国于2009年9月开始组建的“太平洋-焦点快速反应部队”(RRF)将在今年3月初具规模。届时,新西兰军方人员将被部署在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联合部队司令部。报道援引新西兰国防部长韦恩·马普的话称,“我们已经达成共识,为加强应对区域内突发事件的能力,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部队将共同进步并举行联合军演。”马普还透露,新西兰将向澳大利亚库克群岛派出海事监控顾问以支援其巡逻船的行动。通过联合部队的模式,澳大利亚海军未来可使用新西兰海军的“坎特伯雷”号大型两栖舰。澳国防部长斯蒂芬·史密斯认为,此举将提升澳海军的两栖投送能力。此外,澳新两国军方还将为本地区国家的军队提供英语培训,其中就包括与越南的合作项目。
显然,澳大利亚正在试图借力美国和新西兰这两个盟友提升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干涉能力。
相关链接:
“拼军力”将发错误信号
近年来,澳大利亚不断强调要提升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甚至还曾紧随美国脚步提出了“先发制人”的战略,落实到军事层面就是发展“楔尾”预警机、“霍巴特”级“宙斯盾”驱逐舰和新式潜艇,试图打造一支具备“远程干涉能力”的海空力量。
虽然其媒体、智库多次以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作为扩充军力的借口,但事实上,澳大利亚与中国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在经济领域还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其海军未来不太可能去执行类似“防御中国”或“反制中国”的任务,最多会帮美国摇旗呐喊、装装样子。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澳大利亚最感兴趣的范围仍旧是以马六甲海峡为轴心的东南亚国家及其周边地区,澳在军事和安全方面也更愿意同东南亚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然而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军事实力普遍提升且不愿意让澳大利亚过多干涉地区事务,因此澳转而希望通过扩充军事实力来提升其“地区话语权”。罗斯·巴贝奇的报告就是这种思维的直接体现。
不过,这种靠军力“撑腰板”的想法很可能发出错误的信号,招致其他国家的反感,甚至引发区域军备竞赛,最终令澳大利亚的亚太战略遭受挫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前教授、战略专家保罗·迪柏就指出,巴贝奇的建议是“彻头彻尾的糟糕主意”,政府应该拒绝采纳这种意见。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何西)